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潘师旧文系列4:漫 谈 书 法 [复制链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6 07:4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潘师发表在《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上的文章。文中对新时期中书法的地位,继承与创新,以及当时书坛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如何谓书法美和对现代书法的看法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时隔七年,其中很多观点其义犹新,颇值借鉴。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2#
发表于 2004-8-26 07:47:23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潘良桢在 2004/08/26 09:30am 第 2 次编辑]

                              漫 谈 书 法
                                 潘良桢
    正像鲁迅所说,旧历过年毕竟最像过年,今年春节,上海到处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春联双双贴。看电视新闻,知道别处也一样。其实,去年春节上海已流行贴春联,而首开风气的竟是素以洋派闻名的淮海路各商家。除夕夜,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饭店经理,在熙熙攘攘人影的背景下,那位经理说,今年年夜饭的生意大大好过圣诞节。一位与全家同来吃年夜饭的顾客说,我们还是更喜欢过“自己的节日”。是的,圣诞夜我经过不少餐厅饭店门口,但见家家扎了圣诞树,灯光也灿烂,却顾客稀少,不免冷清,老板们倚门失望。前些年每逢此日的踊跃场面和豪客一掷千金的盛况不见了。前些时我在上海电台“梨园风景线”节目中听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某太太的一席话似乎也同样说明这些问题。十多年前,两岸关系一有松动,这位太太就每年组团带一批又一批同好来上海观摩欣赏昆剧演出,回去后结社拍曲。这次来,他们对上昆改得过于“现代”的《牡丹亭》有异议,认为对优秀的传统剧目,不能改得太“现代”,尤其是经典性作品,不要追逐流行,而要继承发扬。她说,台湾也曾经非常崇尚和追求西方文化,鄙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但近些年自己的经济也发达了,这才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有堪称世界一流的优秀内容,不仅决不比别人的差,而且自具特色,有别人不能到的独特魅力。所以,现在台湾很珍视自己的中国传统艺术,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自豪。我想,这对如何看待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颇有启发意义的。贫穷民族对富有民族往往会由经济实力上的自知不如而影响到一些人一时的文化心理,而经济状况的改变,也会影响文化心理的再度移向。
    中国这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尤其在开始阶段,让大家看到了与世界经济和科技先进国家的差距,文化心理上发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一时受冷落而处于困境(陷于困境的其实不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自西方的交响乐和芭蕾等也如此,这反映了在接受外来文化时自身的文化素质问题,所幸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已有所改观),但另一方面,更实质的是经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腾飞已令世界瞩目。即使在有世界头号强国之称的美国,学者们纷纷预言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中国时代”,提醒他们的子孙们赶快学好汉语,那将是比英语更重要的普遍使用的语种。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崛起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去除了封闭和保守,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意味着只能带来贫穷、落后和愚昧,而是具有巨大价值,并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并将与国力一起繁荣昌盛,从而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中对世界的发展发生积极影响。早在几十年前或更早的年代就已经注意、发现并借鉴中国文化为主要成分的东方文化,由此成为杰出的西方思想家、艺术家的人们,将被西方人看作先驱人物。
    汉语早已成了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今后的进一步普及,将对中国书法走向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那时,外国人将不光从他们自己的文化本位出发,止于欣赏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律动、块面分割等形式表现,而会更深入到更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书法作品中的诗文等内容也不会 再因不通汉语汉字而被无奈地割弃。书法美将比较完整地被他们欣赏。
    对书法,其实本该乐观的。十几年来,在戏剧、曲艺、民乐界人士连连惊呼滑坡的同时,中国正有持续不断的“书法热”大潮。大展、大赛连连,书法专业报刊如雨后春笋,每展每赛,应征作者动以数万计,展事规模也越搞越大,这在其他艺术领域大概是没有的。想来这使评委们既为难又兴奋。去冬在北京街头我遇见十来个千里迢迢自费赶来看中青展的重庆青年,他们的热情令人动容。这说明了书法艺术在中国的广泛基础,而在这基础上不断出现的新的书法人才,也是十分令人高兴的。加上前面所说的走向世界的可能,书法艺术的前景应是可以乐观的。
    继承和创新是多年来书法界最集中的话题,实际上也是几乎每个时代的人都面临的问题。只要继承不要创新,或不继承任何东西一切另起炉灶自行创造,这等极端见解的学术主张似乎都没真正出现过。初唐崇右军,但出现的几大家,仍是开宗立派自具面目的。孕含在历代法书中的那种一以贯之的在继承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开创艺术新天地的精神,本身也是并确实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然,中国书法史不会如此多姿多彩。我以为,这种精神,这种追求应该是中国书法艺术传统中十分珍贵的一部分。所以,讲继承传统决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当然,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关系到十分复杂的因素和条件,重大突破更不是轻易便可完成的。记得《书法》杂志创办之初曾组织过一次对横写格局的探讨,好像也是并未流行开来。
    中国书法以及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遗产的丰厚近乎难以估量。对此丰厚遗产,人生有限,要穷尽它几乎不可能,无能的人便会觉得是沉重的包袱,有为的人则可从中不断汲取丰足的营养,因人而异。在学习古法书这一点上,今天,尤其是下一世纪的人有着前人不可梦见的优越条件。一是出土文物日见其多。清人好习篆隶,可他们看不到这么多的秦汉乃至更早时代的简帛书。第二点更重要,那就是照相印刷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使大量名迹化身千万,供学书人摩挲临仿。二十多年前我在皖南见到一位嗜书的老者,毕其一生手中只有一部翻刻的《三希堂法帖》。当年沈尹默先生得到几件古法书照片,已是稀罕物了,现在的人则很容易得到印本。日本二玄社印行的“原色法帖”我得到过三种,真是不失毫发,在绍兴遇旅美的傅申先生,他说这才真叫“下真迹一等”。同时,包括《中国书法全集》这样的大型资料集正在陆续问世,学书人的眼界大大拓展。沈尹老一再转述米芾的“观其下笔处”,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一点,在未来的世纪中将显示其优越性,从而使大家学习传统书法在深度、广度和质量上得到有利条件和方便,有望大大突过前人。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更多的人窥得书法奥秘,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何况还有不断深化的理论指导,以及不断更新的观念的导向作用。在未来,在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都将有很可观的前途。
    前年秋天,在常熟市书协的协办相助下,我们沧浪书社主办了常熟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去年冬天,中国书协又主办了北京’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北京会议上谈了些看法,各报刊有不同的摘要报道。我以为,现在的书法研究队伍的组成已由十多年前混一的“书法理论”队伍分化为若干专业倾向比较明确的分工,主要有对书法艺术本体的研究和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的两支队伍。这是书法研究深入和趋于成熟的标志。前些时好像有过“思辨派”和“考据派”孰是孰非的争论,其实这是由不同的研究侧面和对象所决定的主要研究方法和风格的不同。两者不能说谁是谁非,谁高谁下,当然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别的。同时,两者又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历史和逻辑本相统一。考据不是为考据而考据,考出局部真相,为的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历史,以利找到书法史的发展规律。书法史的描述,一个个事实的联系和说明。能全然不作思辨么?况且即使是考据的过程也时有思辨的加入。同样的,对书法本体的研究,也决不能光靠逻辑的推演,而必须以史实为出发点。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都要利用和参考对方的学术成果,相互促进提高。
    比如,研究书法艺术本体,“书法美”是个关键的核心问题。美是美学的第一概念,可什么是美至今争论不休难有定论,却并不妨碍美学研究的继续,看来也只有在不断深化的研究中,有朝一日回过头来再解决这根本问题。书法美也将是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在曾经持续几年的书法美学讨论中,不少问题以新的高度被提了出来,这本身就是极重要的进步。而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很有价值的。那时流行“片面的深刻”一说,一时无法既全面又深刻,片面的深刻远比看似全面实则肤浅有益得多。“线条艺术”、“空间分割”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探讨,对揭示书法美之所以然都很有意义。所应避免的是出以偏概全的偏差。即使是揭出了书法美的最本质的因素,或说抓住了主要矛盾,也不能就此不及其余。非最本质的因素,或说此要矛盾,也是构成事物的固有成分。本质与非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书法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发生、变化、进步、完善起来的,研究书法美,不能脱离这个历史过程。这是书法本体研究和书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交会点。书法艺术起源于写字,书法美开始是附丽于写字的实用意义上的,其个别造型的依据是汉字,整体造型的依据是众多汉字组成的篇章。后来,对所写文字的内容也逐渐讲究起来。唐人特重《兰亭序》,但《兰亭序》未必就是右军最好的作品,之所以最受推崇,一是文字较多更能满足赏心悦目的欣赏需求,二是文章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所以声价高于吊丧问疾的寥寥数行。这意见宋人就讲过了。以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诗文为书写内容,标志着书法美与实用的写字拉开了距离,对书法作为艺术的认识有了进步与提高。它虽然仍保留了“写字”这个基本特征,但已不是一般的写字了。如果说陆柬之的《文赋》尚有抄书的痕迹,张旭的《古诗四帖》还不能确认无疑,那么至少在宋人黄庭坚那里以古诗文为书法创作的内容已不是偶一为之的事了。往后,这风气更为普遍。黄是诗词文章大家,他也写自作诗文,而他大量创作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它不是偶然的。它标志着在守住“写字”这基本特征的条件下,书家们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部分作品中让书法脱离实用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书法作品仍是把书法美附丽于实用性书件上的。它又标志着文学美成了书法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进步。中国传统艺术多有综合美的特点。比如京昆艺术,它有一定的动人情节和矛盾冲突,那是戏剧文学美;唱词近于诗,则有诗之美;表演本身又有声腔、伴奏、表情、身段、舞蹈乃至武功技艺,以及脸谱、服装等因素的共同参入。你不能举其一而不及其余的。你可以专门研究京昆的声腔艺术,或脸谱艺术,但这不是京昆艺术的全部。同样的,你可以研究书法的线条表现艺术、空间分割艺术等等,但那是书法艺术的部分。
    下面再他谈谈对“现代书法”的零碎的个人看法。我以为,还是暂且称之为“现代派书法”比较准确。我国现代派书法兴起较日本为晚,其产生大概主要是因为开放以后受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的社会情况也发生了某些变化,而受启发于日本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从事现代派书法的探索、研究和创作的朋友们的努力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贵的。他们试图打开一个新的艺术天地,有何不可?因为还在探索,难免不那么成熟,其标志是尚未形成各自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一时也未可苛求。艺术总要探索。以“非驴非马”拒而斥之,失于粗暴。受了拒斥,有人或因此而逆反,对传统样式的书法也说了些过于尖刻的话,这叫反唇相讥。这里恐怕都有些意气,而意气用事是无益的。这有个互相沟通和理解的问题,也有个平心静气分析思考的问题。凡事凡物都有个“质的规定性”,这是此事物和彼事物相区别的根据。尽管有人已预见到这个理论障碍,作了说解,但要否认这个哲学命题是不可能的。于是问题又回到什么是中国书法艺术上来了。我的意见,如果不是以“片面的深刻”来代替全面的考察,如果不是全然无视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则以汉字为造型的依据不能不是中国书法的必要条件。不写字,还属于书法么?当然,不写字,只以线条、块面或空间分割等手段来表现一定的情绪或什么,也有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而且是从书法艺术中派生的、与书法艺术有很深的血缘关系甚至很近似的一种造型艺术,然而它已经不是书法艺术。所以,在“现代派书法”中,也有是书法与非书法的分野,关键看它是否还是字,即使有所变形。这条线是“质的规定性“划定的。如果走到完全离开了字这个因素,说它是“现代派书法”也是不准确的。它应该是书法的姊妹艺术。我想,从事于此的朋友大可不必一定要归之于“书法”。摆脱了书法艺术的“质的规定性”的限制,天地将更加广阔,岂不更能自由挥洒,无所顾忌地去开拓自己的艺术园地?这有点象诗与词的关系。词又称“诗余”,与诗颇有渊源关系,但词终于自成一种文学样式。诗词之间虽有共同的东西,但在适宜的表现的内容,以及格律、用语、抒写手段上都有区别,词终于蔚为大观。但起于唐盛于宋的词体文学成熟发达以后,诗并未就此被废啊。宋以后,诗与词分途发展,各有可观。当然这只是一个譬喻,理有相通处。那么,“传统”也好,“现代”也好,大家尽可以性之所近,兴会所在,分头努力,取长补短,争取在新的条件下都有所发展创造,都大有成就,以无愧于前人,也无愧于后人,有什么必要去争个你死我活,竞说“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之类的话呢?两者同存共荣,是我的想法,大概也是下世纪的基本局面。
    可谈而且想谈的问题很多,这次就此为止吧。只是漫谈,也不暇一一作严密论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

使用道具 举报

轮休版主

湖朋勾友斑竹

Rank: 12Rank: 12Rank: 12

劳动模范

3#
发表于 2004-8-26 12:39:35 |只看该作者
潘师好文,拜读!
三五知己,一壶清茶。
==========================
电话:15959290593   QQ:165610003
地址:厦门市东渡路125号之2厦门港务工程公司
邮编:361012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墨客行吟斑竹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评论高手 创作高手

4#
发表于 2004-8-27 00:04:21 |只看该作者
漫则漫矣,
有的观点极有深度.
若不是体验到位,
焉能道出.

对现代书法的看法也很公允.
我思故我在,
不思亦在。
http://blog.sina.com.cn/yuelinli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蝉声因远起清风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创作高手

5#
发表于 2004-8-27 00:54:40 |只看该作者
好散文,可以慢慢品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6#
发表于 2004-8-27 23:07:54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的好文章

拜读
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江湖好汉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4-8-28 07:16:25 |只看该作者
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07-8-6 23:03:2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20:58 , Processed in 0.0133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