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桢先生网络工作室〗留言板(第八页始 为潘师评网友书)
为了方便工作室管理,凡网友请教、提问、问候等内容请发入此留言板。这样 潘老师也可及时浏览与解答。潘老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过多上网,但欢迎各位网友常来〖潘良桢先生网络工作室〗看看 坐坐 聊聊。不系归舟 启 归舟想的周到
这样好! 这倒象为我在工作室设了一个网上客厅。
前人已谓文人与书画家好在纸上筑屋,号称某某堂、某某楼、某某精舍、某某轩等等者,多属子虚乌有也。舟弟此举,既承袭古风,而又有新时代气息,且也确实可以在此会客作聚谈,真亏你想得出如此主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堂和气在 2004/04/20 07:57pm 第 1 次编辑]
如此客厅开的妙,比央视新闻会客厅好,
趁现在没人,先顶一把。祝潘老师身体健康。
另,想问潘老师您好象对评弹有兴趣??拜访过某评弹大师? 归舟真周到啊,这个点子好。 下面引用由一堂和气在 2004/04/20 07:51pm 发表的内容:
如此客厅开的妙,比央视新闻会客厅好,
趁现在没人,先顶一把。祝潘老师身体健康。
另,想问潘老师您好象对评弹有兴趣??拜访过某评弹大师?
是的,少年时曾“票”过。病后气弱,嗓音有点哑,不堪用丹田劲发音,手指也好像侍弄不了琵琶三弦了,要碰线。
我与几位弹词艺术家和演员认识,与杨振雄先生相熟。杨先生也雅好书画,曾拜在申石伽先生门下学画。97年4月下旬我发病前两天,就是与杨先生晚年收的入室弟子君伟兄一起去杨先生在靠近七宝的新居拜访,归途买了那册马王堆帛书。君伟兄又是陈巨来先生的篆刻弟子,与我是少年时就结交的朋友,差近“总角之交”。 看到潘老师的精神越来越好,
真是高兴! 下面引用由笨石头在 2004/04/20 09:06pm 发表的内容:
看到潘老师的精神越来越好,
真是高兴!
谢谢!皆大欢喜!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在 2004/04/20 08:16pm 发表的内容:
是的,少年时曾“票”过。病后气弱,嗓音有点哑,不堪用丹田劲发音,手指也好像侍弄不了琵琶三弦了,要碰线。
我与几位弹词艺术家和演员认识,与杨振雄先生相熟。杨先生也雅好书画,曾拜在申石伽先生门下学画。9 ...
原来如此啊,潘老师真是广交名士啊!
我也喜爱评弹,是受一好友影响,他家三代都是评弹迷。
我最初只喜欢听张调(琵琶伴奏好),后又喜欢蒋调,再后徐调,琴调,尤调.......呵呵
蒋调我也能唱几段,如《杜十娘》.....
在我电脑里我下载了近百段开篇,唱段。每天边浏览江湖,边听评弹是我最大的享受。 很高兴得一与我有又一同好的书法网友!难得。
我在苏州有好多亲戚,更有好多书法朋友。我能说一口极其标准的苏白,到苏州我一开口,苏州人说我说得比苏州人还字正腔圆。可惜的是苏州的书法朋友(现在多数已在六十上下了)大多对出于他们家乡的那门艺术不感兴趣,那是评弹艺术多大的危机啊!我把此情说给杨先生听,杨先生与我一起浩叹!
1993年,有人张罗起“评弹书画联谊会”,推杨先生为会长,每周在一家名“金水楼”的酒家聚会,邀我与杨先生同进午餐,说书论艺。下午由一批票友(相对固定的)和一些专业演员(随机的)登台弹唱,听客出些茶资可坐半天。也时而鉴赏书画。可此事难全。因为兼通这两门艺术的人寥寥,那批弹唱的不懂书画,只知向到场的书画家伸手,我也无奈作点应酬,但只能满足极少数主要人物的请求;而那些请来的书画家则不懂评弹,你们弹唱得起劲听得“出神入化”,他们昏昏欲睡,坐不片刻便走人。加上酒家于此无利可图,维持一个时期后便告“息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