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就十七贴拓本问题求教潘老师 [复制链接]

认证会员

江湖好汉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1 22:1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偶尔看到日本二玄社出的十七贴,上面标明是“上野本”,而我刚买了一八开本的上海图片馆藏珍本碑贴丛刊,里面说是张伯英旧藏宋拓,为目前所见最佳,有点搞不清楚,上野本明显比我买的上图宋拓清晰的多,请潘老师释疑,谢谢。
附图

上图本










日本二玄社上野本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
发表于 2011-8-22 12:49:39 |只看该作者
据载,唐太宗大搜右军书于天下,命褚遂良鉴定校订,集装以丈二为一卷藏于内府,《十七帖》则其一也。《十七帖》人称右军“书中之龙”,唐太敕命弘文馆摹勒上石。据此,可以说《十七帖》是与《兰亭序》一起被唐太宗看重,并着力复制传播的右军法书。二者的传世物,情况亦复相近。《十七帖》虽然一般归于“单刻帖”或称“单帖”以区别于“丛帖”,其实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集帖”。历来为学书者,尤其是学写草书者所重视。
《十七帖》原石早湮没茫然,原刻拓本亦无传世,后世见者皆“再传之本”,情况复杂难言究竟。要者约有据旧拓本再摹勒上石者、有临摹以上石者,临摹本可能有真出名家手者,也可能有托名名家者。而在再制作过程中又有种种变化,有虽仍出以“单帖”而内容却有多寡,也有打散又相对集中地辑入“丛帖”者。凡此种种,纷繁难理。但凡刻本墨拓,还有摹刻精粗、拓工善劣之别。这种情况有些近于古籍之“覆刻本”,但又有法帖本身的特点。它们字形基本无讹,而笔致出入较大,这是古代复制法书难以避免的问题,恰如董其昌所说《兰亭序》的诸种唐人传本那样,带上了各家习气。故人每以己之所好作甲乙,当然把几种本子对比并观可能更有趣而有益。
以我有限所见,包括原拓和印本,笔致气息之古雅淳厚当推“上图本”为善,可能比较接近原作。这也是多数研究者的看法。其余的,有的出笔尖露些,有的字画清晰些,也常有其胜处,相互参看或有启发而易入。
看法书墨拓,当然清晰的比较让人接受,欣赏临写亦较易入眼上手。此其所以众相看重早期原拓之原因,但往往有的清晰的本子却是翻刻的,有的还是书贾迎合读者心理做了手脚以求售的,虽有助人解读的好处却在气息上一般大大不及看似漫漶模糊的早期原拓了。所以,几本参看比较可行。
匆匆言之,聊供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江湖好汉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8-22 17:31:07 |只看该作者
谢潘老师解惑,辛苦潘老师打这么多字,惭愧,拜上。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江湖兵器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4#
发表于 2011-8-24 08:15:17 |只看该作者
潘老所言极是
穿着大头皮鞋,想起了我的爷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6:32 , Processed in 0.0131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