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以厚重称于后世,原因有:
一 .颜氏正书刻石时在颜氏授意下遭到严重修饰.
二.祭侄稿的书写用纸和三表用纸不同.祭稿用生而三表用熟.晚唐以前生纸用于丧事而不用于其他.唐时生熟纸亦与今之生熟宣有别-----生纸涩熟纸光,笔墨效果亦可想见.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6-10-21 11:51 发表
这个问题,现在还不是可以空口“讨论”的。那样无济于事。须得坐坐冷板凳,作细致扎实的多方面的考辨。无论是辨其真还是判其伪,都不仅要研究颜的书法,更须熟悉唐代历史文献,扎扎实实下真功夫。不然,游谈无根, ...
:good :good :good 找找当年的地方志,像鲁公这样的股肱之臣做的一些事情,如立碑写表地方志也许有记载。
先弄清鲁公他老具体在哪儿写的三表,然后找找地方志看看有没有记载。
说个跑题的话,《争座位》、《自书告身》也被判为伪!
乾隆把《争座位》定为石渠次等(《祭侄稿》前面有乾隆的御题),但是把《自书告身》放得很靠前,说明乾隆很认可这帖,作为一代帝王,他肯定暗熟官场规则。如果真的“告身已告”,那乾隆是最清楚的了,所以“告身已告”的观点也不能完全站得住。
另外《自书告身》里的几个“异体字”在《颜氏家庙》里也出现过,如“光”,就有两种写法。
[ 本帖最后由 小远 于 2006-10-30 11:23 编辑 ] 支持潘先生!!
潘先生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真正治学就应该这样。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潘老师的论证科学精当。 liyongzh这个版本和我的版本是同一个底本,连同我的,这是第三次见到这个版本
参考
编号标题提供者1<0758年>{唐}'颜真卿'《行书·谢赠祖官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一, 济南图书馆藏本)czjlian2<0757年>{唐}'颜真卿'《行书·谢兼御史大夫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二,济南图书馆藏本)czjlian3<0757年>{唐}'颜真卿'《行书·让宪部尚书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三,济南图书馆藏本)czjlian4<0758年>{唐}'颜真卿'《行书·谢赠祖官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一,书法江湖liyongzh藏本)liyongzh5<0757年>{唐}'颜真卿'《行书·谢兼御史大夫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二,书法江湖liyongzh藏本)liyongzh6<0757年>{唐}'颜真卿'《行书·让宪部尚书表·册》"疑"(颜真卿三表帖之三,书法江湖liyongzh藏本)liyongzh
[ 本帖最后由 听梧阁 于 2007-1-11 15:14 编辑 ] 潘先生治学严谨,于此可见一斑!
另,书法报刊出介生文时,我正是书法报评报员,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我手头就有一册天津出版的《颜鲁公三表真迹》,我认为很值得学习临摹。
斥为赝迹,殊非定论,定为真迹,亦未可凭!
考辨是学术问题,纯以书艺论,该帖又岂是宋元以后人所能伯仲?持较唐人,亦不多让!启功先生题"竹山堂联句"有云:斥为赝迹,殊非定论,定为真迹,亦未可凭!
然该帖笔法超逸,娴熟,草法连绵,不失为佳构!
可惜未见启功先生,徐邦达先生等大师对该帖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