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3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才发表的介绍良桢兄书法艺术的小文 [复制链接]

江湖精英

江湖好汉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9 11:41: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1年第三期《文明风》

江湖精英

江湖好汉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2#
发表于 2011-3-29 11:49:07 |只看该作者

融会百家 质朴骨健


---------潘良桢书艺纵横谈


汪 雷



近代以书名世的大家,或盛年得享大名,与审美流俗同游,自领时风,左右逢源,位高艺显,只字千金;或妙悟时代精神之先,融铸传统,入古通今,孤独求变,穷达由天。潘良桢先生无疑属于后者。
潘良桢幼承庭训,自六岁初习颜、柳迄今五十余年的为书生涯中,以学养书,以文润书,博览历代碑帖精华,择其佳者广临深研。早年感佩米之洒脱,于《苕溪》、《蜀素》、《虹县旧题》用功尤勤,并上溯秦汉刻石,痴迷于石门、礼器、张迁诸碑;复致力于魏晋南北朝碑版、殷周金文、章草、缶翁之行草研习,十数年心手不缀;及中年后,妙悟散淡天真,于右军十七帖、砖石片拓、简牍、晋唐残纸兴趣盎然,并博取晚明及今诸大家书作之精髓,对王宠、黄道周、张瑞图、何绍基、吴昌硕、黄宾虹、谢无量、陆维钊诸家皆有广泛涉猎,每有会意,即自运于书法创作之中。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潘良桢先生并非如与其同时成名的某种著名书家一样开始墨守“风格”,而是不断地于传统中汲取书法养料,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寻求突破超越的新路径。
笔法、章法乃书家极为重视的书法创作内在构成要素。古人云“用笔千古不易”,潘良桢先生深以为然,并深研细悟历代大家笔法之精要。其书用笔由圆入方,方圆并用,终至方圆皆没,用笔固无定式,随意取法,但求沉着痛快四字书诀。而于章法结构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与时风并无太大出入,其后受汉简牍、黄道周章法风格影响,开始有意识地拉大行距,追求章法结构上的爽朗大气,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及今复又一变,不再刻意于书之茂密爽朗,但于心境相契,则章法式样无所不可选择,亦无所不可将其发挥至极致。
回顾潘良桢先生迄今为止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即以汉隶为根基,汲汲于章草,而载名于史册者,愚以为必为其个人风格彰显的行草书。学养丰富,鉴古通今,融会百家,终成自我。故其书质朴骨健,“乍看无端,寻思有味”,赏识者非于传统沉浸有年,则实难以体验到其书作之曼妙,其用笔之精到,其意蕴之深邃。


潘良桢先生兼容广纳,学书历程中曾得益于诸多大家的亲自点化或无声传承,如吴昌硕先生、沈尹默先生、金元章先生、徐璞生先生、来楚生先生,等等。而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无疑当首推王遽常先生与黄宾虹先生。
王蘧常先生字瑗仲,我国著名学者,书法家,与林散之先生并称为当代两大草书大家。瑗仲先生在书法上的突出贡献表现于其对章草的革命性创新上,其以篆籀入草,开创了章草一代新风,被誉为五百年来章草第一人。先生时任复旦哲学系教授,潘良桢七八年初入复旦求学,不久即为先生列为门人。瑗师真人,慧眼识珠,对良桢兄分外器重,除授以书道书技外,于做人、做事、做文章诸事皆悉心教诲。良桢先生的谦谦儒雅风度,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求真求实的学术风范,皆得益于瑗师等众位先生的身传言教。自追随瑗师,潘良桢先生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可谓一日千里,于书道理解益加精深。良桢兄曾感言:“年逾而立,负笈复旦,得列瑗师门下,始知作书须先能沉着,而后方能一逞痛快,而痛快之中仍须不失其沉着”,书之大道,自此得闻矣。寐叟、瑗仲先生章草一脉,良桢先生为其传人,当代书界自无疑义。
除瑗师外,潘良桢先生最为推崇的书家当属书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虹叟天纵奇才,书画皆致化境,成就斐然。惜画名太盛,书名为画名所掩。良桢兄自识宾虹先生翰墨,便如饮饥渴,对宾虹先生书作推崇备至。九十年代初,良桢兄至余陋舍,谈及宾虹先生所书金文,叹曰得金文精髓者,虹叟实在缶翁之上。及后,良桢先生更钟情于虹叟之信札、小品、题画诗,看似漫不经心之处,却是一派天真烂漫。其近十年来书作于谨严之中追求散淡真气的表达,实缘起于对宾虹先生书法妙作的的感悟。

                              三
潘良桢先生迄今为止的行、草书创作,约可分为三个特征显著的阶段。
第一阶段约为八十年代初至八七年前后。此阶段中,良桢兄的书风,显著受到瑗师与缶翁的影响,并带有极浓的章草或缶草笔意。其代表作拙所见约有五至六幅,且以手卷为主创作形式。其二届中青展获奖作品《潘次耕诗卷》、白谦慎先生所藏《古诗十九首》手卷、拙藏《萨都刺诗》手卷等为一类,作品深得瑗师笔意,章草始化于今草之中,结字以简化繁,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令人手不释卷;另一类则更多缶翁篆籀意趣,用笔老到生辣,或于中参以遽草之茂密,其代表作当为84年所作《吴昌硕题画诗卷》。
第二阶段约为九十年代前后数载。与前期相比,此期作品更多融入南北朝碑意,方笔成为用笔主旋律,棱挫结字,折冲挥洒,不计工拙,视之若千钧之力运于一纸,令观者因压迫而生窒息感。拙藏《东坡题跋轴》与浙江少儿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当代书法赏析》中收录的《于谦诗轴》,或可视为此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三阶段约可定位于始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而一直延续至今。97年后,良桢先生因风疾而长期隐居寓室,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世事洞明,穷达由天,人生观、宇宙观因之一变,便临池不缀,复孜孜于古今圣贤书迹的摹写体验。于虹札、简书、篆籀、残纸愈加深索,而独取其天真意趣,兼以体验墨迹中内涵的中国文人的人格精神。作品中少蛮横霸气而多沉郁之风,虽仍法度谨严却泛滥一片散淡气息。笔下真神内敛,纸上文化充盈。一笔一划,多由心出;铅华退尽,而骨力尤健。良桢先生有斋名曰“函三楼”,取意“天地人,函三为一”,为其数十年追求之书法境界,一入此期,便成通途矣。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1-3-29 13:41:1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4#
发表于 2011-3-30 15:34:53 |只看该作者
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世事洞明,穷达由天
------------------
一叹! 艺林自有真赏在。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看来要笔沉,还须得心沉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发帖积极会员 爱心会员

5#
发表于 2011-3-31 12:18:13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写得很实在。
欢迎添加微信 搜索 13665617609  放下便是
吴亚非敬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6#
发表于 2011-3-31 18:16:28 |只看该作者
拜读
顶礼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坦然处之 积极应对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3-31 19:33:0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爱心会员

8#
发表于 2011-3-31 20:15:17 |只看该作者
人书俱老,生气远出。敬佩!
放鹤长安道,游心故纸堆。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9#
发表于 2011-4-1 15:15:2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幽草美意!
只是觉得写字有意思,无所事事人玩玩。
某参展不多,二届中青展的参展作品还记得写的是南社诗人沈禹钟先生的诗。我“创作”意识不强,写字日课是临写,所谓“创作”常常是读书读到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诗文便随手录下,近于备忘录那样。

使用道具 举报

禁止访问

书法江湖创始人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10#
发表于 2011-4-1 23:30:0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22:44 , Processed in 0.0176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