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14:14
原帖由 予予 于 2009-5-26 11:58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回眸一笑”,年轻了十岁。
何止哦!:lol :lol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15:32
原帖由 予予 于 2009-5-26 12:02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而且令在座的每个人,年轻了不止十岁-----就像,一对家长,带着仨孩子逛公园。:lol :lol
错!:lol :lol
恰恰相反,是他们带我们游园啊!:D :D
ylli
发表于 2009-5-26 20:31:08
原帖由 不系归舟 于 2009-5-26 04:12 PM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良渚博物馆”是江题的
还是有文物证据,良渚的木作业已经很发达了,我们出土的水井是方方正正的叠加成的.
中心遗址建筑的柱洞直径达90多公分,墙体用木骨豁泥再烤干,非常考究
玉器的玉应该来自本地,天目山有浮玉 ...
这些木头是如何加工的?
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吧?
玉的加工看来是个谜。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9-5-26 20:33:28
原帖由 ylli 于 2009-5-26 20:31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些木头是如何加工的?
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吧?
玉的加工看来是个谜。 应该是用大石锛,形状跟现在的斧头一样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33:53
家父母和老外婆都曾经在杭州住过一段时间,我姨夫原来就是杭州人。从小听他们说杭州风物,那里的老字号名特优饭店情况也略有所知,记得大约有楼外楼、知味馆、奎元馆等等。经过楼外楼,看看与1968年初到杭州时已经面目全非,扩大好多。那晚,宾版安排晚餐是在知味馆。进去了,发现那是一个多栋楼宇的园林式餐馆群,想来亦非当初面目了。
既然是老字号名特优,就介绍几色那晚的菜肴吧。
这是“金牌扣肉”,层层以酥烂美味的肉片垒成金字塔形,以旁边的“龙井薄饼”包裹食用,其法约如北京全聚德烤鸭。此或亦参考启发而成的新品菜吧?
宾南
发表于 2009-5-26 20:34:15
大规模使用的工具,
应该不难推理。
难的,应该是小范围使用的东西。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35:43
笋壳鱼。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38:38
点心,木瓜酥。
“食不厌精”,现在的菜肴食品越来越精致了。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20:44:10
“虾爆鳝”,
这是杭州的“名件”,
不可不尝的。
晚餐篇就此为止吧,
有兴趣者自己去品尝,
这是不能替代的。:lol :lol
何况说多了,
怕有“腐败”之嫌啦!:D :D
不系归舟
发表于 2009-5-26 20:58:03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9-5-26 20:44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怕有“腐败”之嫌啦!:D :D 还是比较腐败的,今天上海有个好朋友也想与我们一起腐败,本来今年就想请,怕他太忙.我准备明年邀请他来,潘老师非常熟的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