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天怜幽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8、9页新加朱大可诗坛纪旧卷)潘良桢书康南海论书十四首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61#
发表于 2006-10-8 18:27:02 |只看该作者
才情不让青腾/行草学吴,比之更显书卷气/海派嫡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2#
发表于 2006-10-9 06:50:15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在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不是熊猫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优秀管理员

63#
发表于 2006-10-9 09:43:21 |只看该作者
不顶一个说不过去,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江湖督察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创作高手 劳动模范 优秀管理员

64#
发表于 2006-10-9 11:45:46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需要慢慢品味:)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墨客行吟斑竹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评论高手 创作高手

65#
发表于 2006-10-9 12:24:2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怜幽草 于 2006-10-8 07:50 PM 发表

良桢兄之病,对书史上的潘良桢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许多忙着数钞的书家
一是没时间再沉浸于传统之中
二是书风跟着市场转,失去的或许比得到的可能更多


恐怕更多的是潘老师个人的选择……
我思故我在,
不思亦在。
http://blog.sina.com.cn/yuelinli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66#
发表于 2006-10-9 13:48:2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杀威棒 于 2006-10-5 11:00 发表


这个并不难,你可以先说吴仓硕的字不好,不就行了?哈哈。
不过我确实喜欢这种味道的书法。但偶以为此类书法终属配角,作题款题跋用最佳。如配画、篆隶书等。单独出现则宜小制、如作尺牍诗集稿等,一大就飘。


这样的字行气茂密,明显可以写得很大。       虽然是小字,但是甚至像大字更多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67#
发表于 2006-10-9 14:01:10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觉得某些运笔形态很像。 不过石的一路镂刻到底,而潘的只是某些地方好象是剔出。   另外,在篇章结构上也有一些相似——当然,大可以说潘先生的与吴昌硕的更像,但是比较学生与老师,倒不如比较另一个从印中得法的人来得有意思。        另外,就运笔方法来看,我觉得潘先生锋毫的铺陈开得很松活,与吴根本不是一类的。 非得说潘先生和谁一类,估计可以拿王铎或者颜真卿来凑数。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精英

江湖好汉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68#
发表于 2006-10-9 16:49:1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lli 于 2006-10-9 12:24 发表


恐怕更多的是潘老师个人的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湖精英

江湖好汉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69#
发表于 2006-10-21 16:33:04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说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06-10-27 00:36:00 |只看该作者
观其笔墨间,似有宾虹大师的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7:46 , Processed in 0.02060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