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864|回复: 2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作品】] 潘良桢先生临武威新莽简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 20:59:2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文利 于 2015-1-5 11:46 编辑

潘良桢先生临武威新莽简
尺寸:四尺三开两条接(约276x23c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如如不动 了了分明

江湖枭雄

江湖枭雄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评论高手 创作高手 发帖品质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19#
发表于 2015-1-9 22:04: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hr 于 2015-1-9 22:15 编辑
潘良桢 发表于 2015-1-8 23:13
奈尔兄新年好!
多谢关注与点赞!
自触网驻足江湖已然十数年,

甲午黃鐘書法江湖臨屏回良楨兄
刻鶴圖龍興未闌,為徒切本與天難。(參劉熙載《書概》第一、二則)
由來領略喧嘩景,
撫寸安。


奈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8#
发表于 2015-1-9 20:00:12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 别讨论 要依着我  核战爆发 人类灭亡
爱书法 爱发言的文盲
地址:山东聊城市水城中街中巨房产4号楼3单元332室    崔新强     邮编:25200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7#
发表于 2015-1-9 18:23:23 |只看该作者
牛孓 发表于 2015-1-9 15:43
潘老发感叹道,“中国书法真是博大精深!”

这话,咱不赞成。一个人如果只念叨着另一个人的好,请问,能 ...

爱书法 爱发言的文盲
地址:山东聊城市水城中街中巨房产4号楼3单元332室    崔新强     邮编:25200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6#
发表于 2015-1-9 17:31:22 |只看该作者
劉異 发表于 2015-1-7 05:47
你放屁——呵呵,俺玩笑說你
認真評價,你點俺的“只看该作者”,俺一開始就肯定潘先生的筆法、結體完全 ...

老姘頭  

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5#
发表于 2015-1-9 16:49:45 |只看该作者
汉人笔法
晚辈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14#
发表于 2015-1-8 23:16:42 |只看该作者
刘兆彬 发表于 2015-1-5 21:24
惊动潘老师!
潘老师身体状况,原有耳闻,所以前面几次想说,又担心说多了,终于忍住。
现在先生自己说 ...

谢谢足下关切和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13#
发表于 2015-1-8 23:15:35 |只看该作者
得之 发表于 2015-1-4 10:32
潘老师是真懂汉隶笔法的人啊!

谢谢得总关注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212#
发表于 2015-1-8 23:13:27 |只看该作者
Nehr 发表于 2015-1-6 00:32
良楨兄新年好!讀所開示2下1、2、3三節,本人以身臨其境,認為的論!

奈尔兄新年好!
多谢关注与点赞!
自触网驻足江湖已然十数年,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书法江湖的老总组成虽然大体依然却也有所变更,
而当初老兵之常在者,
貌似如谜语“青梅煮酒论英雄”之谜底了吧?
从一开始弟就呼吁大家把办好网站当作事业来做,
当然应该也只能止于“从我做起”,
兄坚持至今弟虽不才也在勉力坚持。
网站的公共事务和热议口水话题,
弟以精力之限不能参与,
遂几以全部精神专注于网授班教学。
我们都以垂老之年参与年轻人们办起的网络书法传播事业,
而今都成了货真价实的老年人。
弟前年秋天开始为网授班作中国书法史漫谈系列讲座,
为此在病目之后再次以自己的方式作书法史“徒步”苦旅壮游,
文利同学披露的就是此番苦旅踪迹之一二。
在这个过程中弟时发浩叹:
中国的书法遗产真是博大精深!
现在的年轻学书人上手就能够看到这么多宝贵资料是何等幸运!
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世界早有人说是“浮躁”,
而年轻人的文化层面似乎为两个看似相反的调子占据了主流——
在日漫韩剧影响下的“耽美”风气;
叛逆调侃玩世不恭的“痞子气”。
前者近于“脂粉气”而在书法领域相应崇尚被黄宾虹先生所称之为“软美”者,
后者作为传统的逆反则多见背叛成规冲决罗网的自行其是。
虽然都有存在的理由与价值而不可一笔抹杀,
但凡事走极端总难免是偏差。
历史的发展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言,
实际上最后走的是无数不同方向大小的作用力的合力所决定的路线,
即无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成的最后那条对角线。
所以此时如果能够再度检视书法史,
从中可能得到一些启示,
能否雄浑劲健而不失之粗糙伤韵,
流转俊朗而不忸怩作态无脂粉俗气?
古贤已经有过对用笔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疾涩”“遒媚”是也。
历史上有真迹可寻的典型范例,
我觉得是颜真卿和黄庭坚。
他们分别生在唐和宋,
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所面对的书法史,
他们又是怎么作自己的取舍的呢?
此所以弟不辞辛苦再次艰难跋涉。
至于弟的字写得好不好别人如何评判,
到我们这把年纪还会还值得在乎么?
我们又不想“打入国展”,
更从来不傻想“主席”“德艺双馨”“终身成就”,
真所谓“七十老翁何所求”,
“何所求”则“何所惧”?
然则更不会在乎别人对此说什么了。
书虽小技却颇耐翫索,
早年好书则老来免得成为“广场舞大妈”“棋牌室大叔”,
老有所乐精神世界不致空虚。
有些东西是不到那时候不知那滋味,
“人书俱老”到底含蕴着什么怕是不到年老不知情的。
“目昏手颤几不成字”是老者作字题款常见的几乎是习语了,
未到其时者或嘲笑抖索或急于仿学,
虽然是两个极端亦乃常情中事也。
至于种种因素而促使人作用笔方法的探索,
包括所谓抖索,
原非不可为者而要在是否自然而创造了美。
黄山谷似乎也曾为之也曾遭到非议,
但黄山谷还是一位书法史上的巨匠,
又哪里是笔笔抖索无笔力?
兄当记得,
不主张“颤笔”的沈尹默先生曾经说,
在运笔过程中要有“微微的震动”,
这与“抖索”“颤笔”恐怕很难作准确的量化划分吧?
老朋友已经十多年不见,
借此权且当作网上随便聊天而公之于众,
如同两个老汉负暄漫话而弟所言啰嗦了一些,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鉴于网络讨论实在常常过于嘈杂,
旁生枝节强词夺理执一驭万党同伐异时时可见无谓而徒费精神,
故特此声明:
所有争论恕不奉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11#
发表于 2015-1-8 18:12:12 |只看该作者
潘良桢 发表于 2015-1-5 21:19
关于“抖抖书”

自文利同学发了我近期《临武威新莽简书士相见礼》,

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19:31 , Processed in 0.0196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