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书僮 于 2012-7-28 22:00 编辑
▲羊毫还是宜兼毫? 请问潘老师:写柳字宜羊毫还是宜兼毫?
我觉得把写什么字用什么笔说得那么死没有必要,似乎也没有确定不移无可商榷的根据。我的习惯,不管写什么字体,都主要用羊毫笔,为的是其价廉而耐用。能使好羊毫笔,用一般的其它笔,以我的体验,稍加熟悉便能适应。现在的羊毫笔大多掺了尼龙,所谓“加健”,我觉得往往因此而显得笔下粗糙了。但好的纯羊毫笔现在也确乎难得。要紧的是在临帖学书过程中掌握用笔技巧,由人去驾驭笔。记得在书协成立之初,上海有人去北京见启功先生,启功先生送大家每人几支做得很差的羊毫笔,说你们把这笔调弄顺手了,书法不会差到哪里了。说说这段往事,说说我的个人体验,聊供参考。
是同一支笔。我一般都如此。这样,笔的性路一致,气氛较易浑成。所以,主观方面要求对笔的掌握能力好一些,客观方面要求笔的性能可按下能提起。
笔不称手,尚可如此。写这类字,因为需要表现细节,对笔的要求比较高一些,主要是尖处能尖。
笔不听使唤,与人扭劲,情况不一。有的是笔质量差,有的是笔的质量没有问题而是其性能与用笔人的习惯或要求不合。如果是前者,若不愿将就,那么就丢掉它,另外设法求购好笔;如果是后者,则大可变通,或渐次适应,或另作他用,或乘其势写得别有风味。
小沈囡囡前寄一支“玉兰蕊”请试用。打开以节临《张迁》为一条幅,此发来以应有些网友想看我临《张迁》的要求。我已多年不临《张迁》,此番重写,如对故人。
至于那支“玉兰蕊”,我觉得属中档笔,尚可用,聚锋可以,而腰腹部若稍稍瘦身或能更为得力。湖州小沈所做的笔,我用过两种。一支是她寄我的“玉兰蕊”,尚可用,我觉得腰腹部过肥,曾建议瘦身,不知是否采用。另一支是归舟定制的稍小的笔,较瘦而尖,我曾用来临《蜀素》,很好,但不是我期望的那样耐用。两种都是羊毫。湖笔以羊毫胜。小沈的笔属中档,性价都如此。我所知不全面,所以所说只能聊供参考。
我主要用羊毫笔。好的羊毫笔在其他优点之外,还很耐用,如果不是天天时时在用,甚至几十年都不报废。我没有用好多品牌的笔,所以难作比较和推荐。我现在用的笔,除了旧有的(现在也无法买到了),新笔主要用李小平(即网上的“过眼云烟”)所制。云烟的笔至少关键工序都由他自己做,选料做工都比较讲究,我觉得其质量在现在是很难得的。其产品大部为较高档的笔,价格也相应较高。你可以去有关栏目参看。紫貂,不知是否是紫毫笔。若是,则极不耐用,很快锋就断损了。现在纯紫毫笔难得,你的可能是掺杂了其他毛料或纤维制成的。不是亲手试,难说清楚。以现在的情况,羊毫笔已成最实用而经济的毛笔大宗,一般学书者应该掌握其使用能力。尤其初学,纯羊毫笔因为较柔软,难借力,反而让人得到掌握笔性能力的基本功锻炼。
以我所见资料,近期江西的制笔业似乎异军突起,他们在自己的制笔传统基础上吸取其他流派的优长,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这书法江湖网上可见的邹农耕笔庄可算供货大户,价格适中。而同在一地且关系密切的李小平制笔,对用料和制作更讲究,所以质量更好,价格也就见高。你可以去他们开在江湖的专卖店去看看,选购自己喜欢而大小和锋颖长短合适的品种。现在,紫毫、狼毫之类的毫料资源越来越稀少而珍贵,价格特高,又很不经用,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消费的了。耐用而相对价廉的自然是羊毫笔,羊毫笔也是我多年来使用的主要的笔种。是的。那是于良英笔庄。我这里有一个帖子所发的一件东西就是用那里所产的笔写的,你可以找找。后面似乎还有山西藉网友对于良英笔庄的简要介绍。另外,山东掖县以前好像也有不错的笔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用什么笔已不能清楚记得。羊毫大概没有疑问。我除了近期多用李小平制笔,以前用用新笔,大多觉得有几根毫毛在捣乱。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的议论,才知道是“加健惹的祸”。同样所谓“加健”,羊毫选料本身有很大的上下差别,掺的尼龙丝的质量和配法也有讲究,制作工艺更是不同,所以高下差距不小。湖笔为诸地制笔流派之一,元明以后称盛,主要以羊毫见长。近些年,因为毛料质量有所退化(其他毛料也有同样问题),好料难得而价高,加上劳动力价格提升,笔价见高似乎也难免。我看,只要合理而不离谱,不要专在“附加值”上打主意,而把力气用在“刀口”——笔的锋颖上,那么笔价的升高可以得到控制,也能被市场所认可的。但是,随着商品大潮的卷来,“商业行为”渐见突出,各个行业普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制笔业亦复如此,人们往往买了名牌商标的货却大失所望,在厂家,也实际上是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我很为为了眼前的一时之利而不惜这么做的名牌惋惜。不过,在各个流派的制笔业中,都还是有有心人在执着认真地从事自己的笔业,努力使传统工艺不致失传消亡。我对这些埋头苦干,并不惟利是图的匠师们十分敬佩!
羊毫笔,料好工精,使用得当,保养妥善,可以用很久,几年以至十年以上。所以,价格即使稍高,以其耐用也值得。以我个人经验,用到好的新笔,不妨还到那家店再买两枝同样品牌的笔,都打开,各用几次,然后洗净吹干,存放几年再用,感觉会更好。此即古人之所谓“养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