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121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再写张迁,请潘老师指正。 [复制链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05-8-13 09:34:33 |只看该作者
6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05-8-13 09:34:51 |只看该作者
7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05-8-13 10:07:54 |只看该作者
昨晚试临张迁数纸,拇指内侧今日依旧麻木,想古人书必不如此费力。纯是蛮力!纯是蛮力!笔力未贯注毫端,可以想见。方知书法一事,路途漫长,略有进境亦大难。需时时自省、笃行!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
发表于 2005-8-13 13:53:19 |只看该作者
看过。图片附言所述体会很好。

根性好,可谓得天独厚,是成功的潜能,而要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得当行本色并获大成就,还需不断扎实历练,亦非朝夕能办。建议多注意“实”处,力争处处力到。尤其是前人所说的“中实”。避免轻率略出。

指麻木,或许是握笔过紧的缘故。我少时也有类似经历。可试试“把笔轻”的方法,不用蛮力。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05-8-14 08:10:44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

我当用心体味,沉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多临帖,争取若干年后作个合格票友!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05-8-15 12:22:32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好,我是121121,当时注册这个网名只是为了输入方便,加之网上多调侃,也无所谓.在您的专栏发帖,多少感觉有些不恭,改掉了。

请教老师一个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最近我学张迁,基本方法是在临习的过程中每一遍在线质、结构的内外布白、字势的承接、行间摆动(这个在割裱的本子上看不出原貌,臆测,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整拓)分别有所侧重,周而复始。

另在学习过程中参考了您的临本、何绍基临本和林散之临的乙瑛和礼器,各种本子对原作的取舍不太一样,我试图找一些共性归律,比如线的沉厚、对原帖在规范化上的处理等等,我感觉临本如果和碑帖翻白的效果一致,是否已经背离了原作的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我体会各家都根据自己体会的原作用笔、结字规律,对原帖中残损的和失真的笔画进行了补充和调整,整体便协调了、浑然了!临的貌似活脱相对容易,写紧反而难?(何绍基、邓石如、伊秉绶、来楚生都是写的很紧的?)

按照自己的习惯,总要找些支撑,否则心理没底。所以最近常翻看史记、汉书选、您在江湖中发言的汇编和一些旧文、华先生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等等,想在认识上通达一些,在整个气象和文化、书法发展脉络上对这个阶段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的体会和认识,另一方面要求自己扎实临习,认认真真,一遍一遍来,一点一点来。若流于空泛,则与我学书之愿大悖,亦当自警!

我没有师承也没有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这些臆造的想法和做法您看是否可行?

另指的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不那么痛了,呵呵。习作我多临习几通,自己感觉略有进境时再贴上祈您指教。



再次感谢您的指导和鼓励,谢谢,祝您康健、快活!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7#
发表于 2005-8-17 09:01:26 |只看该作者
有趣。足下的网名全由1和2组成,原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啊。

最近我事忙,人又不能累,只能在休息时的间隙断断续续到网上看一小会儿,好多网友的帖子,因为要用心想一想才能作答,所以只能暂且搁一搁了。望恕。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05-8-17 11:55:31 |只看该作者
您保重身体要紧!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05-8-25 20:27:02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我很想到上海去看您老,不知可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5 07:20 , Processed in 0.0130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