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沁怡 发表于 2005-10-11 13:04:31

总觉得现存的历代法贴都来不及玩味,每临习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请问Z兄,这些临帖后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算得上是“自运”吗?“自运”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基本固定的个人风格,还是偶然形成某某大师的风格?怎样才能自我客观的判别“自运”的优劣?

谢Z兄答复。

墨鱼 发表于 2005-11-16 16:10:17

原帖由 zhuyi 于 2004-9-24 22:01 发表
乱弹琴
于缺乏想象力的人听来
真是不知其所弹

谭盾的音乐
足以让学究们大惊失色


谭盾没学过音乐吗?
你找个没临过帖的大师给我看看,
或者你来做这“无根派”的祖师。
“如此说法,顽石点头。”
可偏偏有草木无知!

yitang1107 发表于 2005-11-18 17:36:31

看了潘老师临的瘗鹤铭,真是太好了!!
白蕉说"意到含蓄便是凝炼,"您的临帖古朴\含蓄,很受启发!谢谢!!

急死人 发表于 2005-11-19 01:52:31

临习古代碑帖 应求用笔与结体近似,至于神    古人写瘗鹤铭或许十分随意   可如今想接近  必然不可随意   所以临帖在每个人那里  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有些人或许不用临贴照样可以有成就,我觉得古代的一些非专业书法作品,其作者未必临过帖,现在不是也被认为是好东西吗,关键是人,学习方法只能居次 。
         古人的东西    特别是一些被专家认定为好东西的      在人们意识里已经形成好的印象     难以抹去    这就是为什么 总觉的老师们(潘老师     还有沃兴华老师)的临作要比自己的作品好的原因吧。
          我对书法的态度是  自娱型 ,  而非功利型,学的是知识,习的是情操  ,而不是技术。
         以上是看过各位老师的讨论后想到的,请指教

寒夜闻霜 发表于 2006-4-15 10:12:53

瘗鹤铭尤重整体章法,不可仅以单字计之,正如汉魏诗篇,句无奇响,篇无警句,而灏气舒卷,此亦包慎伯论书所云长幼相携,痛痒相关之谓也.

放下便是 发表于 2006-7-8 11:07:11

势大力沉 , 好啊!!

种瓜书屋 发表于 2006-10-7 13:19:55

在共性还没达标前,强调个性,强调自运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今细阅潘师谆谆教诲,受益至深!给潘师请安!扣!

michaellee 发表于 2006-10-9 16:44:07

读过方知潘先生真知灼见。

请潘先生光临

http://mikelee.ebf.cn/

提些品评。先谢了。前请教的文章也在里面。

潘良桢 发表于 2006-10-9 20:31:14

原帖由 michaellee 于 2006-10-9 16:44 发表
读过方知潘先生真知灼见。

请潘先生光临

http://mikelee.ebf.cn/

提些品评。先谢了。前请教的文章也在里面。
已经大致参观了,谢谢!

michaellee 发表于 2006-10-10 11:20:18

感谢潘先生光顾。潘先生就是做的令人尊敬。看来潘先生电脑知识也在突飞猛进。

是否请潘先生将批评,建议等写在这里,让我受益。先谢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潘良桢先生临瘗鹤铭(北图影印本)共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