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不系归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潘良桢先生网络工作室〗留言板(第八页始 为潘师评网友书) [复制链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11#
发表于 2005-4-12 22:13:03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吾非鱼2005/04/12 09:20pm 发表的内容:
潘师,临写行书可从个法贴入手……?

行书范围幅度大,从行楷到行草都可划入;历代优秀行书数量也极多,面目也多。所以这得看每人的情况而定,也要兼顾性之所近来作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112#
发表于 2005-4-20 10:08:17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热心提携后学,值得钦佩!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113#
发表于 2005-5-2 21:40:07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这里真够热闹的,真成了会客厅了。虽年岁为父辈级的,但我们大家都爱找您聊聊!潘老师确实温厚长者,博学通人!今日才知潘老师身体欠佳还和众网友交流,更是心生敬意!祝潘老师早日恢真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4#
发表于 2005-5-26 07:48:49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一道网友书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5/25 10:05am 发表的内容:
看过。

入手的路是对的,是正路。《石门颂》的基本笔法是篆法。

足下所作,笔画起讫与运行大体到位。转折处,大部另起换笔,小部使转强过。使转强过技巧可能尚不熟练而有的地方(如“四”字)弧度过大。折处接笔,“围”字外框之上横,似不必出以燕尾。

隶书以篆法为基本笔法,而多出“波”、“发”二法,笔画还是有点起伏变化。《石门颂》虽不尖锐出锋,波画的意思还要有所显露,笔也有轻重变化了。


  

下面引用由一道2005/05/25 10:27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潘师指导

再请教几个问题

转折处,大部另起换笔有没有问题?

我写时很慢,用笔是不是太硬了?是不是应辅以“波”、“发”增加节奏

谢谢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5/25 12:40pm 发表的内容:

转折处另起换笔,衔接要自然,方法也多变,有叠合,有稍离,有似合似离,这样就“有看头”了。

运笔持重,但也需有一定的速度,否则难以见力度和动感。静穆也不是一潭死水。

“动”、“静”相间,易予人以笔下的节奏感。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5#
发表于 2005-5-30 20:00:47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杨红业网友书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06/07 09:3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信任!

看过,觉得学古不够,受今人影响大了一些。

建议多潜心临帖,很多问题可以从中得到解决,或能悟入。

看到红业网友一些议论,觉得能有思想是好事,但总以能落实到笔下为好。有一位在网上非常活跃,常见议论风生的年轻人,前不久给我来好几个短信,讨论学书的具体问题,非常感慨于空论无益。我也以为要“坐而论道,起而能行”才好。网上议论,时争一时之胜,如此争一日之长短,往往徒费口舌。有时可能只是一时在逻辑上似乎争赢了,却于实际无大补益。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6#
发表于 2005-5-30 20:09:10 |只看该作者
潘师答静心堂网友问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5/18 11:18am 发表的内容:
米芾传世书迹甚多,出入很大,写法多变。其中,笔法之丰富细腻,自以《蜀素》为最,米老是使出浑身解数,笔下千变万化以逞其能,故有后面董其昌的跋语。我曾临写千遍上下,每临每新,至今偶而取临,依然常有“新发现”。其中信息量之巨大,值得临书人“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望再用眼、用手、用心去细细地体味仿写!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7#
发表于 2005-5-30 20:26:44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来叔 网友书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4/23 12:42pm 发表的内容:
几次看,图片显示困难,只得废然而退。今天看过大部分的已显示内容,大体情况可见。

颜《湖州帖》为宋人仿本,或谓即出米手,其与颜之距离亦显见。米亦学王。所以足下所临三帖有内在联系,然而毕竟有别。

看所临,于用笔造型尚需下功夫。用笔,一要能如锥入纸,二要注意笔下的丰富,实际上法帖所有已经被你省略或忽略了不少东西,当然这是人所难免,足下稍多而已。造型,要加强眼睛看过法帖后的信息摄入量(多看、细看,提高释读能力),同时锻炼把看到的东西以己手再现的能力。这些都要经久历练。

建议先集中临写其一,反反复复,务求切入深层以筑基牢固,然后再图扩展,然则大概可以进步稳健。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8#
发表于 2005-5-30 20:36:11 |只看该作者


  潘师答内斋网友问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4/11 09:43am 发表的内容:
看过。大致得其爽利,更须注意其笔下干净和韵致卷气。

此又超出书法的技巧而近于“道”了。那是没底的事啊!

“技”与“道”,有谓“技进乎道”。书法一事,能否入门,主于前者;到何境界,还在后者。

能用笔,知间架,庶几于书法入门矣。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19#
发表于 2005-5-30 22:33:03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来叔 网友书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3/1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看过。图片不够清晰,只能说说大致印象。

所临两种,落差较大。相比,《始平公造像记》较好。《礼器碑》似稍逊。

《礼器》为汉之名碑,笔画坚挺细劲,间出以重笔,结字端正清雅。《始平公》为龙门二十品之一,也是北碑之翘楚,笔似方而圆,才能真得厚重。似乎你对汉隶尚不及北碑熟悉。要仔细比对,注意两者间笔法与结字的同异之处。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元勋

网络自由人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20#
发表于 2005-5-30 22:59:35 |只看该作者
潘师评三痴网友书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3/12 06:08pm 发表的内容:


看过。写得不错,能试以《张黑女》为基础参以其它北碑意思来创作,值得鼓励!

笔可再注意多一点中正,以使点画更厚重。尤其是转折以后,要注意把笔推正再运行为好。如“桑”、“策”二字末笔之点,就由于垂直落下之后未能推正就动了,所以这一笔虽然写得粗却显得单薄而不厚重。又此见“尘网”之“网”似误为“纲”了。

一瞥之下,随口说说,聊供参考。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3:43 , Processed in 0.0180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