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潘良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新临北魏《南石窟寺碑》 [复制链接]

高级会员

国之栋梁

Rank: 8Rank: 8

91#
发表于 2009-2-19 18:31:22 |只看该作者
牛啊
青岛润芝大药房有限公司草药秘方:专治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 电话15020075035 QQ:40791930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92#
发表于 2009-2-20 00:34:41 |只看该作者
潘老好,好话我不说恕我直言,您临的北魏不大理想只求古拙近于描字,毫无笔锋书写神采,您大概忽略了对书丹者的真实面貌的想象。北魏书法之精品真可让人顶礼膜拜远绍唐楷,但绝对不是龙门20品之流只徒有刀工之作说的算,真正精彩之作应是高湛墓志,司马昞墓志等见刀见笔之作,这些作品如参会汉简可悟笔法正脉那就是笔锋的弹性,善用锋者善用笔,谁人能解“用笔如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所谓金石味只不过是后人对看不到古人真迹的一种解释而已,并不是唯一解释,如邓石如吴昌硕康有为等前辈,影响之大让人忘了笔法的真正源头——秦汉简牍到魏晋残纸北魏墓志再到二王系统。南帖北 碑其实没有差别就是一回事!东汉东牌楼简牍请潘师借来一看,冒犯了!

[ 本帖最后由 三墨 于 2009-2-20 00:37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帖品质

93#
发表于 2009-2-20 04:25:4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三墨 于 2009-2-20 00:34 发表
潘老好,好话我不说恕我直言,您临的北魏不大理想只求古拙近于描字,毫无笔锋书写神采,您大概忽略了对书丹者的真实面貌的想象。北魏书法之精品真可让人顶礼膜拜远绍唐楷,但绝对不是龙门20品之流只徒有刀工之作说的 ...
楼上作为“江湖精英”成员,发言实在令人诧异。
写碑历来就有两种大的取向差异,一是将碑刻还原为墨迹,追求书写性(还原法),二是就碑写碑,追求金石气(代入法)。
由于书法在形式上的根源就是对自然形象的描摹与汲取(亦即“法象”,古人书论中多有提到),因此,描摹风化、剥啄、刀痕等自然形象(金石气)的“代入法”写碑明显就是一条正路。由此,我们就不能说代入和还原有高下之分,更不能像您潜台词里头表示的那样“你那样就不对,必须依着我的来才是正道”,这应该是常识——即便个人艺术理念与取向有所不同,也应该承认这一常识的合理性。
并且,由此二者艺术理念的不同,还可以引出对于碑帖的不同品评取向(刻得精致的好还是粗放的好,字口如新的好还是风化磨蚀的好)以及对书法作品的不同评价取向,这也应该是常识。
作为今天的学书者,必须懂得包容和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在这里尤其重要。



而您所谓“笔法正脉被清人牵强的‘金石气’所掩盖”一论实在值得商榷。
首先,书法在形式上(笔法是书法形式的一个部分)的根源是“法象”。那么根据这一点,上古人根据“兽形鸿迹”之象提炼出的“笔、墨、纸的三者关系”在您看算得上笔法、中古人根据“屋漏痕”之象提炼出来的笔、墨、纸的三者关系在您看也是笔法、下古人依凭生宣羊毫玩起与不同于“二王”的笔墨意趣(此时未必是由于法象了)也似乎勉强算得上是笔法吧……那为啥今人法“刻蚀剥啄”之象提炼出的全新的“笔、墨、纸的三者关系”算不得笔法呢?
须知,所谓“笔法正脉”的流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其是被时代审美趋向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不断变化着的(比如由甲骨文的“火柴棍”到行草的“使转”,就是笔法正脉的变化与丰富、就是后人“法象”而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发展)。
那么,古人“法象”就可以创法、还可以变法,今人为啥就不准在继承吸收的基础上凭借“法象”而有所发展呢?
按照您的观点,是要将今人放到古人堆里去评判——亦即表示“明清以降的写碑用笔和古代书碑者当时的用笔不同,这就是不对”(法古人),殊不知人家压根儿不是要“法古人”,而是要直接“法象、法自然”(我瞎猜的),呵呵。
说不定这后者的境界,还要更高一些吧!

[ 本帖最后由 璟然若竹 于 2009-2-20 05:43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墨客行吟斑竹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评论高手 创作高手

94#
发表于 2009-2-20 05:05:43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说的精彩,
赞一个。
我思故我在,
不思亦在。
http://blog.sina.com.cn/yuelinli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枭雄

总版主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评论高手 发帖品质 优秀管理员

95#
发表于 2009-2-20 06:10:17 |只看该作者
嘿嘿。。。。。潘先生书法。。。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劳动模范

96#
发表于 2009-2-20 08:37:39 |只看该作者
潘老好字
引发的争议也很有意思
以我看潘老应该知道什么是书法的正脉
如此艰涩迟缓的行笔
故妄说是展示卖弄笔法不如说是潘老沧桑人生的缩影和一种平静的心境
在当代浮华成风卖弄成癖的伪书法家面前
更显示了潘老人格的高尚
让我知道什么是“书如其人”
                                      汉子上   02.20.2009
qq:304595551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劳动模范

97#
发表于 2009-2-20 09:02:2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三墨 于 2009-2-20 00:34 发表
潘老好,好话我不说恕我直言,您临的北魏不大理想只求古拙近于描字,毫无笔锋书写神采,您大概忽略了对书丹者的真实面貌的想象。北魏书法之精品真可让人顶礼膜拜远绍唐楷,但绝对不是龙门20品之流只徒有刀工之作说的 ...


潘老说过书法是很个人的事情
有时间把握共性找规律显得很容易
想出个性就很难
你说笔法的正脉是笔锋的弹性
以我初学的眼光看
潘老的字没有压到笔跟行笔
反而对笔锋的弹力发挥的很充分
主要表现在在点画的每一个细节力都不懈怠
笔法的正脉如真如你所说那样
那就太简单了
但凡有力拿毛笔的人
多半都能得正脉
正如我四岁的儿子拿起刀就会切苹果
因为“刃”是“刀”的属性

[ 本帖最后由 石门汉子 于 2009-2-20 09:16 编辑 ]
qq:304595551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海外艺讯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评论高手

98#
发表于 2009-2-20 09:48:03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的大作精彩。
94楼的评论也精彩。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99#
发表于 2009-2-20 10:03:28 |只看该作者
潘先生可否不私美,将出版物也发上来一星半爪,让俺们这些初学者也沾溉一二好么
崇传统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liushi321@yahoo.cn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路178号(一中内)。13873100132
http://liushiqingke.blog.163.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0#
发表于 2009-2-20 10:55:5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3# 三墨 的帖子

力顶“三墨”!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我们都在书法江湖这样一个平台上,有不同的声音也是很正常的,没必要大惊小怪,正如“竹林仙踪”所言: “作为今天的学书者,必须懂得包容和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在这里尤其重要。”非常感谢楼上各位的精彩论述,学习了!

顺便鄙视一些那些人云亦云的跟屁虫
好,有好的理由希望阐述一下为好,切不可见帖子就顶,
没意思

如果都是一个声音还叫交流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3:09 , Processed in 0.0162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