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
发表于 2015-1-6 08:48:40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0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试着解读一下抖笔
抖笔是用笔的一种方法
抖笔最主要的作用是
高尚的抖笔就是中锋,中锋一般流动性没侧锋好,不过分的抖擞是行气的必须,沈尹默也有点画内部的振动,只是幅度不同。猿叟作隶的魄力虽汉隶原迹亦有所不如,天然不及,功力则过之,非日用时代的必然。清道人稍过,但仍是上佳的好书法。空洞浮薄表面光溜的书法却没有人批,嗤点前贤殊可笑叹。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09:18:01
劉異 发表于 2015-1-6 0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看潘先生的說明,令人感動
他也是反對刻意寫抖抖字的呢
就是就是:handshake
潘先生能够对普通的书友坦率直白,令人由衷地产生敬意。good
首先,潘先生“不赞成有意为之的‘抖抖书’尤其是无端的行笔扭动”;
其次:因为生理原因,“只是无法完全在控而无可奈何”,可见并不是故意为之,也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用笔的方法;
再次:潘先生对李瑞清先生的“颤笔”,明确地说“我也不以为是成功的方法。但我尊敬李瑞清先生的探索精神”。
因此,我相信,潘先生他在自己或鼓励后生探索书法的变通时,绝不会是故作古拙的“抖抖书”。
这个在潘先生所说的第一段,17年前劝告年轻人的那段话已经非常明确了:
“足下正年轻何必这样抖抖索索来不及去装成衰老模样呢?
再过四十年可能自然出现说不定你要不这样都由不得你呢!”
友墨斋
发表于 2015-1-6 09:22:36
潘良桢 发表于 2015-1-5 2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抖抖书”
自文利同学发了我近期《临武威新莽简书士相见礼》,
老先生好!
蔡中郎
发表于 2015-1-6 09:26:25
非日用时代须更多关注中锋和功力。今之急功者习二王欲写天然字,更比登天还难,动言晋唐以下不足学,不自量力,不知水深,不知天高,不知地厚。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09:41:57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09:18
就是就是
潘先生能够对普通的书友坦率直白,令人由衷地产生敬意。
我前面罗列的潘先生原话
您还是没有看明白
他的意思是
人书俱老的沧桑美的抖笔是自然的
是可以的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10:33:32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09:41 http://www.shufajianghu.com/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前面罗列的潘先生原话
您还是没有看明白
如果我说,您是对于潘先生来说还是后生的话,不知道是不是说错。
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还是改变现在的看法,接受潘先生17年前的劝告吧。
之前错解了没关系,勇于改正才是真探索。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10:44:26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1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我说,您是对于潘先生来说还是后生的话,不知道是不是说错。
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还是改变现在的看 ...
潘先生说的很对
不能故意去学抖
我没有反对啊
我说的是
潘先生不是故意的运用抖笔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10:48:28
本帖最后由 寒江残雪 于 2015-1-6 10:50 编辑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10:44 http://www.shufajianghu.com/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潘先生说的很对
不能故意去学抖
我没有反对啊
这就对了:handshake
因为“抖抖笔”不是潘先生想要的
榆木
发表于 2015-1-6 10:53:13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6 1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就对了
我写汉简是用狼毫硬毫笔
想努力学习秦汉的古老笔法
和潘先生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我认为潘先生的用笔很好
抖笔也都在自然范围之内
是值得尊敬的好作品
一件十全十美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handshake:handshake:tea
书一迹
发表于 2015-1-6 10:58:46
堂堂正正清清爽爽,潘老师这个主张很好!那些无礼的江湖人士就该学一下。:bao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