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气势与古拙的浑一 [复制链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5 14:41: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问候潘老师,
文章请潘老师批评指正!!
甚谢!!!!


气势与古拙的浑一
                              ————《张迁碑》审美浅析
《张迁碑》全称《汉故公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东汉碑刻。隶书。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立。原石立于山东东平县,今藏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书风方整,笔势雄强,质朴率真,以昆刀切玉般的方折用笔,波澜不惊的沉稳态势,塑造了朴拙淳厚的风格,为历代书家所珍重。现就点画.结字.章法三方面对《张迁碑》作一下审美分析。
一.
点画

直横
   
直横,作上下取势,正锋直入,笔壮墨酣,锋势沉稳,收笔迅速上提。在我们的审美意识中,直线往往具有明确,坚实,刚劲,稳实的属性,这样看,张迁碑中的直横,往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坚定,稳实而又具伸展性的动态审美体验。
波横和捺画
波横,是在直横的末端做铺毫顿挫提笔而成;捺画,是逆向落笔,成方中有圆,中锋行进,力量内敛,微做上弧,末端铺毫顿挫提笔出锋。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美学思想。其实《张迁碑》的波横和捺画正好诠释了这一理论。我们看,他们即不偏执于流美,又不偏执于凝厚,而是兼而有之。是一种凝厚中见流动的审美感受。
  
折画,在横画行笔到转折处,将笔锋上提换向后,再从原处(或断开)直画入纸写竖画。这类字特别多,这样的折没有《曹全碑》的换画柔美,却带人一种尖锐,强硬和劲挺的感觉。这或可说是汉代人争服外部环境时的粗旷.坚强的阳刚性格的外现!!!
二,结字
《张迁碑》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我们先看一下方整,在我们的审美感受中,方形带给人的是一种稳定.踏实的体验。这才是其一,《张迁碑》结体看似平正,实是以欹为正。是一种寓平正于险绝,此乃其二。接下来看一下“宽舒茂密”,我们看一组字[.幕。兴],他们在结体上或宽舒上部,茂密下部;或宽舒下部,茂密上部,在这点上可谓做到 了“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也有些字,看来不衫不履,用笔粗细不匀,或左右错位,轻重失调,方圆相斥。然而正是由于这自然天趣的结体,才有了《张迁碑》独射的艺术魅力。就这一点或可与东汉打鼓俳优佣做一审美比照。我们看打鼓俳优佣,他伸舌耸肩,眉飞色舞,正是说到兴会之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右足也情不自禁地高翘起来。欣赏者是不会去关心其粗拙的身材是否符合比例,往往被说书人的神采所吸引,置身于兴致勃勃的观众之中。《张迁碑》的结体其实也是这样,有些不符常情,然而他那大气磅礴的气势震撼着读者,犹如深厚沉挚的汉古风,让人沉醉,留连忘返。
.章法
《张迁碑》章法整肃宁静,具庙堂气象。然而他往往在方平之中夹杂出现几个斜方(或带动势的字),给人一种寓宁静肃穆中见灵动的美感体验。正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呈现的动静谐和的意境,令人陶醉。
以上我们通过点画.结字.章法三方面对《张迁碑》做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张迁碑》古拙而率真,沉稳而有动态感,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的的那样:“他们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其运动.力量.气势的美。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浑一。”






祝潘老师身体健康!!!
宋健
联系方式QQ:471789593
阳谷县第二中学书法教研室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
发表于 2007-11-16 13:21:12 |只看该作者
匆匆看过。

非常赞许足下能在临书的同时作点思考,写点札记。但要我细说其中的各个问题,恕我力不能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3#
发表于 2007-11-18 09:35:48 |只看该作者
谢谢潘老师!!
祝潘老师身体健康!!!
宋健
联系方式QQ:471789593
阳谷县第二中学书法教研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5 07:25 , Processed in 0.0147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