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新临的石门颂,请潘老师指正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09:05:53     标题: 新临的石门颂,请潘老师指正

1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09:07:39

2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09:10:41

写完后,把笔一放掉,才觉手指很僵硬,不知老师您是否有此感觉?还是我拿笔方式不对。手指捏的太紧。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09:12:07

写好,还有点墨,就用小楷在空档中写了章草,瞎写八写的
作者: 铁山老叟    时间: 2005-7-25 09:49:26

得其形,未得其神。从用笔看,不易写石门,写曹全较适合。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10:12:08

谢谢铁山老,就我目前而言,只能是求形似而已。既得形似,我想我会在神上下功夫。就是不知用笔还有哪些待改进。
作者: 铁山老叟    时间: 2005-7-25 10:46:18

石门用笔有篆意,行笔沉稳,结字大开大和,恣意奔放。陆维钊老汉研究较深,去问他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11:33:13

先生幽默,陆老是我崇敬的偶像,惜仙逝多年,如何去问他?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5-7-25 11:54:02

潘师说运笔要中正圆劲,个人以为还是要从中锋入手,可以少走弯路.到线条能圆劲厚了再放开不迟.
兄的有些线条显直白单薄.
与兄共勉
真羡慕你与潘师同在上海.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12:14:40

谢谢书疾兄点评,兄的
紧而不僵,送而不懈正解我此时困惑。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25 14:05:17

看过。

先谢谢二位网友的参与和赐教!

清华北大仿习《石门颂》未久,第一步要做的是力求用笔到位仿形准确。在诸多汉刻中,《石门颂》是用笔保留篆法最多的,也是笔势最为畅达的。先以中锋求点画圆实沉稳,然后再努力加重分量,再求尽势而得大开大合之韵致。

清华北大现在尚在起步之时,首要的是能笔正锋正,第一步先尽全力使点画能圆。能中锋并可以使得上劲,那么以后再求其余才不会落空。书虽小道,亦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5 15:50:51

潘师说之有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为好。谢谢潘老师!
但我觉的最近虽写不多,但下笔已使得出力,线条也似圆厚有物了。不知然否?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5-7-25 21:47:04

下面引用由清华北大2005/07/25 03:50pm 发表的内容:
潘师说之有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为好。谢谢潘老师!
但我觉的最近虽写不多,但下笔已使得出力,线条也似圆厚有物了。不知然否?
清华能常在潘师身边犹如上清华北大令人羡慕,平时与师交谈的一些细节稍加注意也大有所得,望多看、多听、多想。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5-7-26 08:29:02

下面引用由不系归舟2005/07/25 09:47pm 发表的内容:
清华能常在潘师身边犹如上清华北大令人羡慕,平时与师交谈的一些细节稍加注意也大有所得,望多看、多听、多想。


是啊是啊,每天都咽口水数升.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5-7-26 16:37:06

潘师所言极是,清华兄结字似还嫌拘谨,更有未稳处,当先于此处着力。行笔虽已入纸,然僵而乏神,以我的经验,这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有改观。
师兄说得是,潘师一言,常需我们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实践、领悟,此意我亦曾向潘师提起。
前段时间忙写论文,连江湖都来得少了。今天终于论文杀青,望潘师和师兄恕我渎职之过:)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5-7-27 07:55:35

僵而乏神,大概是行笔慢,刻意求形似的原因,目前也只能慢行笔。逐渐加快吧。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5-7-27 08:46:40

我也学习了。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