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请教先生:这样写对不...(新问题) [复制链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8 20:07: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请教先生:这样写对不...
我目前临<礼器>快1年半了..现在的主要毛病是啥?如何纠正?(<张迁>是手痒是临的2-3次..)
请先生明示.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冷一鹤 于 2006-7-22 08:31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06-7-18 20:09:04 |只看该作者
局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06-7-18 20:11:05 |只看该作者
再来<张迁>..我尽量克制不写,主要临礼器,这手忍不住整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06-7-18 20:12:09 |只看该作者
<张迁>..局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6-7-20 08:33:08 |只看该作者
另:杨守敬<平碑记>评<张迁碑>--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请问先生,此处的"黄初三碑"及"折刀头"分别指什么?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6#
发表于 2006-7-22 13:23:02 |只看该作者
抱歉,近日感冒身子不适,只能少做事,慢慢作复。

看过所临所书,似乎在追求散淡气息和逸笔草草作风。这种追求本不错,但如果没有下过足够的下笔刻厉到位的训练,我建议还是先求用笔的到位,以后再求逸笔散淡。

杨守敬《平碑记》在《张迁碑》下言及其碑阴用笔开魏晋风气,并上溯到《西狭颂》,下推到《始平公》,而以黄初三碑为中枢,关键在“折刀头”。“折刀头”在杨守敬《平碑记》的“黄初三碑”部分又一再反复说到。“黄初三碑”指《上尊号》、《受禅表》和《孔羡碑》。言及“折刀头”,一处谓“如折刀头”,可见乃是形象比喻。以笔画形象言,惺吾老人形容为“方正板实”;以用笔之势言,则以为“如斩钉截铁”。我的体会,是指笔画起结处不使圆融含蓄,而直下以起,结笔到位略顿即收,显露方正,如折了头的刀的形状。至于《西狭颂》-《张迁碑阴》-“黄初三碑”-《始平公》,这个传授谱系不必真有其事,大致可见风气之渐开耳。《西狭颂》有些横画确实有明显的垂直而下过程。对于这个风气变化,杨惺吾认为:“然汉法一变矣,……大抵汉碑浑古遒厚,气象雍容,如入夫子庙堂,令人起敬;魏晋则峭厉严肃,戈戟森列,如入细营,令人生畏。”然则分隶自汉后即见衰息,不无由也。

使用道具 举报

认证会员

Member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6-7-22 18:08:41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谨记.
祝先生早日康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牌会员

Member

Rank: 12Rank: 12Rank: 12

8#
发表于 2006-7-22 18:09:35 |只看该作者
潘老师对隶书的研究精微,拜读。也祝潘老师身体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5 04:32 , Processed in 0.0131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