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桢
发表于 2004-12-2 19:47:37
如何欣赏书画,这个题目太大,恕我无力说清。有失雅望,抱歉!抱歉!
惟有这一点可说,足下对书画能喜欢,则可能慢慢地在欣赏实践中得到历练而摸出点门道来。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8 18:35:13
下面引用由小妖monika在 2004/11/21 10:13am 发表的内容:
现在把相机还给同学了。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1/22 12:14pm 发表的内容:
看过。
注意用笔的中正圆厚,以及笔画间架的造型准确。
所示是以前写的,现在还在写吗?还在入门阶段,要求进步,继续努力!
下面引用由一堂和气在 2004/11/22 12:40pm 发表的内容:
写的是颜的告身啊!
我也极喜欢此帖,
看小妖写的.....呵呵,好象用的是没有笔锋的笔,
还是以碑意写告身呀.........。
下面引用由小妖monika在 2004/11/24 08:02pm 发表的内容:
多谢潘老师,现在还在写,只是没有相机,无法上传。等有了相机,再请潘老师指导!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8 18:39:25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1/25 05:00pm 发表的内容:
与前所示无太明显变化,虽然换了临颜,我还是那个意见——
看过。你的临作,在笔法笔势和结字造型上都还有不小距离。笔法笔势与结字造型两者又是相关的。无他,只有多看、多想、多写,层层深入,层层逼近。
用笔结字,为学书的根本所在,不是十天半月,甚至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解决的。望勿躁。学无止境,学程“遥远”,君其不懈努力!
下面引用由遥远在 2004/11/25 09:16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我会认真思考多写多练的.谢谢老师!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23 20:20:19
quote]下面引用由mxplz在 2004/12/12 01:00am 发表的内容:
近见海外书法研究著作援引先生一篇题为《学王管见-兼论晋唐书法文化背景之差异》一文,不知能不能发在网上一读?谢谢。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2/12 08:1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关注。《学王管见-兼论晋唐书法文化背景之差异》一文,不经提起我自己都几乎忘却了。现在想来,那是1989年我向一次全国书学讨论会提交的文章,后来在海外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他们只给我寄来几份拙文的抽印本。多年了,有人索要便送,至今我自己手上是否还有都难说。
当时没有电脑打字存盘,要我立即在网上发,一时为难。望见谅!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23 20:28:46
下面引用由醉过满身花影在 2004/12/15 05:06pm 发表的内容:
潘老师,您好!
我喜欢书法,平时也写的不少.严格说来,于书道,我的发蒙师应该是马士达先生,可是后来一直无缘得见马老.现在经常来江湖玩,最爱看的就是潘老师给学书者的回贴了.真的为潘老师谆谆善诱的态度而感动\折服.看得多了,便就也有了"野心",想请潘老师也给我瞧瞧,如得先生教诲,在下当感激不尽!
这张是我写的铁山铭,原载<书法>杂志.我觉得此铭颇类泰山经石峪,不知然否?祝潘老愉快!
再拜!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2/15 08:25pm 发表的内容:
山东那一带,多摩崖刻经和其他佛教内容的刻石,字体多有类近者。不一定出一人手,但可说出自一派书手。可能因此而王学仲先生曾提出中国书法在“碑派”、“帖派”之外还有“经派”。
在这部分古刻石中,我最喜欢《石颂》,以其时间虽稍后却更古厚,有汉人遗意。所以,我觉得以汉人气度仿写为高。
下面引用由醉过满身花影在 2004/12/15 08:3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潘老师指点迷津!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23 20:39:24
下面引用由金面罗汉在 2004/12/13 11:35am 发表的内容:
潘老师好!
附上小楷一篇,请老师不吝赐教。
我平时练的是魏墓志,也参考一些写经体、钟繇的作品。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2/13 08:57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信任。我少作也不善小楷。作为观赏者,我觉得小楷以笔画凝练而少大幅起伏为好,点画之间则宜多避让以利清朗。拙见聊供参考。
下面引用由金面罗汉在 2004/12/14 08:21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潘老师指点!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4-12-23 20:53:13
下面引用由耕砚堂在 2004/12/13 11:05pm 发表的内容:
初学此碑,请教先生该如何用笔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2/14 08:16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不看好,以为尚不及铁山《石颂》。此刻基本属隶书,那当然远不如学汉。私见聊供参考。
下面引用由耕砚堂在 2004/12/14 11:33pm 发表的内容:
这几天也在写四山摩崖,写了几天感觉笔下开阔有力了许多
只是写不出稚拙高古的气息
最近闲暇也抄王觉斯的手稿
少甫
发表于 2005-1-4 23:27:31
今由清华北大带回潘老师的指点,非常感谢。我是下岗的,现是“万人就业项目”中的协管员,收入甚微,但学书之心不改,只能由清华北大代为求教,未事先征得潘老师同意,望见谅。也许下次还要麻烦您。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少甫叩首再拜。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5-1-6 12:46:26
下面引用由无为轩主在 2005/01/03 08:50pm 发表的内容:
首先祝潘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我和一个老师在交谈的时候谈到了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可意强调二者的区别
因为其意义并不大
另外从某种角度来看真正的创作离不开临摹而所有的临摹又无一不是带有书家个性特征的创作,他们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估计已入迷途.
想听听潘老师的高论.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5/01/03 09:57pm 发表的内容:
于此,我已经说过很多,不想再多说了。其实也卑之无甚高论,要了解,请查看有关帖子。
好多事,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志向自己斟酌去办。不必强人同我,也不必一定要说服别人的。书法其实是很个人的事。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5-1-6 12:55:08
冻云 临史晨,请潘老师指点!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12/31 03:58pm 发表的内容:
看过。笔再求圆。争取得“婉而通”的感觉。间架造型可再求准。
下面引用由冻云在 2004/12/31 04:09pm 发表的内容:
潘老师回复真快!谢谢潘老师!!!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