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不系归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授班再聚姑苏城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1#
发表于 2010-6-11 12:06:49 |只看该作者
晕,老师出手更快!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2#
发表于 2010-6-11 12:14:33 |只看该作者
从上海归来,顺道回了趟老家,正好赶上插秧。
原本就预谋以这张照片占领1000楼,却被老师无意中占了先。。。。。。
这又应了老师那句话:贪心莫起啊!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3#
发表于 2010-6-11 19:08: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01# 予予 的帖子

予予兄还会这一招呀!
哈哈哈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体验而已
这个实在是个技术活!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004#
发表于 2010-6-11 20:54:4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走在天堂 于 2010-6-11 19:08 发表
予予兄还会这一招呀!
哈哈哈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体验而已
这个实在是个技术活!

我实实在在干过这插秧活,
不是体验体验,
而是计工分靠它吃饭的。

农友们说:
“这活和你写大字一样,
你肯定做得好。”
“横平竖直”,
“界格整齐”,
确乎一样;
可那得另换一身筋骨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5#
发表于 2010-6-11 23:07:2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予予 于 2010-6-11 11:56 发表
大峰的雨中苏州拍的蛮有味道。

是啊,这么多“大炮筒”居然只有大峰兄拍得真正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人家尽枕河”的感觉!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75785391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6#
发表于 2010-6-11 23:14:4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10-6-11 20:54 发表

我实实在在干过这插秧活,
不是体验体验,
而是计工分靠它吃饭的。

农友们说:
“这活和你写大字一样,
你肯定做得好。”
“横平竖直”,
“界格整齐”,
确乎一样;
可那得另换一身筋骨啊!

手执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予予兄原来也会这活啊!潘师原来也“我实实在在干过这插秧活,”的,哈哈顽石可是干这长大滴!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75785391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07#
发表于 2010-6-12 00:07:1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10-6-11 20:54 发表

我实实在在干过这插秧活,
不是体验体验,
而是计工分靠它吃饭的。

农友们说:
“这活和你写大字一样,
你肯定做得好。”
“横平竖直”,
“界格整齐”,
确乎一样;
可那得另换一身筋骨啊!


我也种过!不过不象良公先生这样算工分的。
那时,我们这里按人口分田,各家自种自收,我家5.33口,这个算法十分有趣,那时曾祖母尚在,  曾祖母在三个儿子家里轮食,所以,她的口粮田就平分在三户里,每家各得这0.33口的口粮田——有人说这是小农意识的产物,其实正好折射当时社会人情,在度日维艰的情况下,那几十斤稻谷,也得计算得那么详细,即使是亲兄弟。
那时,一口人的口粮田是二分地,所以我家就有1.066亩地。从1990年,先父下世,到1994年,田地被征,我当了四年的农夫,总共种了八造田。
布田先得有秧,可是,我不懂得摆弄种子。祖母说,干脆我们不下种。等别人布田后剩下秧种,我们去要一些,可能要几户,或者十几户就足够用了。八造田,我的秧都是这样要来的。乡里的叔伯们可怜我,不单把剩秧给我,还帮我处理好。现在想起来,就心酸。这百家秧,似乎也有武二当年百家乳的苦楚。
如良公先生所云,布田要“横平坚直”、“界格整齐”。要做到整齐,那真是一门大学问。我的细叔公,是第一流的布田高手,他就是瞎眼布田,也一定界格整齐。他的经验是,一次布田的幅度,以人站立弯身之后,右手自左向右的幅度为准,大概是17棵秧,每秧的距离为三寸,所以这个幅度大概是一米半左右。要界格整齐的第一步是,把横排弄整齐,左手执秧,左手布田,插第一颗在左上角之时,右脚就应该退一步,插至横排最后一颗,即最右边时,左脚即退一步;紧接布第二排左第一秧时,右脚又退一步,如此类推,横可以平。坚如何直,切不可对照前面的秧位,而要看对角戏,做到“界格整齐”,那竖自然就直了。
这些做法,我都懂,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布过一回界格整齐的田!汗颜啊。但是有趣的是,我的田与细叔公的田在一起,他布得漂亮,我布得不象样,一样的管理,但是他的收成,却没有一回比我好。哈哈。我收得最好一回亩产1200斤,最差的850斤。这些粮食,就足够应付一家四口的全年口粮,而且略有盈余。后来,有人介绍,把稻谷放在火砻里,然后去那儿拿米就好,有点类似于中介帮的机构。既是中介,就要收费。也就是那一回收850斤稻的那一回,寄在火砻,只拿回150多斤米,这中介费,也太费了。这是我平生吃的第一大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8#
发表于 2010-6-12 00:52: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05# 潘良桢 的帖子

小时候
我家只有祖母有人口田
寄放在房亲家
每年祖母都会叫我们兄弟和表、堂兄弟们一起去帮忙插秧、收割
打稻谷
那时还用船运送稻谷
后来用自行车在田埂间运送
既劳累又有点好玩
那时很觉得农民的辛苦
予予兄不是左撇子吧?
姿势也不是很老道
一般是左手拇指挑出大小差不多一样的秧苗
右手迅即接过
扣在手指间
等于是手指先插到田地里
然后把秧苗放进小坑里
手脚灵活
动作熟练的
可以插得很快
手和脚也要配合得好
跟开车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09#
发表于 2010-6-12 00:56:46 |只看该作者
虎丘石枕

[ 本帖最后由 萧羽 于 2010-6-12 00:58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1010#
发表于 2010-6-12 01:00:10 |只看该作者
千人石
又名“千人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5 22:40 , Processed in 0.01651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