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小记上海沈尹默论坛之行与潘良桢老师短暂的亲密接触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42:07     标题: 小记上海沈尹默论坛之行与潘良桢老师短暂的亲密接触

平和儒雅     大音希声


                      ——小记上海沈尹默论坛之行与潘良桢老师短暂的亲密接触

                                          郑长安

    6月18日上午,在上海虹口图书馆参加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沈尹默论坛活动时,在三楼的报告厅门口看到潘良桢老师一如网上带着亲切的面容,精神很好,心情非常激动。就递上个人的书法小册子,请潘老师指点。因临近开幕式,潘老师没有来得及细看。
    上午的论坛由戴小京副主席主持,大会安排发言的都是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台湾的傅申先生、上海的潘良桢老师、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叶鹏飞馆长等等。潘老师发言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部分年青人否定沈尹默而发的感慨之言、心得之言,他是崇敬沈先生的,高度赞扬沈先生为中国书法复兴所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下午由沈培方先生主持,我发言的题目是《沈尹默、白蕉书论比较研究——兼论书法品评标准的时代性变迁》,按照大会规定在10分钟内发言完毕。随后,中场休息。
    此时,我见到潘老师双手各提一个装有沈尹默书法精品集和会议论文的材料袋慢慢走出会场。我主动过去,帮潘老师提一下,毕竟两个袋子还是很沉的,也心怀真诚,想听听潘老师对我刚才的发言提点意见。
    在三楼楼梯口的凳子上,潘老师拿出另外一副观看近距离文字的眼镜戴上,非常认真的看了我的书法小册子,并和蔼可亲地问了我学习书法的经历以及主要的取法对象,我一一作答。潘老师表扬了我读书读的仔细,对沈尹默、白蕉的书论有了解、有体会。听到我起手学习集王字圣教序,后写米芾、东坡,再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和二王阁帖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轻人还是要多尝试,并打比方说,年轻时一定要做加法,老年时只是因为生理原因才不得不做减法。试想,一个人有万贯家财才可以散,如果他只有很少的钱,谈什么减法呢?又说道,沈尹默先生教他们写字时候,起手是临褚遂良的《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而不是《圣教序》还是有深意的,沈先生临写的《颜真卿告身帖》工夫深厚,十分精彩的。希望我多临写,可以写写隶书、篆书等等。对很多人认为沈尹默在重庆时的字更精彩,潘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沈先生80岁以后的作品达到了化境,心手真正自由了,浑厚苍劲起来,并要我仔细体会一下沈尹默精品展的原作风神。
    我怕打搅潘老师时间,又因为潘老师经过了一个上午和半个下午的久坐,加之前些天他专程赴温州为函授班同学讲学,所以身体有些疲乏。我就帮潘老师提两个袋子送下楼,听闻潘老师的家离开会地点不远,大概十分钟左右的行走路程,就送潘老师回家。潘老师一路上言传身教,认为30岁到40岁的学书者可塑性很大,在话家常式的亲切交谈中,我感受到儒者的风度和平和的人格,心中敬仰无比。
    走了一半左右的路程,天公偏不作美来,又稀里哗啦下个不停,因为我没有带伞出来,潘老师坚决不让送了,至此我方回会议室继续聆听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19日上午9点,到海伦路的沈尹默故居参观,又亲身感受了这个那个氛围。要特别感谢的是沈尹默先生的侄女、82岁的老人,为我们一行特意开放了她现在的住处二楼——沈尹默先生当年的书房让我们参观,我怀着朝拜的心情,看到了数幅沈先生的精品,真迹令人震撼,让人眩晕,我第一次亲睹沈先生的真品,方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他构建中国书法笔法论体系的伟大与实践的精深。非常荣幸地是我在沈尹默先生的书桌旁,他曾经多次坐过的凳子上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
    10点到上海美术馆参观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精品展,煌煌巨制、蔚为大观。只有这样的亲历机会,才不至于人云亦云,迷失在对沈尹默先生的评价喧嚣之中。因为这次展品,大都是从上海各界以及私人手中征集的,不准拍照,留下深深的遗憾。行书、草书、小楷、中楷、大楷、临摹汉隶、临王羲之兰亭序、临杨少师神仙起居帖、临米芾帖都是精彩无比的,有些可能是因为眼疚之因,而有些迟滞,更多的还是气象不凡、生动精彩,让我最激动的有临米芾帖、私人信件、小幅随笔之类的作品。笔法、笔势、笔意的理论是如何与实践达到交融无碍的境界的,观真迹才有大启发、大感触。
    最为可惜的是,因我思虑不周,没有能与潘老师合影,期待以后能有机会弥补此憾。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2 12:34 编辑 ]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1:59

下面发些图片,请潘老师和各路英豪指正。



在沈尹默论坛上发言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2 10:01 编辑 ]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2:37

在沈尹默故居留影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3:24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3:56

杜甫饮中八仙歌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5:59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6:30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7:06

苏轼文节录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09:58:10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10:00:57

孙逖诗一首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2 10:02:37

白居易暮江吟
作者: 宇宙书协领导    时间: 2011-6-22 10:05:40     标题: 回复 3# 长安居士 的帖子

你的屁股坐错地方料~~
作者: wuwei    时间: 2011-6-23 02:20:59

字写得不差!
可这标题:
   小记上海沈尹默论坛之行与潘良桢老师短暂的亲密接触

却有借沈、潘发帖之嫌!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08:24:25

回复宇宙书协领导
只是期望能沾点沈先生的气息吧,崇敬使然,非敢有其他非分之想,呵呵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08:30:09

回复wuwei先生

感谢对拙字的评价,
借沈、潘发帖之嫌,你一说,
呵呵,倒真有这个味道

标题是实情叙述,只不过夸张了些,起个吸引眼球的题目倒还在其次
又,只因我第一次在江湖发帖,也想让江湖好汉多指点一二,
能得全局置顶,真是意料不到的事情
作者: 放下便是    时间: 2011-6-23 09:04:26

精彩,含蓄内敛,真气充盈。
作者: ybzhan    时间: 2011-6-23 09:14:55

长安老师好!多谢光临发帖!
作者: hhjjzz562400    时间: 2011-6-23 09:34:32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0:32:26

精彩,含蓄内敛,真气充盈。

如此评价,愧不敢当啊!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0:37:40

长安老师好!多谢光临发帖!

叫长安吧,相比于众多好汉,我还是始终怀着学生学习的心态来到江湖的,虽然我的职业是教师。

平时都是潜水员,这次有感于潘老师的儒雅、平和以及诲人不倦的精神,才有此小文。到潘老师工作室来,作一汇报,也是应该的。

还请批评指正啊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0:50:43

回复19楼

能得沈老亲传,是学习书法者的无上荣耀。
沈老对帖学书法发展的丰功伟绩必也将被历史所证明,这一点我坚信着,并且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沈老的评价会愈发客观,还原历史情境中的一个筚路蓝缕、金针度人、臻于化境的形象。
读沈老的文章,我感到他是平淡的,是善于讲方法的,可谓循序善诱
读他的法书,则更感到他是雅正而端严的,气息这个词,只有面对真迹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3 12:12 编辑 ]
作者: 文吾    时间: 2011-6-23 12:58:00

学问代代传,潘老师正是这条链中的一环。
但我们这一代还有什么再往下传?
作者: 追墨人    时间: 2011-6-23 13:53:59

18号上午下暴雨,我都没敢出门。沈尹默的作品集都没去领 浪费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11-6-23 14:59:30

这次“沈尹默论坛”是一场关于我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 沈尹默先生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论题是书法而兼及其他。由上海市文联联手虹口区文化局举办,具体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暨虹口区书法家协会承办,会上宣布成立了“沈尹默书法艺术研究会”。与此同时,举办了为期六天的“沈尹默先生书法精品展”。这是希冀联系、动员、团结国内外人士对 沈尹默先生展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的第一步所作工作。《沈尹默全集》也正在积极收集资料和紧张的编辑工作中。争取在2013年, 沈尹默先生诞辰130周年时能够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成果。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6:23:58

感谢潘老师的回帖,也期待沈尹默全集能早日出来。
此次上海之行,能得潘老师指点,真是十分荣幸。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6:28:02

学问代代传,潘老师正是这条链中的一环。
但我们这一代还有什么再往下传?

我觉得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与忧虑,
“后之视今,也犹今之视昔”,羲之早已发过感叹。
今之于古,与后之视今,也会有历史的传承,虽然我不能明确说出这里面有哪些内容,

我对此怀有信心,会有好东西留给后人的
作者: 林之光    时间: 2011-6-23 16:29:14

极为赞赏!
[attach]1885879[/attach]

(发帖不忘练字,工拙在所不计也)



[ 本帖最后由 林之光 于 2011-6-23 17:57 编辑 ]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3 16:29:37

回复24楼

作品集没有领,是个小遗憾

如果精品展没有前去观瞻,才是个大遗憾啊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3 16:31 编辑 ]
作者: 听梧阁    时间: 2011-6-23 18:19:44

一二三楼是主题,后边是夹带私货,这样的私货多多益善

私货冲淡了主题,主题也应该补齐才能交卷
作者: 能飞的鱼    时间: 2011-6-23 20:22:55

期待沈先生的全集早点出版。
作者: 李瑞云    时间: 2011-6-23 21:56:55

长安的文章与书法好久未见,今日拜读受益很多。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11-6-23 22:15:55

长安兄
不妨把你的论文也发来
让高手指点,低手学习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11-6-23 22:17:32

原帖由 东海 于 2011-6-23 10:17 发表
看到楼主坐在沈老桌前,
又见沈老写字台(书桌),
感慨万端。
因为当时我年龄小,
感觉那写字台很大。
仿佛记得当时书柜,
不是这样的,
而且上面放的书也不同。
我记得沈老在电台作书法讲座,
关于书法学 ...


是大名鼎鼎的杨光老师吗
怎么网名改成东海了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09:06:03

(发帖不忘练字,工拙在所不计也)
谢谢你的赞赏,
对先生发帖不忘练字,工拙在所不计也我也十分佩服
回复一个贴,写出来,还要拍照,再调整发帖效果,所需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于此可见先生心态之悠闲,令人羡慕
先生的书法也很畅快,学习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09:25:00

谢谢听梧阁总版主的回复,
主题与私货,确实是应以主题为主。
关于举办沈尹默论坛之事,潘老师也作了说明。
我补充一下,因为主办方只发了会议议程,对一些背景等情况都没有印发出来。以下所说,是我的感受,如有错误也在我,与主办、承办单位无关。

举办“沈尹默论坛”是为了纪念沈尹默逝世40周年暨由沈先生倡导而成立的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前身—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50周年,与此同时,上海书协等单位广泛征集了沈尹默先生的作品而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迄今为止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精品展,时间是6天,截止6月20日为止,并出版了《沈尹默精品集》,部分精彩作品没有收录的原因我估计是作品的现在拥有者不同意出版,这也是个遗憾。
论坛是主要研讨沈尹默先生的学术讨论会,应征论文从现场宣读的情况看,书法还是大头,我估计应该占90%以上,对沈先生的古诗词、白话诗、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没有太多学者关注的状态,这也是个引起我注意的现象。
在论坛上宣布成立了“沈尹默书法艺术研究会,并初步就编辑《沈尹默全集》工作作了简要通报。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09:30:43

谢谢瑞云老师光临,还请您多批评、多指正。
徐州四年,得您帮助甚多,至为感谢。
现在看到您的书法高考班通过率始终高居98%以上,益发感到
李老师不单是书艺高妙,
授人以渔、金针度人之法更是惠及众多学子,
为他们能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

[ 本帖最后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4 09:32 编辑 ]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09:32:24

回复31楼

我也希望能早日见到沈先生全集出版,惠及书人
作者: sswaa    时间: 2011-6-24 09:35:40

我觉得,沈尹默先生最伟大之处,

是有教无类,从北大时期的顾随到60年代的书法学习班.

沈尹默先生是有"大教育"观的爱国学者.

从北平大学校长、河北教育厅厅长的经历可见。

书法教育只是其一,他的抱负应远不止于此。

但无论在民国还是49年后,他都未能充分实现。

这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09:50:56

回复石门汉子

论文现在还不好发出来,因为主办单位正在编印论文集,此点请见谅

我简要把论文概述如下,请江湖好汉多指点:

                            沈尹默、白蕉书论比较研究
                      ——兼论书法品评标准的时代性变迁
                                      郑长安
     摘要:沈尹默、白蕉对笔法、执笔法、永字八法、法与势等帖学书法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代表二人书论核心思想的笔法论和书髓论,二人以其帖学书法创作的高度和深度,开启了帖学书法在当代的复兴之路。对沈尹默、白蕉书法评价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书法品评标准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主题词:沈尹默 白蕉 书论  品评
                                            一
    沈尹默通过自身书法实践的体会和研读古人书论的精髓,对帖学书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整理、总结和提炼了笔法、笔意、笔势等帖学书法的一系列重要概念,特别是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上述精辟的见解撰写成文,对弘扬帖学书法、恢复帖学书法传统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正是由于沈尹默在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地位和精湛高妙的书法创作,在上海形成了以沈尹默为中心的弘扬帖学书法的群体,影响力也由上海而辐射全国,奠定了帖学书法在当代全面复兴的坚实基础。《书法十讲》、《云间言艺录》是白蕉书论的精华部分,具有与沈尹默书论相提并论的资格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
    沈尹默、白蕉作为同处于上海的共同致力于弘扬帖学书法的中坚人物,他们在书论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因取法的不同、性情的差异造成的观点相异和侧重点的不同。
    1、笔法
    沈尹默将笔法视为书法中不可不恪遵的唯一根本大法,并认为笔法本来就在字的本身一点一画中间自在地存在着,不可因不可革、不可损不可益,其观点之鲜明、态度之坚决,都是毫无回旋余地的。他通过抓住帖学书法的关键——笔法这个纲,一一理顺了执笔法、永字八法、法与势等涉及帖学书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与沈尹默一贯重视笔法不同,白蕉认为笔法只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含在运笔之中。他认为笔法和墨法是属于运笔范畴,笔法的重点所在是使转,而使转与筋骨密不可分,又因为笔力是产生筋骨的重要原因,故而笔法与笔力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到了建国以后,白蕉关于笔法的观念在继续深化原来核心观念的同时,也受到了沈尹默关于笔法理念的影响,白蕉对笔法的理解与沈尹默最重要的相异之处就是白蕉认为笔法还结合这作者的思想感情,沈尹默书风与白蕉书风的最大不同并不是“法度”与“韵致”之争,而是恰恰隐藏在“法度”与“韵致”背后的情感的收敛与放纵的取舍不同。
    2、执笔法
    沈尹默是主张执笔五字法的,主张“指司执笔,执欲其死。死始能把握得笔,以固其备。腕司运笔,运求其活。活始能控纵得笔,以神其用。”认为前人“回腕高悬”之说是不正确的,李煜的“七字法”也是不足为据的。
    白蕉对执笔法的理解依然有别于沈尹默,他认可李煜的“八字法”,并对“擫、压、钩、揭、抵、拒、导、送”八个字进行了详细解释,比起沈尹默所说的李煜“七字法”多了一个“拒”字,白蕉对“拒”的解释是“中指勾笔,由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白蕉认为执笔法并不是非此即彼、毫无通融余地的。最大的不同是沈尹默不赞成转指的,主张指在执笔过程中是不动的、是静的,所谓“如上所说各尽职,永不转动成一体。”而白蕉则认为指在执笔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动,不能把“死指”机械地认为就是不动的,这个观点在白蕉后来认可沈尹默五字执笔法后依然没有改变。
    3、永字八法
    沈尹默高度肯定永字八法对帖学书法学习的作用,强调永字八法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点画的圆满、二是强调行笔时要笔笔中锋。这与白蕉强调永字八法的重点在于“力”是有着深刻地差别的。白蕉对永字八字是在肯定的同时更带有否定的意味,认为笔法不是玄妙复杂难以明白的事情,只是后人死守拘泥前人规矩,方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4、法与势
    法与势在书法中的地位孰重孰轻,也是比较沈尹默、白蕉书论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沈尹默始终强调笔法核心地位的不可动摇,势的运用必须是在合乎法、活用法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
    白蕉关于“法”与“势”的理解是不同于沈尹默的,如果说“法”在沈尹默的视角中是处于永恒的核心地位,不得变易的话,那么白蕉对于“法”的理解就是趋于灵活的,白蕉强调必须将“法”予以变化,并且更关注以势和气息等“法”之外的因素。
    5、笔法论与书髓论
    笔法论与书髓论分别是沈尹默、白蕉书论的精华和重点所在。笔法论的核心是强调笔法对书法具有根本大法的作用,其它的书法因素只能是在掌握笔法的前提下,方才具有讨论和研究的价值。
白蕉的书论核心思想是书髓论,他认为书髓是书学上的最高修养,是千真万确、妙而非玄的,书髓就是心境、性情、神韵、气味与学识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
                                             三
    时代的变迁给“法”、“韵”等帖学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尽管沈伊默、白蕉二人都同样弘扬、推崇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但由于他们对帖学精神理解和实践的着重点的不同,也给现当代评价二人书法的变迁埋下了伏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11-6-24 10:37:09

原帖由 能飞的鱼 于 2011-6-23 20:22 发表
期待沈先生的全集早点出版。

目标——2013年。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11-6-24 10:46:47

原帖由 长安居士 于 2011-6-22 09:52 发表
在沈尹默故居留影

沈先生的书房,
大致格局按原样陈列,
书架上的书则非复当年,
就是2007年 沈先生故居修缮后重新开放时也不同于此之所见。
当年 沈先生的书还有很多是放在底层进门走廊靠墙的架子上的,
似乎近于日本人那样,
这可能一则书多只能如此,
二则也许与 沈先生有曾经留日的经历有些关系。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11-6-24 11:03:21

原帖由 文吾 于 2011-6-23 12:58 发表
学问代代传,潘老师正是这条链中的一环。
但我们这一代还有什么再往下传?

时光流转,
半个世纪过去了。
当年直接受惠于 沈先生的后辈,
年长的有不少去世了,
年少的也都进入老年了。
文吾网友所说使我愧煞!
老辈对我们曾经寄予很大希望,
我们做得如何?
学问才艺都只至多“半瓶水晃荡”,
真是愧对前贤!
所欣现在的年轻一代眼界开拓,
信息渠道畅通,
吸收能力大长,
综合素质提高,
所以确乎不乏年轻才俊,
他们是可以也一定会有人大有作为的!
问题是现在社会充斥着浮躁,
年轻人聪明者不乏其人,
能够沉潜者看来难得。
若能聪明沉潜兼得,
岂非大有希望的一代?
作者: 文吾    时间: 2011-6-24 11:26:59     标题: 回复 44# 潘良桢 的帖子

潘老师的学问人品都是有目共睹的,无愧于这个时代。
我是七零后一代,目前物质条件的确不错,然而大风气却对做学问不利,诱惑太多,学人往往失去风骨。这正如被强暴失贞不好,但被利诱失贞更可耻。而且我觉得大学问要经历大逆境才能修炼得,如凤凰在烈火中涅磐。
作者: 梦汉唐    时间: 2011-6-24 14:11:50

沈老的传承?看看当下一批所谓的挂着“沈老传人”的人,扪心自问一下,到底传承了沈老的什么?
就如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个人,全都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到最后,真正传承马列主义的有几人?
作者: 鹿含花    时间: 2011-6-24 14:19:33

原帖由 梦汉唐 于 2011-6-24 14:11 发表
沈老的传承?看看当下一批所谓的挂着“沈老传人”的人,扪心自问一下,到底传承了沈老的什么?
就如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个人,全都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到最后,真正传承马列主义的有几人?

幸也不幸,不幸也幸!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15:45:05

感谢潘老师再次光临,
若能聪明沉潜兼得,
岂非大有希望的一代?
可见,潘老师对此也是怀有期望的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15:54:16

传承的问题,我还是认为
大可不必担心与失望
有古人的真迹在,必有切入处,沈先生不也是自悟的吗?
何况现在的条件比之沈先生当年不知要好多少倍
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像沈先生那样醉心于斯,
并以一辈子来感悟、锤炼、升华
这一切既是时间的问题,更是个人的问题
环境当然很重要,自身的心境就更重要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16:03:31

回复48楼

感谢对拙文的评价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4 16:04:46

明后两天,要带孩子出去玩,不能上网
如有好汉回复,周一再致感谢
再次感谢潘老师、各路好汉的回复,
感谢置顶,使得小帖能有超过2000的点击,心中欢喜
作者: xk0380    时间: 2011-6-24 16:33:26

学习!
作者: 有马可行天下    时间: 2011-6-25 01:04:28

好字
作者: 墨园    时间: 2011-6-25 10:06:16

原帖由 文吾 于 2011-6-24 11:26 发表
潘老师的学问人品都是有目共睹的,无愧于这个时代。
我是七零后一代,目前物质条件的确不错,然而大风气却对做学问不利,诱惑太多,学人往往失去风骨。这正如被强暴失贞不好,但被利诱失贞更可耻。而且我觉得大学问 ...


偶是八零后一代, 目前物质条件诱惑太大,然而我们这一代的信仰缺失,诚为可怕,大学也失去风骨.....连清华都 "真维丝"了...是不是还要"杜蕾丝"?迷茫......
作者: 王学明    时间: 2011-6-25 23:30:48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7 11:22:37

原帖由 xk0380 于 2011-6-24 16:33 发表
学习!


还请多指正啊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7 11:23:16

原帖由 有马可行天下 于 2011-6-25 01:04 发表
好字


也请多批评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7 11:26:26

原帖由 墨园 于 2011-6-25 10:06 发表


偶是八零后一代, 目前物质条件诱惑太大,然而我们这一代的信仰缺失,诚为可怕,大学也失去风骨.....连清华都 "真维丝"了...是不是还要"杜蕾丝"?迷茫......


确实如此,但心中还要有梦想啊
诱惑太大,信仰缺失,其实

每个时代都会有诱惑,对当时人、当事人来讲,恐怕都会有此感叹
作者: 长安居士    时间: 2011-6-27 11:27:11

原帖由 王学明 于 2011-6-25 23:30 发表
谢谢,还请多说说
作者: 梦汉唐    时间: 2011-6-27 11:54:59

前几天看不到图片,今天终于可以看了。
楼主的字有文气,不易。
失在笔势偏弱,乏振迅之姿。
作者: 听梧阁    时间: 2011-6-27 13:38:58

一段八卦帖,留个记号

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 ... p;extra=&page=3
作者: 北居    时间: 2011-7-26 08:32:06

宇宙书协领导称谓不错


楼主学有得,不同时流。

[ 本帖最后由 北居 于 2011-7-26 08:33 编辑 ]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