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
你的字都显得很孤立啊,缺少联系.再有墨色缺少变化.
这墨色缺少变化也没什么,但是在行书作品中,缺少变化,就显得僵硬,就显得做作^-^
哦。。嗯,是的,不知道学行草之初应怎样去用墨。一个字,归根到底,还是写的少。没有外力催促,没有动力,总是懒懒的不想写。:'(
潘老师真是很令人钦敬的。 原帖由 缘自大 于 2008-1-11 23:12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江南风先生谓潘先生不知其用笔,此言极差矣.先说一句:潘先生用功临习之作,足令江南才子尽寒心也.
观潘先生临十七帖用笔,全是逆锋入笔,内力内蕴于线条之间,苍劲而蜿润,得此笔力象非一般凡夫俗子或用功泛泛 ...
缘自大兄.
你说他"全是逆锋入笔"
我提醒兄.再把他所临的"十七帖"看看清.
到底是不是逆锋入笔.
再发表看法.
否则......
[ 本帖最后由 江南风 于 2008-1-12 19:02 编辑 ] 原帖由 竹林风 于 2008-1-12 04:02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潘先生的用笔反而是我最钦佩的
这一幅临作.
所用的毛笔不对.
用的纸也不对.
这样临习经典.
"形"都得不到.
谈何"神"字.
竹林风兄如此"钦佩."
这不是误人么. 潘老师的临帖,
很值得嚼嚼,
抽空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原帖由 江南风 于 2008-1-12 18:13 发表 http://www.sf108.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缘自大兄.
你说他"全是逆锋入笔"
我提醒兄.再把他所临的"十七帖"看看清.
到底是不是逆锋入笔.
再发表看法.
否则......
赵松雪云:用笔千古不易,.可见书法用笔之重要,不知用笔,无资格论书法.启功先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结字才是最主要的,自大曾一度认同,但在临帖过程中,笔画的柔软无力促使我思考用笔.以楷法用笔入行草是不二法门,此言即逆锋入笔也.
潘先生的用笔是不是全是逆锋入笔.正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江南兄不饮水,就很难跟你说水的冷暖了.
江南风先生临书谱几可乱真,也有论小草高论,大有对小草现状与未来有忧心如焚之态.自大佩服兄得此功力.但怨我直言,兄的小草流美有余而骨力不足,仅得书谱之皮相耳.弥漫着一股胭脂粉气.我也提醒兄.再把潘先生所临的"十七帖"看看清.好好学习潘先生的用笔,当然还有学养和历练,这正是你好好学习的.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老手脚了........不易,发的多了更显得水准欠火候.........唉...无名!
[ 本帖最后由 淳古堂 于 2008-1-13 00:18 编辑 ]
回复 154# 的帖子
江南兄你拿的是王羲之用的笔?王羲之用的纸吗?你写字的姿势和王相同吗?:lol 不谈了不谈了:lol何况平复原帖几字缺损潘先生非常好的注解了,同与原帖相参.
是我最近学习的重点.当然潘先生的临帖代替不了原帖.:loveliness: 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当然含盖了王字很多方面,习王者应细细体会.看江南兄字临王字象多抹了一层油.
同意缘自大所说,流美有余笔力不足.
近人多习王羲之不知王字为何物,大有人在. 右军是高山,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