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i 发表于 2003-11-26 16:12:02

执一以知其二,非废之也。

临摹和不临摹(自运)只能是技术的积累(基础),并非艺术本身。

刻舟求剑 发表于 2003-11-26 16:38:29

下面引用由zhuyi在 2003/11/26 04:12pm 发表的内容:
执一以知其二,非废之也。
临摹和不临摹(自运)只能是技术的积累(基础),并非艺术本身。
临摹是接受艺术熏陶的过程,当然也是技术积累的过程.任何一种书体的产生之前,都有一个笔法完善的过程,抛开技术只讲什么“艺术”让我模糊
    我觉得老兄还是放下架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更合适,别整天瞎想了

zhuyi 发表于 2003-11-26 17:12:15

我的表述不清

写字需要技术,
但远大于技术。
并且这个技术不仅仅是临摹,
不临摹(自运)也是技术。

艺术正需要想象力。

刻舟求剑 发表于 2003-11-26 17:52:29

想象力是很重要,但首先要胸有丘壑。胸有丘壑不是瞎“自运”能得来的

zhuyi 发表于 2003-11-26 19:01:24

临摹和自运是写字技术的两端,
瞎自运是自运的一种。

东越暗淡 发表于 2003-11-26 19:12:33

ZHUYI 又在讨论这个问题了

潘良桢 发表于 2003-11-27 10:33:12

zhuyi网友猜想还年轻吧?年轻人的执着有点可爱。要是在中老年人,可能就被看作可厌的固执了。

技术、技巧是基础,仅此尚远不是艺术。此言甚是。把点画功夫看作书法艺术的全部者并非没有人在。但是,艺术毕竟是离不开技术、技巧层面这基础的,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深厚,艺术要高明怕也难。那些人的错并不错在他曾在技术、技巧上下了功夫,而错在误以为此即艺术之全部。所以足下提出的意见对此类人而言是良药,所不当者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以为可以干脆“绕过”。艺术之神被想象成长翅膀的天使,那只是想象。现实中的艺术家有全无基础,从不学艺,灵念一生即白日飞升而成艺术天使的麽?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能有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麽?

我前不久在上博讲完讲座下来,不少人围过来要求签名提问。内中有一位老先生约70上下了,持自书二纸要我提提意见。我一看是抄的两首诗,字不足观,谈不上书法,笔致已老,显见“自运”有年,问题出在欠缺临帖功夫。我说:“多临临帖吧。”人群散去,旁边一位与我相交四十余年的学书老友过来说:“这位老先生你叫他临帖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对他说写得满好,让他高兴一阵吧。”我想也是,学成规矩老不如少,年轻时没能下真功夫,到老,秉烛夜游又能游多远呢?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功。

任何事有两面,都可能会有负面作用,但不能因噎废食。

主要倡导什么,得审时度势。中医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重要原则之一。目下大多数人基础不够坚实,该倡导什么呢?

管城守卒 发表于 2003-11-27 11:19:32

先生可真是苦口婆心啊!

管城守卒 发表于 2003-11-27 11:58:07

又读一遍。我知道潘师打这些字有多累。

如此说法,顽石点头!

zhuyi 发表于 2003-11-27 14:22:12

如果把临摹作为书法的唯一的基础的话,
本质上这是等级制的。
也可以忽略这一问题。

如果认为书法艺术不止于技术的话,
并且还不仅仅是想象的话,
我是说它如果是在纸上的话。
它是什么?
不临摹?反临摹?超临摹?

字写于纸上,
宽泛的说都是临摹。
临摹本身内含临摹和不临摹。

我的旧贴: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潘良桢先生临瘗鹤铭(北图影印本)共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