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百年复旦纪念碑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36:10     标题: 百年复旦纪念碑

今年夏天,我就为这百年复旦纪念碑的事忙了。碑文是别人撰写的,碑的形制是别人设计的,碑石用材也是别人定购的,诸事已定,我几乎不问其余,只是“书丹”——其实是写在纸上的。

此碑建在为复旦百年校庆而特地新建的双子摩天楼“日月光华楼”前,设计为长12米,高2米,近乎手卷形式。主事者要求用汉隶字体书写。如何布局,颇费心思,既要合适妥当,又要考虑到领导的指示和一般人的眼光。前后凡六七稿始出手,得到批准才动手写,日书数十字,数日而成。原来的“碑额”,只得写成“引首”了,也算变通之法。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37:43

此为整体效果图。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44:43

效果图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0:08

效果图局部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2:02

效果图局部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3:53

效果图局部4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5:36

效果图局部5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7:11

效果图局部6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0:59:02

效果图局部7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10-1 11:00:28

效果图局部8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10-1 11:23:17

[这个贴子最后由宾南在 2005/10/02 07:21am 第 1 次编辑]

在网上看到复旦校庆新闻,
说是“百年纪念杯”350字,
却有41处注解,
把我看得哈哈大笑,这不是故意要大家看不懂吗。。。。。

一直没有在网上看到碑文书法,
心中痒痒。
痒痒。

看到这个贴子,
赶快打开细看,
虽然多次看过潘老师书法,
然而此碑书法之精,
依然远过想象,
主要是精力弥漫之处,超乎想象。。。

碑文之中,
提到了1952年的院系调整,
别的学校看了肯定会大大不舒服,
哈哈。。。
作者: cadba    时间: 2005-10-1 12:17:57

欣赏了!!!!

不喜欢石头颜色,土。
作者: 小马脸    时间: 2005-10-1 12:19:45

太棒了!!!!!!!!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10-1 12:47:26

这个复旦百年纪念碑呀,
还是需要对复旦的历史比较熟悉的人来看,
否则真地看不明白。
作者: 虢葸    时间: 2005-10-2 00:49:15

呵呵看过了
作者: 哪吒    时间: 2005-10-2 01:34:12

下面引用由cadba2005/10/01 12:17pm 发表的内容:
欣赏了!!!!
不喜欢石头颜色,土。


石面颜色很成问题

作者: 哪吒    时间: 2005-10-2 02:03:25

[这个贴子最后由哪吒在 2005/10/02 02:20am 第 1 次编辑]

潘师法度矩镬,自是名山金匮,固不待言
而碑文内容不知出于谁何之氏,手潮手潮,吾恐将遗复旦无人之讥
西泠乙酉清明祭文由金鉴才先生约请湖州钱伟强(字弱侯,号具沤生)代拟,一时颇称合作。私意复旦高层何必拘虚鼓弩,苟擘力差弱,反伤诸己。。。。。。
作者: xl    时间: 2005-10-2 02:12:03

高山仰止
作者: 复堂    时间: 2005-10-2 06:13:59

法书可传世。
作者: Nehr    时间: 2005-10-2 08:04:07

隶书精品
作者: 皖江城子    时间: 2005-10-2 10:39:16

精品!拜观。
作者: 汉风堂主    时间: 2005-10-2 11:02:46

精品!拜观。
最好能把原稿贴上来
石面颜色很成问题

作者: 一壶    时间: 2005-10-2 11:24:13

下面引用由汉风堂主2005/10/02 11:02am 发表的内容:
精品!拜观。
最好能把原稿贴上来
石面颜色很成问题

也想看看
作者: 羊炯    时间: 2005-10-2 11:27:09

好得很
作者: 得之    时间: 2005-10-2 11:5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砚池点水    时间: 2005-10-2 11:57:27

法书可传世
作者: 北山狼    时间: 2005-10-2 13:32:12

潘师辛苦
传世精品阿
作者: 吴春    时间: 2005-10-2 13:33:37

好,精品
作者: yfeng    时间: 2005-10-2 14:21:13

欣赏
作者: 叶小勇    时间: 2005-10-2 14:42:13

学习了!
作者: 萧风    时间: 2005-10-2 15:52:07

祝贺潘老师,把张迁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 东一刀西一刀    时间: 2005-10-2 17:10:19

     字写得真好!石头要是用汉白玉会不会更好!碑文看不大懂。
作者: 塞外雄鹰    时间: 2005-10-2 17:50:34

真是名家手笔,气质不凡
作者: 粤东山人    时间: 2005-10-2 18:38:28

潘老师好手段!高!实在是高!!
作者: 云台山人    时间: 2005-10-2 18:55:25

难得一件的隶书精品!!!!!!
作者: tianrenstudi    时间: 2005-10-2 20:29:22

得汉隶之精髓,潘师好手段!
石版要是能用蒙古黑等黑花岗岩,填金的效果也许会更好,反正现在刻都是机器。
现在红花岗岩虽然喜气,但是看字不清晰,反差较小,也许实际上会比照片上好些。
惜哉
作者: ylli    时间: 2005-10-2 21:57:10

[这个贴子最后由ylli在 2005/10/03 09:4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10/01 10:36am 发表的内容:
今年夏天,我就为这百年复旦纪念碑的事忙了。碑文是别人撰写的,碑的形制是别人设计的,碑石用材也是别人定购的,诸事已定,我几乎不问其余,只是“书丹”——其实是写在纸上的。
此碑建在为复旦百年校庆而特地 ...

听潘老师说了好几回了
总算看到。
大大超出意料。

一者,
以潘老师病体,
写出这样气度的字,
不可想象。
可贺。

二者,
碑文水平,
正如哪吒所说,
是要贻笑了。
潘老师写以前也提过要求改动,
可是因已经是领导批准了,
就不能改了。

但看来犯的错误比潘老师说的还要基本,
不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铭的前半部分,
共十八个韵脚,
用了平水韵部的七个韵,
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为:
为上平十一真(滨、新),上平十二文(勤、欣),下平十二侵(今、林、心、音)
第二类为:
下平八庚(明、名、平、倾、卿、英、鸣、营),下平十蒸(陵),和下平九青(馨)
不知道韵文的规矩如何,
至少在新体诗中,这两类是绝不可通押的,
只有每类中在放宽的情况下可以变通,
称为邻韵。
这是任何说普通话很标准的人都可以马上看出的问题。
这为做文章这看来是南方人。
建议让专家改过,
辛苦潘老师重新书丹一回。哈哈!


作者: gljshi    时间: 2005-10-2 22:20:29

高,学习了。。
作者: 一息    时间: 2005-10-3 00:13:13

第一感觉有“泰山石敢当”之气势。
能挡泰山石,不虚也!
作者: 黄开诚    时间: 2005-10-3 07:57:59

非常好啊。
作者: 言真轻    时间: 2005-10-3 09:03:46

独具风神!得汉隶精髓!
晚辈学习了。
作者: zshxlx    时间: 2005-10-3 09:17:35

学习,下载下来待细品呀
作者: 剔芜居士    时间: 2005-10-3 11:17:50

真精彩!

潘师能把原作照片传上吗?奢望!
作者: 曹宝麟    时间: 2005-10-3 15:25:18

得气之正,又是一方汉碑!刻这种花岗岩非斧凿可为,不知吾兄督工否?想未曾也.
作者: 杨红业    时间: 2005-10-3 16:45:04

潘师此碑得西狭和张迁之正宗也,学习了!
作者: hanzhai    时间: 2005-10-4 14:14:22

精彩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05-10-4 14:29:35

改天有机会到复旦去拓一张。
作者: 泥山村人    时间: 2005-10-4 15:10:30

如此巨制,难得!

作者: 孤独大圣    时间: 2005-10-4 16:57:04

学习了!致敬!
作者: 江湖闲散人    时间: 2005-10-4 17:11:00

字是好字!但就章法而言,整体效果是不是有点头重脚轻?
作者: chyxl    时间: 2005-10-4 17:51:44

欣赏
作者: 0o    时间: 2005-10-5 06:51:59

下面引用由cadba2005/10/01 12:17pm 发表的内容:
欣赏了!!!!
不喜欢石头颜色,土。

可惜了潘先生的字!!竟用假石材(看图,哪有完全相同的石纹),换成天然石头嘛,名校更要忌讳这些好看的假东西,特别在这个时候,要不了几年就会退色、变残!!
作者: 香浓咖啡1    时间: 2005-10-5 09:27:10

下面引用由0o2005/10/05 06:51am 发表的内容:
可惜了潘先生的字!!竟用假石材(看图,哪有完全相同的石纹),换成天然石头嘛,名校更要忌讳这些好看的假东西,特别在这个时候,要不了几年就会退色、变残!!

是效果图啊!还没刻呢
作者: 就此成名    时间: 2005-10-6 00:14:23


作者: 淳古堂    时间: 2005-10-6 01:05:03

复旦要用这种书写水平的隶书来做纪念碑,真是有点降档次,定位未免低了些.......谁写的且不用论,厚重不够是大事,有悖文化主体上的意义拓展,会被后人笑话的。 
作者: ylli    时间: 2005-10-6 02:04:17

下面引用由淳古堂2005/10/06 01:05am 发表的内容:
复旦要用这种书写水平的隶书来做纪念碑,真是有点降档次,定位未免低了些.......谁写的且不用论,厚重不够是大事,有悖文化主体上的意义拓展,会被后人笑话的。 

以兄高见,
当用何字体,
由谁来写才定位够高?

什么是“文化主体上的意义拓展”?
与“厚重”有什么联系?
“厚重”又是什么?
作者: 泽雅    时间: 2005-10-6 07:41:16

下面引用由淳古堂2005/10/06 01:05am 发表的内容:
复旦要用这种书写水平的隶书来做纪念碑,真是有点降档次,定位未免低了些.......谁写的且不用论,厚重不够是大事,有悖文化主体上的意义拓展,会被后人笑话的。 
听老兄言论我先哑然失笑,我终于知道复旦当初为什么没有重用 潘先生了.在许多人眼中现今复旦还有许多书画名家,至于一国之大名家自然如过江之鲫,呵呵.
也许在淳古兄眼中“厚重”书风,先要用笔“重”,重能显其大显其厚,唯线条粗才显其壮,呵呵,我知道现在一些有“震撼力”的作品了,于是石门、礼器就不如唐玄宗粗壮、厚重了。我这一盲者真不知道艺术的“大象”究竟象绳子还象扇子,我不选择求助亲友团,也不选择求助专家,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哈哈哈。。。

作者: 万戈    时间: 2005-10-6 09:09:00

1、的确想看到写在纸上的作品;
2、要是假石,还真的可惜了!
3、再想听听关于以汉隶还是其他书体用与碑文的讨论;

作者: 用之    时间: 2005-10-6 09:53:55

望潘师能把原作发上来。
作者: 北亳散人    时间: 2005-10-6 09:59:40

张迁的好底子!
作者: 黄山电视台    时间: 2005-10-6 10:26:13

下面引用由淳古堂2005/10/06 01:05am 发表的内容:
复旦要用这种书写水平的隶书来做纪念碑,真是有点降档次,定位未免低了些.......谁写的且不用论,厚重不够是大事,有悖文化主体上的意义拓展,会被后人笑话的。 


请兄说出心中的人选如何?

作者: cc电视台台长    时间: 2005-10-6 10:47:38

下面引用由泽雅2005/10/06 07:41am 发表的内容:
听老兄言论我先哑然失笑,我终于知道复旦当初为什么没有重用 潘先生了.在许多人眼中现今复旦还有许多书画名家,至于一国之大名家自然如过江之鲫,呵呵.
也许在淳古兄眼中“厚重”书风,先要用笔“重”,重能显其大显其厚,唯线条粗才显其壮,呵呵,我知道现在一些有“震撼力”的作品了,于是石门、礼器就不如唐玄宗粗壮、厚重了。我这一盲者真不知道艺术的“大象”究竟象绳子还象扇子,我不选择求助亲友团,也不选择求助专家,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哈哈哈。。。
最好求助王小鸭...

作者: 一剑封侯    时间: 2005-10-6 17:50:29

潘先生之大作严谨雅逸,功力深厚,堪称传世之作.佩服!

作者: 钟繇    时间: 2005-10-7 09:57:25

纯正,大气。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5-10-7 13:41:55

书法精妙,美轮美奂
不愧为当今隶书古雅第一
毕竟潘师的心血结晶啊
可惜碑石太花哨
名校就是不一般
我们学校的校训本来已经请陈义经先生题好
可惜校领导认为陈先生的题字用繁体字不规范,且两个“以”字写法不同
结果用了8个新魏体楷书
唉..........
作者: 沁园春    时间: 2005-10-8 13:59:23

拜观。
作者: 石灰石    时间: 2005-10-8 15:01:47

好,向潘老师学习
作者: 汉人    时间: 2005-10-9 00:15:30

期待看到原帖

作者: 白琴    时间: 2005-10-9 22:14:52

百家争鸣嘛 中国之大 台上台下 能人隐士很多 潘老固然好 但是也许还有更好的..我的先父冷凌遗迹12种风格5大类书体尚未有机会展露 此乃是当今中国书坛之一憾事也.....!!!!!!
作者: ylli    时间: 2005-10-10 05:03:50

下面引用由白琴2005/10/09 10:14pm 发表的内容:
百家争鸣嘛 中国之大 台上台下 能人隐士很多 潘老固然好 但是也许还有更好的..我的先父冷凌遗迹12种风格5大类书体尚未有机会展露 此乃是当今中国书坛之一憾事也.....!!!!!!

甚愿早日看到!
作者: 段正淳    时间: 2005-10-10 09:10:35

一定没宣纸上的好!
作者: 坡子吕三    时间: 2005-10-11 10:57:37

潘老师的隶书从张迁碑出,刻出来一定很好.
作者: 冰    时间: 2005-10-11 12:16:07

写的好,
石头颜色不宜.
作者: 陈沁怡    时间: 2005-10-11 13:55:07

学习中!
作者: 长风1    时间: 2005-10-12 10:08:33


作者: 江湖点苍杨萧    时间: 2005-10-12 11:10:59

潘先生精心传世之作,平正自然、典雅醇真,钦佩!惜花岗岩底色花哨,有碍观瞻,影响效果;纪念碑引首若用篆书题写,可能效果更嘉!至于碑文内容,只要符合史实,以当代之人文环境,不必过于苛求。期待能看到墨迹。
作者: 哪吒    时间: 2005-10-12 16:46:56

下面引用由2005/10/11 12:16pm 发表的内容:
写的好,
石头颜色不宜.

放大看了,石底确实只是ps的效果图
事关典谟,愿主其事者慎之又慎
作者: 李论    时间: 2005-10-12 16:48:34

这就是高人的书法!!!
作者: qsxlyg    时间: 2005-10-12 17:44:57

古朴自然,石料也要取他天然的,相得益彰.
作者: 杨晓春    时间: 2005-10-12 22:26:22

太精彩了
堪称法书
但是石头的颜色太俗了
作者: 宛笋    时间: 2005-10-13 09:27:15

拜读,同感!写的不错,设计欠缺!
作者: 步雪堂堂主    时间: 2005-10-13 10:25:07

好字。羡慕得很,如能拥有只字半纸更为乐事!!!!!!!!!!!
作者: 厦门刘涛    时间: 2005-10-13 23:14:13

有些何子贞的味道
作者: 天下行者    时间: 2005-10-13 23:43:55

字好!
作者: 如水居士    时间: 2005-11-12 20:17:00

喜欢得很!
作者: 寿北布衣    时间: 2005-11-15 20:47:56

先下载了学习,墨迹发出后再学习!
作者: 无无名    时间: 2005-11-21 10:37:32

好,学习!!!!!!!!!!!!!1
作者: 大然    时间: 2005-11-22 12:04:19

有幸瞻仰到,真是我的福气!
作者: 一层平面图    时间: 2005-11-30 15:37:51

书法 是好
但是这石头的颜色实在太土了
作者: 一万伏斋    时间: 2005-12-2 19:47:33

好字,文章也好,能读通就行俩,别和旧八股叫劲,潘先生的字也是张迁7分,石门1分,何子贞2分罢了.
作者: sbjmaya    时间: 2005-12-27 13:34:12

隶书精品!

其他不计!
作者: 八行斋主人    时间: 2005-12-28 11:20:49

潘师不愧名家手笔,精到之极,学习榜样
作者: 野风已逝    时间: 2006-1-18 11:00:25

精品,参拜再三
作者: 凡不高    时间: 2006-1-21 11:27:13

潘先生那么好人 他肯定会发出来的
到时候再拜读   哈哈
作者: zhongpu    时间: 2006-2-8 11:44:59

祝贺潘老师,把张迁进一步发扬光大!
难得一件的隶书精品!!!!!!
真是名家手笔,气质不凡
得汉隶之精髓,潘师好手段!
作者: 三江居士    时间: 2006-2-11 21:58:09

深行汉人之精髓,
格调高古、淳厚。
作者: 鸿都门客    时间: 2006-2-14 13:31:01

今夕何夕? 又见汉人浑噩之意?
作者: 朱振华    时间: 2006-4-13 13:43:25

真是好书法!!!
作者: 段遇    时间: 2006-4-13 22:35:47

文字是写了扫描然后电脑做的效果吧,颜色不好看,石头也是
作者: 羊羊    时间: 2006-4-15 12:23:14

好书法!!!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