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1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又是一年春草绿 [复制链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7 18:51: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2009年2月,潘师评语:未有明显变化,大抵依然。又是一年春草绿,想请教潘师,怕没有进步又打扰潘师,只当作上交年度课外作业吧。

[ 本帖最后由 内斋 于 2010-3-18 07:31 编辑 ]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11#
发表于 2010-4-2 13:03:37 |只看该作者
感谢潘师的鼓励!

对我来说,学书只是尊重内心的感受,性情相近,心往向之。看到马一浮行书、李叔同尺牍和沈曾植的书法,就觉得他们比目前流行的二王一路的帖学书法更加凝炼、厚重、质朴。喜爱李叔同的纯净明朗,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喜欢马一浮的老辣凝炼,就是一条苍茫的运河;但是看到沈曾植这位祖师爷,才觉得这是一条大江,波涛汹涌,不可端倪。只有沿波讨源,或许略知深浅。前面的习作只是初试水性,现在再看就觉得笔性生疏,以后有点感觉或碰到问题再向潘师请教。

[ 本帖最后由 内斋 于 2010-4-2 13:04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0#
发表于 2010-4-1 12:27:15 |只看该作者
看过,很好。

清末时期,现代田野考古学从西方传入被视为神秘东方古国的中国,而最早却是以“探险家”名目来攫取我地下宝藏的。及时发现这些出自西北地下和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古文书的非凡价值的中国人,罗振玉、王国维先生可称功勋卓著的佼佼者。他们尽力搜罗为数已经不多的漏网之鱼,又设法得到已到外人手中的宝物的照片,自己潜心研究,还编辑出版公之于世,以嘉惠学林。寐叟是最早有意识取学汉简和六朝隋唐写经笔法的代表书家。当时和稍后,也影响了一些书家如李叔同、马一浮等。内斋君有意于此,且有所得,大可欣喜。继续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9#
发表于 2010-3-17 19:09:27 |只看该作者
局部4

读过潘师《生拙见工妙不稳更胜人——沈寐叟书法浅说》一文,结合自己的临写,目前主要体会沈“自唐人写经丰满的捺脚中窥得汉隶遗意”这个阶段。

只是,我感到沈的这种风格用笔含蓄丰富,而我的却单薄生硬,似乎缺了许多东西。

[ 本帖最后由 内斋 于 2010-3-17 19:34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8#
发表于 2010-3-17 19:09:02 |只看该作者
局部3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7#
发表于 2010-3-17 19:08:26 |只看该作者
局部2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6#
发表于 2010-3-17 19:07:44 |只看该作者
横批局部1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5#
发表于 2010-3-17 19:07:05 |只看该作者
拟沈的这种风格写一横批。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4#
发表于 2010-3-17 19:02:21 |只看该作者
由小楷向行书的转化似乎加进了汉简的大捺脚。

[ 本帖最后由 内斋 于 2010-3-18 07:33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3#
发表于 2010-3-17 18:59:41 |只看该作者
他的小楷在小欧的基础上又加进新元素,被他妙手一转,严肃生涩的小欧变得多情多姿。

[ 本帖最后由 内斋 于 2010-3-18 07:32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5 02:20 , Processed in 0.0179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