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请潘老师指教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6 17:24: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潘老师好!
  去年我曾向您请教如何临写<郑文公>,因为无法上传图片,您只能教我不要太多调锋,
现发上图片,请您直批,详批,狠批,小子不胜感激!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
发表于 2006-3-6 20:36:34 |只看该作者
看过。笔道要更求圆劲,不要养成抖动、扭动的不良习惯。

我不是说不要调锋,而是说写篆隶和多所保留篆隶笔法的北碑,不要多用以提按为主的调锋方法。

你发的其它帖子也是临这个,就不一一作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6-3-6 21:32:5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潘老师

谢谢潘老师!
  我笨得很,“不要多用以提按为主的调锋方法”那么怎么调锋呢?我看过你临的<石鼓>发现有的转折笔画,转折前后笔道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这是怎么处理的?调锋应该主要体现在行笔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候吧。
  请问抖动、扭动和颤动有什么区别呢,李瑞清的是颤笔吧,您怎么看?
  怎么做可使笔道圆劲呢?
  这些三岁小孩的问题真不好意思开口,但还是请潘老师说说。
  十分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4#
发表于 2006-3-11 10:06:47 |只看该作者
潘师一向主张中锋行笔,如此即可令笔道圆劲。在下尝侍潘师操翰,潘师行笔流畅,绝无颤抖之处,所见笔画变化处,皆因下笔沉实,自然所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6-4-12 01:09:17 |只看该作者
谢谢ybzhan 让我慢慢消化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23:59 , Processed in 0.0187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