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文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潘良桢先生临武威新莽简   [复制链接]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发帖品质

91#
发表于 2015-1-5 22:05:33 |只看该作者
何道州晚年的抖要去读懂他,是中年审美理想的推进与功力上升到顶点的后的自化,不是心血来潮的创造。能读懂不一定要照做。鲁公晚年书也一样,其实极不适合初学。
神秘是一切艺术与科学的源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2#
发表于 2015-1-6 00:19: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噫......一层层看过来......。向潘师致敬!祝潘师身体康健!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枭雄

江湖枭雄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评论高手 创作高手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93#
发表于 2015-1-6 00:32:23 |只看该作者
良楨兄新年好!讀所開示2下1、2、3三節,本人以身臨其境,認為的論!

点评

潘良桢  奈尔兄新年好! 多谢关注与点赞! 自触网驻足江湖已然十数年,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书法江湖的老总组成虽然大体依然却也有所变更, 而当初老兵之常在者, 貌似如谜语“青梅煮酒论英雄”之谜底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8 23:13:27
奈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4#
发表于 2015-1-6 00:47:02 |只看该作者
潘良桢 发表于 2015-1-5 21:19
关于“抖抖书”

自文利同学发了我近期《临武威新莽简书士相见礼》,

多謝潘先生解釋俺的疑問,令晚輩感動敬重
祝潘先生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5#
发表于 2015-1-6 00:49:25 |只看该作者
蔡中郎 发表于 2015-1-5 22:05
何道州晚年的抖要去读懂他,是中年审美理想的推进与功力上升到顶点的后的自化,不是心血来潮的创造。能读懂 ...

讀懂神馬,估計也是如潘先生因年齡大了的生理使然
潘先生都出來說明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6#
发表于 2015-1-6 00:54:23 |只看该作者
寒江残雪 发表于 2015-1-5 21:48
多谢潘先生能够出来说明原委,后生冒昧,还望海涵
另,祝愿先生身体康健!

看看潘先生的說明,令人感動
他也是反對刻意寫抖抖字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97#
发表于 2015-1-6 07:02: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上有几个朋友
没有解读明白潘先生的原意
我把潘先生几句原话重新排列一下
毕竟自己介绍自己
总是要保留三分话

潘先生重点原话重新排列
一  大家如果愿意心平气和细看, 就在这件临作中大概也不是笔笔“抖抖书”吧?

二  这是老年人书常常有“抖抖书”出现的生理原因,乃是不由自主的老态。
  
三 可能那也有一种苍老沧桑的审美价值,(我的解读,人书具老,是自然的沧桑美)
   
四  但却不值得年轻人来不及去有意模学而显未老先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98#
发表于 2015-1-6 07:09: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潘老这幅作品
功力深厚
抖笔运用的不是很多
总体在控制范围之内

结构章法笔力
都有非常高的水平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99#
发表于 2015-1-6 07:48: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木 于 2015-1-6 08:24 编辑

我试着解读一下抖笔
抖笔是用笔的一种方法
抖笔最主要的作用是
调整用笔方向
使线条保持中锋行笔的状态

下列这些情况容易出现抖笔

一潘先生说的生理原因,自然而然的沧桑美。

二在比较长的线条行笔时,为了增加线条的变化,增加一波三折的美感。比如黄庭坚的长线条用笔,有时会出现抖笔。隶书的长线条在各种书体中是最多的,隶书的横画排列也是最平最均匀的,为了增加用笔的丰富感,为了一波三折,在隶书中容易出现抖笔调锋。

三隶书比楷行草书容易出现抖笔,隶书排列均匀,楷行草笔画变化多。

四羊毫软笔比硬毫笔容易出现抖笔。尤其是羊毫写大长横的隶书。

五 邓石如的隶书抖笔少,何绍基的隶书抖笔多。是因为他们的用笔不同。邓石如是侧锋平铺用笔多,不容易出现抖笔。何绍基是中锋裹毫站栗行笔多,所以容易出现抖笔。潘先生属于中锋裹毫用笔。

抖笔只是调整笔锋的一种方法
自然而然最好
要服从整体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100#
发表于 2015-1-6 07:57: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由以上的分析

大家再仔细看看潘先生这幅作品最后的行书题跋
抖笔的运用非常非常少

为什么同一个作品
隶书有抖笔
而行书几乎没有,很少很少
生理只是一方面
书体的不同
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6:37 , Processed in 0.01558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