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发表于 2005-1-25 21:18:59
我以为不管人或书,
凡走上坡的,感到吃力的,便有望到雅;
凡走下坡的,无须尽力的,便下滑到俗。
颜米王
发表于 2005-1-25 23:48:17
拜读学习了!
bbking
发表于 2005-1-26 04:33:54
好文章 拜读。。。 谢谢潘老师。
悟一
发表于 2005-1-26 08:31:22
说起孟子谓性善,荀子谓善恶,另一提出性“善恶混”的扬雄值得一说。西汉大文学家、思想家扬雄极力调和孟荀之善恶说,提出性善恶混学说。他说:“人之性也恶善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又说:“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乎是之胜非乎”可见他认为善恶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的,但他又提出学习的对向和方法问题,要“择善而从”,否则将“邪”。就书法而言,古人讲“取法乎上”,理在其中矣。
程咬五金
发表于 2005-1-26 10:50:08
拜读。。
本俗未识。:((
年庄
发表于 2005-1-26 14:19:56
“ 唯知俗才可医俗”
真的
潘师此文用意可知
年庄愚昧
可这俗之一物,可真让人参解不透
郑志群
发表于 2005-1-26 16:20:20
[这个贴子最后由郑志群在 2005/01/26 04:24pm 第 1 次编辑]
太难了!
俗可医,常言说,凡病皆可医,但医好医不好,那是大夫的水平)))
鱼非子
发表于 2005-1-26 17:54:26
小鱼认为“俗”不可医!
出于心性!
直西
发表于 2005-1-27 03:54:30
我不愿意把俗与雅对立起来,觉得二者是依存关系,往往俗中有大量养份。不应该有去俗务尽的东东存世。大家仅是朝着一个相对雅的方向或曰雅的价值努力。至雅必俗。
我们学书过程就是一个去俗过程,但不可能去干净了,去干净了难看。俗的一个最本真的属性就是个人骨子里最难改变的东东,任何一个人都将伴随一生。
直西
发表于 2005-1-27 03:57:52
[这个贴子最后由直西在 2005/01/27 04:23am 第 1 次编辑]
所以,我认为真俗不可医,能医的是那些不稳定不坚定的俗。我个人喜欢有烟火味的作品,它更像一个真人,而不是一个过分雅饰过的假人。
当我们第一次拿起毛笔习字,肯定不承认获得雅气,而是一味地向雅的相对境界学习,到小有所成,字能成型,有一定看头时,还能想起自己第一次拿笔时保留下来什么吗?一个雅气十足的书法家一开始就雅得卓而不群,成了一个雅得纯粹的人吗?
要正视自己的俗,太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