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1:57     标题: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2:29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3:01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3:37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4:17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5:07

本帖最后由 文利 于 2014-7-11 21:24 编辑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5:50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6:37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7:47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8:46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49:49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1:03

本帖最后由 文利 于 2014-7-11 18:52 编辑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3:28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4:08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4:53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5:40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6:31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文利    时间: 2014-7-11 18:57:19

潘良桢先生 临 汉 尹宙碑

作者: 牛子    时间: 2014-7-11 20:0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书一迹    时间: 2014-7-11 20:20:28


作者: 戏狼    时间: 2014-7-11 22:53:46

本帖最后由 戏狼 于 2014-7-11 16:37 编辑

看不懂啊 理解不了 潘先生以前的字看的懂 这篇字几乎完全一脚踏空的看不懂了
作者: pankai100    时间: 2014-7-11 23:49:25

本帖最后由 pankai100 于 2014-7-11 23:52 编辑
牛子 发表于 2014-7-11 20:04
点画苍厚遒劲,不让古贤。

潘先生临的尹宙碑的确好!赞一个
至于“不让古贤”就言过其实了。临成这水平就古贤,这个“古贤”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潘先生后面的小行草和前面的临帖相比,格调和用笔就差了一大截。
个人对潘先生书法的感觉是:食古而不悟。临帖时是一套,自己创作时是另一套,格调和笔法不够一致,不够放松,不够自然。
还是那句老评语:故作奇崛。
作者: Nehr    时间: 2014-7-12 00:34:44

本帖最后由 Nehr 于 2014-7-12 18:32 编辑

:“《尹宙碑》结体内紧外拓,笔画细瘦圆健,体势近似楷书,元明以来书家多称之,给以较高的评价,“无一字不生动,无一字不规矩”,《尹宙碑》是汉隶高峰期的碑刻之一。清王澍评其书云:“汉人隶书,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约多以古劲方拙为尚,独《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虚舟题跋》)后世每多以此碑与《孔宙碑》并称“二宙”。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尹宙》)碑字较诸碑稍大,而冲和有度,正与《孔宙碑》可同玩之。”郭尚先虽以为《尹宙》比《孔宙》“不及远甚”,但他临写“二宙”时,仍说“笔下觉有秦篆气”,并说《尹宙》“其神逸固不及《史晨》、《韩勑》诸石,而圆到整丽,要非魏人所能仿佛。”(《芳坚馆题跋》)至乾隆时,全碑仍一字不缺。其后拓本,泐字渐多。”


文字资料转自http://www.9610.com/qinhan/yinzhou.htm
作者: Nehr    时间: 2014-7-12 00:56:59

拙見臨作似乎力圖用參篆意的隸筆(如《武梁祠畫像題本》)改造漢末“八分”隸書,使更圓勁。
作者: 马冉    时间: 2014-7-12 08:46:39


作者: 虫斋    时间: 2014-7-12 08:59:16

本帖最后由 虫斋 于 2014-7-12 22:53 编辑

先生跋曰:
       汉《尹宙碑》,灵帝熹平六年立于河南鄢陵,元皇庆元年出土。王澍识其与楷法为近,康南海称“风华艳逸”,评为汉分妙品。审视临写,知开后世分隶俗气之端倪,幸尚未尽失所谓“汉人气格”也。此据中国书店二OO一年印清乾隆拓本,虽称一字不缺,而末尾自“牧伯”至“鸿羽”重出,失“为汉辅臣,位不福德,寿不(随仁)”,至“随仁”方续得,此乃编辑之疏失也,可称“十字误印本”矣。此临以意补全,他日见全本,不知能得几分暗合焉。
[attach]2437441[/attach]

作者: houdew    时间: 2014-7-12 09:09:23

pankai100 发表于 2014-7-11 23:49
潘先生临的尹宙碑的确好!赞一个
至于“不让古贤”就言过其实了。临成这水平就古贤,这个“古贤”的 ...

故作奇崛
说得对。
这个人的字,太做作,故作淳朴的做作,很恶。
作者: 东芝    时间: 2014-7-12 12:58:48

临的好。顶一个。
作者: 鱼水溏    时间: 2014-7-12 13:01:15

Nehr 发表于 2014-7-12 00:34
《孔宙碑》全本

  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额。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历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威 ...

尹宙非孔宙。。。。
作者: xmt58    时间: 2014-7-12 13:24:36

pankai100 发表于 2014-7-11 23:49
潘先生临的尹宙碑的确好!赞一个
至于“不让古贤”就言过其实了。临成这水平就古贤,这个“古贤”的 ...

行家。
一眼望去,今日江湖,有几个不是投机取巧之辈?。
离古人妙门尚有万里。
作者: 韩镛VS王天衡    时间: 2014-7-12 14:35:05

houdew 发表于 2014-7-12 09:09
故作奇崛
说得对。
这个人的字,太做作,故作淳朴的做作,很恶。

艺术识者自识,多说无益。 若则怎会有齐白石画白菜换不成真白菜之典故,菜农自有菜农之境。
作者: 闲时看竹    时间: 2014-7-12 14:57:06

本帖最后由 闲时看竹 于 2014-7-12 15:05 编辑

符合潘一贯的用笔。

查汉人简牍帛书,古人没写过这种字,当然不让古贤。不过临九成宫的看不懂临尹宙的,还一脚踏空,这是让其他人看不懂的地方。









作者: 我的最爱书法宝    时间: 2014-7-12 17:02:06


作者: zhuyi    时间: 2014-7-12 17:35:30

牛子 发表于 2014-7-11 20:04
点画苍厚遒劲,不让古贤。

胡说八道,赋闲不够,面壁吧
作者: 尊唐爱晋    时间: 2014-7-12 17:53:40

写的不错,赞一个!中间偶有用笔扁平、不守中锋的情况,可见写字要做到字字精彩、笔笔不苟,实在不易呀!
作者: Nehr    时间: 2014-7-12 18:33:29

鱼水溏 发表于 2014-7-12 13:01
尹宙非孔宙。。。。

不好意思,已改。
作者: 年华似羽    时间: 2014-7-12 19:17:03

读潘先生近临秦汉诸碑刻,潘先生在秦汉铭石书体研究中,有前人未到处,笔力入纸,笔势畅达,所临汉碑得“沉着痛快”之道,结字大大方方,得秦汉铭石体书之正脉。所做章草不以寻常面目出现,初读似有难以亲近之感,细玩之笔笔从篆隶用笔中来,读后韵味悠长。


作者: 戏狼    时间: 2014-7-12 19:28:43

闲时看竹 发表于 2014-7-12 07:57
符合潘一贯的用笔。

查汉人简牍帛书,古人没写过这种字,当然不让古贤。不过临九成宫的看不懂临尹宙的, ...

临九成宫的刚刚也写了隶书 有空去看看
作者: 邓大平    时间: 2014-7-12 21:07:47

本帖最后由 邓大平 于 2014-7-13 07:42 编辑

世间万事万物讲究因缘,无大智慧无大福报者,就算佛菩萨现于你面前,你依然会视其为凡夫俗子!

作者: 马冉    时间: 2014-7-13 11:38:22


作者: 风无意    时间: 2014-7-14 11:51:15

老先生的线条有内劲,入纸,没有时风的急躁之气,娓娓写来,点画并不拘于原碑,有自己的风格和笔路。比较喜欢这样的书写,安静,从容,有自己
作者: 守望斋    时间: 2014-7-14 14:47:11

线质苍涩拙朴,开张古厚,诚为大家之作
作者: 石为云根    时间: 2014-7-14 16:24:59


作者: 孤陋人狂    时间: 2014-7-15 01:12:29

线质苍涩拙朴,开张古厚,赞
作者: 得之    时间: 2014-7-15 01:50: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苗山清泉    时间: 2014-7-15 07:49:56


作者: 戏狼    时间: 2014-7-15 11:22:21

本帖最后由 戏狼 于 2014-7-15 04:23 编辑

我初学隶书的时候 理解不了礼器碑 现在却最爱礼器碑 初学者眼光的流转是必然的 对自己的浅薄我是从来不遮掩的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

每天看两次潘先生的这个临帖 看不懂也硬看 这几天下来 感觉经得住看 也稍有理解 不过还是大部分没有理解

继续研究 争取能看清一点潘先生这次新变化的用意
作者: 豪艺广告    时间: 2014-7-15 16:56:48

佩服潘师的人书俱老
作者: 幽栖小筑    时间: 2014-7-15 21:27:10

与来楚生先生比还欠一些火候
作者: yewufengyu    时间: 2014-7-16 08:20:20

看过黄道周、黄宾虹、王蘧常诸人书法,才能对潘老师书法有所领悟
作者: 虫斋    时间: 2014-7-16 10:41:01

yewufengyu 发表于 2014-7-16 08:20
看过黄道周、黄宾虹、王蘧常诸人书法,才能对潘老师书法有所领悟

在近期的《书法》和《中国书法》中看了何绍基、王铎、齐白石,也隐约觉得和潘老师书法有或远或近的关系。
作者: 放下便是    时间: 2014-7-16 11:19:26

力量强大
作者: 六丈宣    时间: 2014-7-16 15:46:08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个和看古人的字,碑还是不同.这点个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是如何用笔用心的.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马冉    时间: 2014-7-16 17:58:33


作者: yewufengyu    时间: 2014-7-17 09:04:40

虫斋 发表于 2014-7-16 10:41
在近期的《书法》和《中国书法》中看了何绍基、王铎、齐白石,也隐约觉得和潘老师书法有或远或近的关系。

潘老师以米芾、王铎起家
作者: 圣城游客    时间: 2014-7-17 16:12:31


作者: 李商隐    时间: 2014-7-17 18:58:14

pankai100 发表于 2014-7-11 23:49
潘先生临的尹宙碑的确好!赞一个
至于“不让古贤”就言过其实了。临成这水平就古贤,这个“古贤”的 ...

个人觉得潘先生后面的章草极有味道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