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潘良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网授班聚美丽洲 [复制链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1#
发表于 2009-5-29 14:21:3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予予 于 2009-5-22 20:08 发表

这哥仨,随便哪个,给个局部我都认得

予予对这哥仨这么熟悉?
还是检测过DNA之类?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2#
发表于 2009-5-29 14:25:0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予予 于 2009-5-22 20:30 发表

班长的拍照姿势,有待改进啊~~

予予拍照也是好手,
克己,这可得向予予学学!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3#
发表于 2009-5-29 14:31:3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白沙可乐 于 2009-5-22 23:06 发表
从第一页逐页看完了,潘老师及网络函授学员“美丽洲”之行,其乐融融。支持书法网络函授,向潘老师问好。

欢迎光临,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4#
发表于 2009-5-29 14:37:4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波 于 2009-5-22 23:38 发表
平原看得多认真。
平原不大说话,但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山东之行我们聊了很多,
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他也学美术出身的,
老师还不知道吧! k" /> k" />

平原君话不多。
真的,他学美术出身我还不知道。

现在手段新,
拓碑可用电吹风。
省时多啦!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5#
发表于 2009-5-29 14:44:0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己 于 2009-5-23 00:10 发表



这个当时正在看墙上的一幅书法,李白将进酒,我和宇波兄聊了半天。

对那幅字,
不知你们怎么聊的,
还聊了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6#
发表于 2009-5-29 14:45:5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bzhan 于 2009-5-23 00:13 发表
克己和顽石也别太晚啦,早些休息

哦,
那时都过零点了。
已是次日凌晨啦!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7#
发表于 2009-5-29 14:51:3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顽石陈羲 于 2009-5-23 00:36 发表
午餐在美丽的良渚古城享用农家美食,窗外是5000年前的河道,潘师提到“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啊!

开始觉得这里的空调打得不够,
归舟要服务生再打低些。
后来我发现这里临湖面水,
还是打开排窗吧。
果然,
那凉风习习,
才够爽气宜人哪!
因此立即想到了那《操琴》的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8#
发表于 2009-5-29 14:58:3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系归舟 于 2009-5-23 07:38 发表
不清晰没关系,我上一张拓片就可以解决了.

看古刻石之类,
无论文字图样,
拓片与原物最好都看过。
相互比对,
会有新收获,
有时还会有惊喜!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439#
发表于 2009-5-29 15:10:4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系归舟 于 2009-5-23 09:10 发表
良渚时期有木骨泥墙,泥墙一般是过火后呈砖红色的与砖一样.良渚农业已非常发达,水稻种植到那时最少也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古人在饮食方面不会比我们差啊.

古法,
手工,
现在往往是稀罕物,
一经标榜身价立高。
这大概也是进步之后的“物极必反”。

“版筑”,
在很早的古书中已有记载。
我在插队时住的就是“版筑”而成的屋子,
上面盖的是茅草屋顶。
简陋,
却有“冬暖夏凉”的妙处。
据说以前某大佬居处就是上盖厚厚茅草屋顶的“草堂”,
不过规模宏大之外里面的设施还是很现代的,
造价应该不低。
所取就在其古朴外貌之下的实有享受吧?

“版筑”劳作,
我也参与过。
当然只是帮手,
真正的师傅还是很有技术讲究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函授学员

Member

Rank: 10Rank: 10Rank: 10

1440#
发表于 2009-5-29 15:44:5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泥山村人 于 2009-5-28 23:52 发表

我读书时曾住在九溪,常常夜游山间,在九溪烟树的那个池塘里游泳。

浙大之江校区是我经常去踢球的地方,也有专业队在那里训练。我的脚踝就是在那里扭伤的,至今有遗患。

大峰兄的照片勾起我无限回忆啊!

太幸福了!年轻时读书的地方往往会追加上一生的回忆。泥山兄,还有和气、清华北大兄的回忆是如此之美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6 00:17 , Processed in 0.0159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