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潘良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海派书风"和"上海面孔"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帖品质

21#
发表于 2010-11-18 17:45:32 |只看该作者
潘先生好文,对上海书坛盛衰的见识很客观。
上海是曾经的书法重镇,老一辈书家逐渐退出舞台后,近年确有后继乏力之感。
其实上海不乏有实力有想法的书家,个中原因除了先生提到的,
我觉得还有其他因素,书家普遍自觉清高缺乏交流,书协没有承担起相应责任。
新一届书协换了不少新面孔,希望能够有些新的气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0-11-18 21:34:20 |只看该作者
此潘老师好文,学生收藏了。
甚是想念潘老师,您给师兄们的评语,学生是一笔一笔手抄记下的,常常在枕头边消化,不断在领悟其中的奥妙。叩谢潘老师。希望老师保重身体。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3#
发表于 2010-11-19 10:42:0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ehr 于 2010-11-17 16:15 发表
良楨兄好文!
雖是舊作,所提供的材料、觀點均為瞭解和研究上海和中國近現代書法史的後生們斷乎繞不過去者。
本人特別聯想到63年從上海到北京上大學去後,
在北京感受到的“北京書法研究會”(鄭誦先)代表的書法 ...

奈尔兄謬贊了。拙文只是對上海那麼一個局部的一段剛剛過去的歷史的實錄而已。

過去便成歷史,而任何“現在”,哪怕是發生“斷裂”的年代,都或多或少離不開歷史的影響而憑虛“橫空出世”。所以做些歷史實錄,應該有利於認識現在和前瞻未來——這是一位西哲前賢早就告訴我們的簡單道理。

我們都在進入老年了,作為親歷者過來人,做些這樣的工作大概是應該的,說大些,那是歷史責任。兄作為“老上海”,對這段歷史自然不陌生。而北京當時的情況,以那時候交通往來和信息交流的限制,弟只是遙望仿佛而已。兄既然正在北京讀書,而且感受到了一時首都書法界的情況,何不也作些實錄?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24#
发表于 2010-11-19 13:51:28 |只看该作者
潘先生好文章,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5#
发表于 2010-11-19 17:32:4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兆彬 于 2010-11-18 08:43 发表
潘老师好文!看得深,抓得准,行文稳。

謝謝關注!過獎了!

印象中,對足下所作的“求真務實”工作尤其讚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6#
发表于 2010-11-19 20:52:56 |只看该作者
潘良桢的字比欧阳中石的好,也比沃兴华的好。但毕竟野路子,不宜提倡。
还是陈忠康崔寒柏那样写有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7#
发表于 2010-11-19 20:54:19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吴门"为取悦那些商人,有搞得油滑的!有搞得媚俗!有搞得热热闹闹的!有搞得极其工巧的!文祝等未臻一流,都是钱财惹的祸,!

[ 本帖最后由 审丑疲劳 于 2010-11-19 20:5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江湖督察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评论高手 发帖品质

28#
发表于 2010-11-19 21:09:3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逸思 于 2010-11-19 20:52 发表
潘良桢的字比欧阳中石的好,也比沃兴华的好。但毕竟野路子,不宜提倡。
还是陈忠康崔寒柏那样写有水平。


陈、崔都是当代好手,但说他们俩的字比潘先生好,恐怕他们自己先要谦虚一下……
手机:15965028068。
周末带学生,地点,潍坊市高新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0-11-19 21:17:3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兆彬 于 2010-11-19 21:09 发表


陈、崔都是当代好手,但说他们俩的字比潘先生好,恐怕他们自己先要谦虚一下……

同意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30#
发表于 2010-11-19 21:31:01 |只看该作者
同意陈崔会谦虚。

陈、崔的字更自然,
潘临帖临得好,但没陈、崔悟性高。潘虽临得好,但苦于不能出贴,只能借助于野路子。
陈、崔不怪搞也有自己的面貌,这才高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06:16 , Processed in 0.0170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