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居读易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潘良桢书法江湖书评集粹 [复制链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21#
发表于 2003-11-29 08:32:14 |只看该作者
评竟庐书

锋再正一点,使笔画虽细却有厚度。
写碑,出锋要小心。

隶书笔笔断,每笔的起-行-收,都须笔到、心到、力到而不懈。

写汉碑,更多一些横平竖直为好。

写汉碑,难的是得汉人气格。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86&topic=515&start=0&show=0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22#
发表于 2003-11-29 13:10:36 |只看该作者
Nehr兄网上论书,既活跃又深沉,贯通中西,令人佩服。除对在下之谬奖外,大都精粹。尤其针对西方人说法更见妙思独运,苦心孤诣。弟病后用脑用目皆受限制,阅读能力大减,更不宜玄思过深,只堪取一勺尝一脔以为滋养,望恕某之无力叨陪末席参与深论也。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40&topic=41&replynum=last#bottom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23#
发表于 2003-12-3 18:16:16 |只看该作者
潘师网上论书

这是来楚生先生的主张,据我所知,白蕉先生也持同样意见。白蕉先生的具体操作我未见,而来先生临《史晨》却是我亲见的,那番话也正是那回对我说的。他还特地取出一把尺来说:“可以量的。”二位前辈这么主张,并身体力行,我的体会那是与《书谱》之主张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相一致的。过去的人学书还有一个双钩摹书的过程,《书谱》认为易得位置。随着法书印本的易得,摹书的人久矣夫几乎没有了,相比之下,二位前辈作如此主张似不为过。而且他们并非大言欺人,自己也正是这么做的。
来先生那回说了那意见后还说:“一样大小写象了,学好了,那么不管缩小还是放大写出来都是《史晨碑》。”我的体会,临得与法书一样大小或大小相仿佛,点画长短粗细,下笔轻重,以及点画间的距离和间架结构都容易掌握一些,这对学习掌握所学法书在用笔、体势、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提供了方便。

当然,完全叠合几乎不可能,我的体会。两位老先生之所以提出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其意大概还是高悬鹄的,不仅鼓励别人也以此自励临帖学书要舍得下大功夫,细功夫,入帖要深。所谓虽不能到,而要努力去接近。

我遇到的前辈中有以此相教诲的,我相信了,努力去做,至今依然。我遵照沈尹老的原则,论书说话以不自欺不欺人为准。有些体会,说出来供人参考,相信的不妨试试,将信将疑的可以听听聊备一说,不相信的可以置之不理自己走自己的路。即使对学生我也是这个态度,决不强求别人。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114&topic=60&show=0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03-12-3 18:29:35 |只看该作者
八十年代我从李文采先生学书,在课间也听其讲过,当年陆维钊先生八十左右尤一丝不苟的摹兰亭序,可见老一辈书家学风严谨。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硬笔交流版主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03-12-3 18:51:16 |只看该作者
未识潘先生书/潘先生人   可愧否?
哥们也是个喜欢写字的<br>哥们也是个喜欢写字的 <br>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6#
发表于 2003-12-4 09:55:34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游鱼相见恨晚之叹!我位不高名不显,书艺学问平平一书法爱好者耳,君于我无所知,何可愧哉?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27#
发表于 2003-12-11 18:38:53 |只看该作者
--------------------------------------------------------------------------------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114&amp;topic=69&amp;show=0
潘师网上评书

上午发罢帖,正好白谦慎打来越洋电话,得之、ylli正在白府扫描我的两件手卷备发,遂与三位作神聊多时。待回来,才发现已有多位网友复帖,真是感谢大家的美意呀!所提意见,甚启我思。如此交流,令人十分愉快。学无止境,洵非虚言!
《韭花帖》在书史以疏朗著称。我这件临习之作,在行距上大体符合原作,在字距上从第二行开始略略紧凑了一些,原因是原作第二行“简翰”为换行“抬头”,故第一行下端空一字位置,而我临时第一行末字下已不足一字位置了,所以第二行起只得把行距稍稍压紧以保证每行字数与原作一致。至于“兴”字第一竖,我觉得原作略有点过,故稍微收敛些。

杨疑式为五代大书家,在中国书史亦为一流大家,在宋初影响极大,可惜留存作品只寥寥几件。但就这几件作品,就足以使他英名不朽。而且所留几件作品面目差异很大,可见其“多方”。猜想其原因,大概不外乎所学多多吧?艺术史上的所谓“疯子”,决不能以寻常精神病患者视之。

内人算不上电脑高手,但会操作,实为我师。以我直觉,小草虽然装备精良,操作看来还不如内人掌握的方法来得多。神五君的指导,等内人下班回来让她试试。君在上海,以后要请多帮忙哟!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03-12-11 18:43:29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山居书
山居君亦喜临《石门铭》,贴出二图,并就笔锋之收放与人讨论,此略陈管见聊备参考。
我以为作书时笔锋有时需要收紧,有时需要打开,各有胜处,而开合之际,生变化无穷。但对笔法的掌握,首先要能把笔道收紧,使之圆劲。能收紧,再打开,则笔锋打开时仍能力控每根毫毛,所谓“万毫齐力”,点画不会臃肿疲软。若不能紧收先求打开,打开之后往往难以紧收了,线条质量也就不容易上乘。书法线条,胡小石先生曾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要象钟表内的发条而不能象汤锅中的烂面条。笔法掌握得如何,是直接决定线条质量的。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114&amp;topic=1&amp;start=36&amp;show=0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29#
发表于 2003-12-12 16:46:18 |只看该作者
潘师网上评书

拜读   寐叟太夫子遗墨,无任感佩!沉雄奇崛,痛快淋漓,寻常笔札亦几无一懈笔。学古能化,镕铸新风,直舒胸臆,与人启示何多!
因猛忆   瑗仲夫子晚年书案上长置    寐叟一帧遗墨,只巴掌大小,裱托过。  夫子常摩挲玩赏不已,爱不释手。我第一次见到,不知   夫子玩赏何物而发问,  夫子答道:“那是我老师的字呀!”递给我看,乃一通手札,下署“李薌辳”。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37&amp;topic=254&amp;start=48&amp;show=0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03-12-22 12:08:21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f108.com/cgi-bin/topic.cgi?forum=114&amp;topic=43&amp;start=12&amp;show=0
潘先生答无心睡眠网友问
我手头有一部前些年买的《敦煌汉简》。别的,就是各种杂志、书籍中的汉简图片。这些就是我临习汉简书的范本。图片都很小。汉简本来就小,印刷出版时图版又大多不很清晰。有一位朋友说那是有意的,为的是不让人翻拍牟利,不知确否。我临习时都是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执笔,看看写写。
市上也曾有放大的汉简字帖出售,可以参考。

我的意见,汉简字小,而放大写去,需作相应变通,笔下要沉着厚重一些才好。写汉简不作如此变通,往往显得尖薄轻佻。

略陈管见,聊备参考。

近日感冒,精神不佳,有些帖需稍作思索者一时无力回复,请朋友们见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06:24 , Processed in 0.0206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