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炉煎茶 发表于 2015-1-5 05:13:55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4: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江湖上一些初学者
刚刚知道点皮毛
不实际书写


哪个领域,哪个地域不是如此?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5:15:29

本帖最后由 榆木 于 2015-1-5 05:18 编辑

前年写过几天汉简
感觉汉简的书写难度非常高

一是小
二是峻利迅急
竹简的材质硬而光
而我们用的宣纸软而涩
峻利迅急的用笔很难写出来
三是粗细变化巨大
用笔难度非常高
四是结体变化万千
篆隶是秦汉的实用书体
变化自然
我们现代人总是要隔一层


别说是初学者
就是写了几十年汉隶的成手
也很难写出汉简的特点

布衣玩竹子
可以试试复制书写汉简
这个意义比较大

烤炉煎茶 发表于 2015-1-5 05:28:40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年写过几天汉简
感觉汉简的书写难度非常高



学汉简的意义,你没说明白。  应该不是复制竹简吧;P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5:33:14

烤炉煎茶 发表于 2015-1-5 05:28
学汉简的意义,你没说明白。  应该不是复制竹简吧

汉简难学
所以通过复制的方法能更接近他
对学习汉简帮助大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5:48:04

烤炉煎茶 发表于 2015-1-5 05:28
学汉简的意义,你没说明白。  应该不是复制竹简吧

学汉简的意义

汉简相当于春秋秦汉的书法真迹
学习汉简
可以掌握真正秦汉的古老笔法

清人学的汉碑
已经不是秦汉人的真正笔法
是经过刀锋过滤,经过千年打磨
变异的笔法
加之用羊毫生宣去写
形成了清人独特的篆隶笔法
在篆隶领域又开一个法门
所以清人的篆隶笔法是伟大的

近现代大量的汉简出土
让我们有幸一睹秦汉人真迹
还原学习发展秦汉人的真正笔法
应该是现代和未来应该做的
也是与清人不同的关键所在

笔墨当随时代
未来应该有与清人风格不同的篆隶出现

另外
这种古老纯正的用笔
也可以影响到楷,行,草的创作
开一代新风

古评今 发表于 2015-1-5 08:45:45

:xianhua

山之陵 发表于 2015-1-5 08:53:22

又见潘师精作,景仰不已,网络世界,可见的书法作品很多,这样能让人震撼激动的东西,仍然稀缺,欣喜!

山之陵 发表于 2015-1-5 08:57:58

年近四十,一直不富,未尝有憾,只见此等大作,方恨囊不丰。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5 09:07:38

劉異 发表于 2015-1-5 0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能夠不抖,最好也一樣的臨幅出來,那麼說明是故意抖,然後可以比較,到底是不抖好還是抖好,寒兄你說 ...

如果是临古碑,他要把那些泐花也临出来,也就罢啦。
那个汉简,明明没有损缺,不应该抖的。
也许已经形成了抖的习惯了,或许想跳出或发展汉简书法,如此等等......
在没有得到潘先生的答疑之前,姑且说不抖的更好。:lol

榆木 发表于 2015-1-5 09:27:41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5 09:07
如果是临古碑,他要把那些泐花也临出来,也就罢啦。
那个汉简,明明没有损缺,不应该抖的。
也许已经形 ...

抖是清人临汉碑的一种方法
用这种方法去临汉简
也无可厚非

看的是功力水平

你和刘还在纠结于外形的阶段

大家临书外形多不像
也是临错了吗

初学者
外形临的最像

书法还是要多看内在功力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潘良桢先生临武威新莽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