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0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交流] 呈潘先生 请您指教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3 22:1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潘先生好!
      去年三月十一日,曾以“临平复帖”请教潘先生。

非常珍惜先生的点评机会,所以一年多以后才来。今天,我以临平复帖、临自叙帖呈先生,请先生再次点评,谢谢您!
       我临怀素自叙帖始于2011年8月,当时是看了邱振中先生怎样学习草书的视频,邱先生认为只要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篆隶,
即可进行草书的学习,我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草书的学习。
       我有几个问题请教先生:
1、我写的草书笔道太单薄,不厚重。怎样才能厚重?多写篆书吗?
2、写草书的速度多快才合适?我看了好多视频,许多书家书写的速度相差很大。是不是我写的太快了,也是导致不沉着、不厚重的
   原因之一?

     给您发了短消息,介绍了我的一些情况,便于您给我指指路。谢谢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學書注意「三多」:多看多臨多對比。

Rank: 10Rank: 10Rank: 10

2#
发表于 2013-4-13 22:20:24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hufajianghu.com/bbs/thread-516478-1-2.html

先生好!
   这是我去年发的帖。我进步了吗?
學書注意「三多」:多看多臨多對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3-4-14 01:16:47 |只看该作者
多写不如多观名家法帖,建义你瞧一瞧王铎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3-4-14 07:22:49 |只看该作者
朋友做事态度认真,值得敬佩!!欣赏书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3-4-14 20:34:16 |只看该作者
与年初相比,兄长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可喜可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3-4-14 20:36:17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以此为基础,增加些变化,便可进入创作状态了。期待一睹兄长的上乘之作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3-4-14 20:44:18 |只看该作者
兄长可有〈当代书家50人创作实录〉(在360图书馆网站?可以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3-4-14 20:44:50 |只看该作者
网址不让贴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帖品质

9#
发表于 2013-4-14 21:15:41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名家

专家工作室主持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创作导师 学术权威 劳动模范 功勋奖章

10#
发表于 2013-4-16 11:48:21 |只看该作者
谢谢信任!近因家事而身心疲惫不堪做事,让您久候,抱歉了。

草书古称“赴急之书”,其求速之法,在字的结构上是“损之隶草,以崇简易”,于行笔则以加速而快于篆隶真书。大体可以这么看,草书在结字上作了“减法”,而在笔法上却不能因此也随之过于简约直白,也就是说写草书需在缩短的时间内完成完美运笔的过程。“沉着痛快”原非易事,在草书也就更加不容易了。一般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流转游走有余而沉着能住不足”,这可能也是作草书(尤其是狂草)人多而有大成就者寥寥的原因。

当然,草书又有“章草”、“今草”、“小草”、“大草”、“狂草”等等不同的类别或“实同(或近)名异”的区分,相互之间也有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似乎不能疏忽,就是草书用笔不能草率,得有内涵才得耐人玩味。
传为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有曰:“若欲学草书,……须缓前急后,……”大体可以这样理会:初学之际,不能急于求快,且先缓着来。我感觉,主张学草书自“章草”入手此亦原因之一。右军又曰:“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也就是说草书点画,须有来自篆隶等等的丰富的笔法元素内涵,而不能“直过”贫瘠不耐人看。此亦某之所以秉承先师 瑗仲先生遗训,沉着痛快,先求沉着,不能沉着宁可且不痛快。 先师且如此自评:“于沉着稍有所获,于痛快尚觉不逮”,可谓悬的极高而自知甚明也。

且拉杂言此,聊供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函三楼书法网授 ( 浙ICP备12023790号 )

GMT+8, 2025-5-14 09:25 , Processed in 0.0216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