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遗风
发表于 2009-2-26 17:29:03
心态正、雅、静
真厉害!!!
璟然若竹
发表于 2009-2-27 17:14:31
原帖由 土根 于 2009-2-26 10:00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人说,人心有心律,身有动律,而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动律.四时有四时之律.学碑书,乃将身律心律去暗合古人与自然四时风化俱老的天作之合之碑迹.写碑书,既直接将身律心律调节为自然四时之动律.合拍既好书,反之既孬书.而帖学 ... 个人以为,先生之言可能只得其半。
无论碑帖,写得好了都是“既法自然、又指人心”且“心与天合”的。
帖学在日后大趋势是下跌的,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人往往只是临前人的“形”而忘记了取自然而法、取古人之心而法。
人心已然不古,古人之心难得,而自己的心,比不上古人之心“合于天”也就罢了,还往往装不进自己的字里头去。
而“法自然”更是被“书圣”等的名号所掩盖,后人几乎想都没有想过。
自然、古人心、古人迹,失其一、二,恰恰这失掉的一二才是三之本源。
三去其二、知其然(迹)而不知其所以然(天、心),不得已,拿皮作骨、以迹为心,帖学安有不下跌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璟然若竹 于 2009-2-27 17:28 编辑 ]
璟然若竹
发表于 2009-2-27 17:25:24
今人邱振中,用几何学分析古人,似乎有根据墨迹“溯源而上”的架势,可惜走错了路子,到不了“古人心”,更不要说“自然”的高度。
至于今天还能不能有人超过古人而达到直接“法自然”的高度,呵呵,我很悲观
[ 本帖最后由 璟然若竹 于 2009-2-27 17:26 编辑 ]
vzx
发表于 2009-2-27 17:42:20
有点玄之又玄了。我们一般人根本到不了那个层次,写字的基本规则都没掌握好,就更别说天人合一了。可是现在大家都喜欢谈论这个,喜欢讲境界,总给人一种高谈阔论好高骛远的感觉。当然可能有人悟性好,是天才,是神童,可以无中生有,妙悟玄机。王羲之不知道算不算天才,却也是通过刻苦的练习,才成为一代书圣的。讲境界得先看看是否退笔如山池水尽墨,没下到功夫,是断然不会有那种境界的。
说句实在话,在潘先生的临作里面,我看到了对书法的虔诚,看到一颗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心,看到了功夫,看到了耐力,不受世俗的诱惑,没有功利心。还有一种感觉是“顺”,笔画行止其势涩,却没有特别不畅的感觉。但是不能算恬淡自然。其余,我无法参透。不知道潘先生自己是否也觉得是天人合一那么玄妙。
白玉蟾练丹诗有云: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的确,玄之又玄比较容易,踏踏实实是最难的。
璟然若竹
发表于 2009-2-27 17:47:24
是的,多谈或者空谈没有好处,不过一点都不谈、不考虑,就没有了“纲领”,成了盲目下力气了,总之理论联系实际,有应该有,都适可而止就好。:lol
进士
发表于 2009-2-27 17:48:28
原帖由 璟然若竹 于 2009-2-27 17:14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个人以为,先生之言可能只得其半。
无论碑帖,写得好了都是“既法自然、又指人心”且“心与天合”的。
帖学在日后大趋势是下跌的,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人往往只是临前人的“形”而忘记了取自然而法、取古人之心而法 ...
像治不了病,吃不死人的甘草。
vzx
发表于 2009-2-27 17:58:39
相比于玄奥难懂的古典书法理论,邱振中引入西方手段分析中国书法未必不是个好路子,只是还不够深入,还不够系统,还缺少实验,缺少心理学分析。中国书法的审美过程异于西方绘画的审美过程,我们什么样的线条弧度,代表什么样的审美情趣,还缺少归纳总结。邱振中也仅仅是浅尝辄止,仅仅讲平衡构图是不足以对中国书法进行总结的,中国的文化精神必须考虑进去。不过我们的资料浩如烟海,玄之又玄的古代理论左右着现代人的心思,实用至上的研究者门不必另辟蹊径就可以炮制可以糊口的文章,这项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人做,才能有人有能力做。
璟然若竹
发表于 2009-2-27 20:02:26
原帖由 进士 于 2009-2-27 17:48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像治不了病,吃不死人的甘草。 见仁见智吧:baoquan
磨颖人
发表于 2009-3-2 15:16:47
潘老师已经俨然名人,还能把临作发来给网友看,我不给您唱赞歌,也不说什么不对,只是觉真是好玩.很喜欢你这个老头子,真的很好玩,如果我住你隔壁就更好玩了.:handshake
泥山村人
发表于 2009-3-6 22:46:54
前几张更雄健,非常喜欢good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