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陈羲 发表于 2009-5-26 13:45:14

原帖由 霹雳火 于 2009-5-26 13:30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贴已是这几日的必修课
一不小心
已过饭点:L
:baoquan 不好意思让您饿肚子了!;P

大峰 发表于 2009-5-26 14:07:43

游良渚时,精美的陶器、玉器甚多,让然感觉五千年前的先民,制造水平比今天差不到哪去。然而看多了,也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在一个平民墓前,我却站了很长时间。当时王族的棺椁出土的大多是现在所谓有价值的文物,陶器、玉器之类,普通贵族,陶器、玉器虽少了点,却有很多生产工具,(制造水平也比今天差不到哪去。)但这个平民的棺椁里,只有一个盛饭的碗,一个盛水的陶罐,还有一件干农活的器具——他希望不论在哪,地下还是来生,都有水喝,有饭吃,有活干。——五千年来,至今仍是。令人思之怆然。

和气福气 发表于 2009-5-26 14:17:15

原帖由 大峰 于 2009-5-26 14:07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游良渚时,精美的陶器、玉器甚多,让然感觉五千年前的先民,制造水平比今天差不到哪去。然而看多了,也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在一个平民墓前,我却站了很长时间。当时王族的棺椁出土的大多是现在所谓有价值的文 ... good good good

徐波 发表于 2009-5-26 14:22:13

原帖由 大峰 于 2009-5-26 14:07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游良渚时,精美的陶器、玉器甚多,让然感觉五千年前的先民,制造水平比今天差不到哪去。然而看多了,也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在一个平民墓前,我却站了很长时间。当时王族的棺椁出土的大多是现在所谓有价值的文 ...

虽未亲见,对大峰先生感悟颇认同,在金融危机之当下,更觉唏嘘

潘良桢 发表于 2009-5-26 14:26:46

原帖由 和气福气 于 2009-5-22 19:24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抗议,这是非常严重的盗版:lol :lol ,我的。:lol

哈哈,陈羲盗版!我是从图片汇总中转出来滴,是陈羲发滴。

怪不得你师母说这相片好像是和气的风格。

[ 本帖最后由 潘良桢 于 2009-5-26 14:33 编辑 ]

徐波 发表于 2009-5-26 15:05:40

问潘先生安!:) :)

大峰 发表于 2009-5-26 15:16:07

趁空档发潘天寿纪念馆的片片。

大峰 发表于 2009-5-26 15:21:04

进故居大门,迎面的墙上。奇怪,故居所悬画作,多是山水,是一直这样呢,还是后来布置的?

大峰 发表于 2009-5-26 15:23:20

进门来左手是画案,以我的身高,参照下图,大师的身高应在1.85米以上,甚至1.90米

大峰 发表于 2009-5-26 15:28:46

画案布置。大概只画4尺以内的作品。画案只有一半铺的画毡。李可染说,看一个画家画案的布置,就知道他画画的习惯。至少看出,大师对颜色是很讲究的,研钵就3个。
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查看完整版本: 网授班聚美丽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