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不系归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潘良桢先生临瘗鹤铭(北图影印本)共十页 [复制链接]

轮休版主

功勋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功勋奖章

51#
发表于 2003-12-30 17:15:53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可否将瘗鹤铭(北图影印本)发于网上给大家看看?
如太麻烦便算了!
先谢!
松烟乍试端溪润,
石鼎微烹顾渚云.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枭雄

Member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功勋奖章 爱心会员 优秀管理员

52#
发表于 2004-2-15 15:21:39 |只看该作者
反临摹必须有临摹的前提,否则拿何来反?!这样只能是空穴来风,无根之草。画界的,从有笔墨到反笔墨,从有线条到反线条……这一切只是大师之间的论战,他们站在属于自己的峰尖,一切从实践中得来。否则扛着他们的论调作为自己的信条,肤浅的自己扛的起吗?!这只能害了自己!永远没有海拔!也不会有!
少年子弟江湖老,容易秋风又一年
cccao@21cn.com
欢迎点击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sszr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04-6-4 20:30:21 |只看该作者
看得我也手痒了
不知潘先生可否告诉
哪可以买到此书?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54#
发表于 2004-6-4 21:44:04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南山2004/06/04 08:30pm 发表的内容:
看得我也手痒了
不知潘先生可否告诉
哪可以买到此书?

我用的是北图出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碑帖精华”中所收的本子。那套豪华本价高,我因为参与写了三二题跋,他们送了一部代替稿费。至于有否单行本,望恕我对出版动态不熟悉而无可奉告。有失雅望,对不起!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江湖精英

Rank: 8Rank: 8

评论高手 发帖品质

55#
发表于 2004-6-5 12:52:47 |只看该作者
此帖大佳,另zhuyi先生和潘先生的论辩着实精彩。

在过去,也有不肯依傍古人的,比如清人梁同书。

临帖如补,自运如泄,潘先生这个说法很好。但根据人的体质而定,是泄是补,哪个更重。另外还有的人虚火,补则益火,泄则更虚,奈何奈何?

临摹是学到别人一些笔习,所以尽量学靠近自己笔习的古人,到时候好消化,实践多了,说理论会觉得累,并且技术技巧太好,也会累了书法。有很多很有前途的字,不是技巧不够,是嫌技巧太多。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江湖好汉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04-6-5 19:54:42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杨红业在 2004/06/05 08:11pm 第 1 次编辑]

学书最忌结壳过早,风格的形成最好在晚年。
我赞成潘师的观点,古人在书法方面毕生的努力不是我们用短时间的练习就能达到的。在很长时间内,自运其实是一种背临而非创作。当基本功能与古人书法大家接近时,再就靠各人的悟性和学养来创出一条自己的路。在用笔上似乎经过多年的磨练后,一般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但造型和章法上则很能体现个体的差异。而后者则是千变万化的,造型(姿态)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生命力的精髓所在。我的观点是用笔为造型服务,同时反过来影响造型的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57#
发表于 2004-6-16 14:35:27 |只看该作者
然则潘师可否将此本公诸网络?果如是,善莫大焉。
email:edward.shen@126.com
QQ:598275720
MSN:shenfeng_sc@hotmail.com
http://blog.sina.com.cn/u/1884029517


半步室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04-6-16 15:00:57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人(唐以前)是怎么临摹的呢(我觉得临摹理论是从唐开始形成的)?在毛笔已经不是日常书写工具之后,临摹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有些不同,古人是不存在创作的问题,他们天天都得创作。而现在的人就得把创作正儿八经地当成一件事来做,我想必须要增加自运时间,否则到最后只能是做作品而不是写作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枭雄

总版主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评论高手 发帖品质 优秀管理员

59#
发表于 2004-6-19 05:21:05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还是把书法的学习过程看作唱歌或者练习钢琴,
这样好理解一些。。。。

如果,有人说自己不需要老师,
就是对着钢琴猛弹一阵子,
也可以成家,
那么谁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就让他去自己弹好了。。。。

唱戏也是一个道理,
不去学习名家的唱法,
就是要坚持自己哼,
那真是谁也没有办法,
自己哼去好了。。。。

书法临帖也是一个道理,
如果有人想不临帖,
自己“自运”不已,
那谁能管得着呢?

还有把“等级制度”也搬出来了,
嘿嘿,
书法就是等级制度,
这还用问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60#
发表于 2004-6-19 19:35:00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syz0012004/06/16 02:35pm 发表的内容:
然则潘师可否将此本公诸网络?果如是,善莫大焉。

根据足下要求,我已将“北图饮冰室旧藏《瘗鹤铭》”发于“历代书法”版块。欢迎浏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06:42 , Processed in 0.01984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