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旧临石鼓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38:04     标题: 旧临石鼓文

此十数纸也是近日检出,后署“丙子冬”,为1996年底,至迟1997年初所临。我临石鼓文主要在大学读书时期,约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此临时放下已久,偶尔拿起,或与当时正编《中国书法全集》的弘一法师分卷有关。《石鼓文》也是李叔同用力甚多得力亦甚多者,据说当年吴昌硕见李所临,叹为“他年君写猎碣当出我上”!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0:19

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1:09

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2:02

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3:05

4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3:46

5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4:30

6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5:04

7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5:36

8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6:12

9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6:48

10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7:32

1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8:09

1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8:50

1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8 09:49:29

14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7-8 10:08:16

[这个贴子最后由宾南在 2005/07/08 10:11am 第 1 次编辑]

吴昌硕早期临写的石鼓文,还是比较平和的,
晚期写法,特点鲜明,习气渐生。

吴昌硕以后,
世人大约只知道有吴昌硕式样的石鼓文,
而石鼓文原文特点,为之淹没。

是吴昌硕厉害,还是世人跟风厉害?或者,还是吴昌硕弟子厉害?
呵呵,是值得仔细想一想的了。

潘老师此作使人眼睛一新,
可以称为是:对石鼓文的“另一种解释和阐发”。。。

作者: 梅月池主    时间: 2005-7-17 17:48:00

高,学习了。
潘师是七七、七八级的吗?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18 13:39:25

下面引用由梅月池主2005/07/17 05:48pm 发表的内容:
高,学习了。
潘师是七七、七八级的吗?

77级。
作者: 江湖浪人    时间: 2005-7-29 18:39:46

!
作者: 童德昭    时间: 2005-8-4 17:06:44

潘派石鼓,别开生面。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8-5 13:46:21

下面引用由童德昭2005/08/04 05:06pm 发表的内容:
潘派石鼓,别开生面。

欢迎并谢谢光临!

书虽小道,分寸之进亦难甚难甚,所评何敢何敢!
作者: 如是我闻    时间: 2005-8-8 15:12:50

石鼓文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之古意,吴氏一出提升了石鼓文的地位,后人难以超越也就非常正常了。
作者: 山谷秋人    时间: 2005-8-8 21:12:42

潘老师,您临写的一般般,没笔力,许多字太弱,甚至有不少字的结构也没掌握好。
作者: 苦乐潜行    时间: 2005-8-13 13:35:01

有点意思 笔软欠苍 一字便解秘章 发的太多 大同小异
作者: 看山看水    时间: 2005-8-15 09:14:06

欠苍,秘章?.......用词怪玄的.
作者: 安吉祝嚞    时间: 2005-8-15 15:34:25

潘老师之石鼓,以原帖上取法为主;学习了!!!!
作者: 淼淼儿    时间: 2005-8-15 17:11:51

下面引用由如是我闻2005/08/08 03:12pm 发表的内容:
石鼓文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之古意,吴氏一出提升了石鼓文的地位,后人难以超越也就非常正常了。

韩愈<石鼓歌>之后,代有高人对<石鼓>歌咏题赞,这是文人诗人对<石鼓>古意的解读;南京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临<石鼓文>,天真烂漫,境界或在吴昌硕之上,这是书家画家对<石鼓>的笔墨阐释.怎么能说"吴昌硕之前,无人能解读其中古意"呢?眼界不开就枉发议论,是目下许多人的通病.
作者: 墨趣堂主    时间: 2005-8-17 16:53:16

老师可不可以给我题个斋名.
"墨趣堂''
河北省通信公司献县分公司
周松
031713111766088
作者: 澄斋主人    时间: 2005-8-19 02:00:15

呵呵.俺喜欢
作者: 林启奖    时间: 2005-8-20 10:55:57

潘老师好像是将汉金文的笔意来临写石鼓文,不知对否?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5-9-6 19:22:42

下面引用由墨趣堂主2005/08/17 04:53pm 发表的内容:
老师可不可以给我题个斋名.
"墨趣堂''
河北省通信公司献县分公司
周松
...

真的能请潘老题斋名么
您要是排在第一位
小弟排第二了
“耕砚堂”
只愿不会让潘老太过为难
作者: 何三    时间: 2005-9-7 06:51:59

下面引用由淼淼儿2005/08/15 05:11pm 发表的内容:
韩愈<石鼓歌>之后,代有高人对<石鼓>歌咏题赞,这是文人诗人对<石鼓>古意的解读;南京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临<石鼓文>,天真烂漫,境界或在吴昌硕之上,这是书家画家对<石鼓>的笔墨阐释.怎么能说"吴昌硕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可否发帖来分享?
作者: 静波    时间: 2005-9-13 00:01:01

先生多年前所临石鼓为泛泛之作,无可论其高妙之处。静波斗胆,然为倾出肺腑之言也。先生见谅!
作者: 步雪堂堂主    时间: 2005-9-13 00:39:37

[这个贴子最后由步雪堂堂主在 2005/09/13 00:47am 第 1 次编辑]

     东坡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顺祝江湖闲人如吾未寝者中秋一乐!
作者: 吞墨斋主    时间: 2005-9-27 15:51:50

学习了!!!
作者: 万里独行    时间: 2005-10-2 13:52:34

上大学的时候写的,当然还比较稚嫩和生疏阿,不过倒有点诏版的味道。
作者: 萧风    时间: 2005-10-2 16:13:54

旧临认真,颇显石鼓活力!
别有洞天。

作者: dzl    时间: 2005-10-29 18:03:05

学习了
作者: 墨鱼    时间: 2005-11-16 15:25:08

书写过程中笔毫是否少调整,像用排笔或点水笔写成。
我觉得潘师的款字蛮有吴昌硕味,是吗?我很喜欢。
作者: 狼朗    时间: 2009-4-30 21:50:45

太好了
保存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09-4-30 22:53:57

弘一马一浮 潘良桢 方爱龙 98.00  

网上有刘正成签名售
一定要买一本
作者: 啊会    时间: 2009-6-19 15:47:40

取其神
作者: 傲立风霜    时间: 2010-7-16 22:27:05

看不大懂
作者: 刘平原    时间: 2011-8-16 17:13:45

顶一下,
又学习一遍,
体会一下“笔道收紧”。
作者: 无为轩主人    时间: 2011-9-24 18:23:13

作品很不错
作者: 敦煌之行    时间: 2012-1-28 13:12:56

事非经过,养眼。
作者: 傲寒    时间: 2012-6-30 13:27:34


作者: 吴湖    时间: 2012-9-6 10:22:13

傲寒 发表于 2012-6-30 13:27

作品不错,欣赏欣赏。
作者: 董和森    时间: 2012-11-9 19:06:40

方圆结合妙哉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