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新临《邸元明碑》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44:54     标题: 新临《邸元明碑》

去岁末得北京《书法杂志》2004年第三期,喜见刊有北魏《邸元明碑》,为前未之闻见者。近以每日一二纸临写一通,日前写竣,得二十来纸。此发三纸日课,以为汇报。

玉扣纸,文港产仿古玉兰蕊笔,端砚,艺粟斋制“铁斋翁书画宝墨”。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46:54

选全图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50:15

选全图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52:53

选全图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54:29

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0:56:17

局部2
作者: 杨红业    时间: 2005-3-27 20:56:32

潘师临书起笔,行笔和收笔都很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00:21

局部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02:51

局部4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05:56

局部5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07:19

局部6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09:11

局部7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10:42

局部8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15:26

局部9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17:15

局部10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18:59

局部1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20:11

局部1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21:05

局部1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22:41

局部14

作者: 烟雨楼    时间: 2005-3-27 21:23:49

^!^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7 21:27:07

局部15
作者: hxs8731035    时间: 2005-3-27 22:08:41

潘老师临得硬朗古拙,极有乃师王瑗仲先生北碑之神韵/读之精神为之一震,真大手笔也.
作者: 行者→羿    时间: 2005-3-27 22:22:05

????
作者: 行者→羿    时间: 2005-3-27 22:33:05

说实话,临的很差劲,一点也不精彩。
但是对此说好话的多,对于书法不太了解我的不禁困惑了。。。。
难道我审美另类么?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5-3-28 09:48:09

下面引用由行者→羿2005/03/27 10:33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书法不太了解我的不禁困惑了。。。。
难道我审美另类么?


您需要的是时间
多想多看多写

作者: 一道    时间: 2005-3-28 09:52:37

巴适(好的意思)
作者: 煽人    时间: 2005-3-28 11:46:29

跪观之!崇拜!!
作者: strongfat    时间: 2005-3-28 14:48:58

很好的质感。
有规律的轻微抖动,虽然有效果,但看起来不够自然。
不知潘老师有何高见?

作者: 杨红业    时间: 2005-3-28 16:17:32

特别是题款很有章草的意味,古意盎然,质朴而耐人寻味.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3-28 20:56:52

下面引用由strongfat2005/03/28 02:48pm 发表的内容:
很好的质感。
有规律的轻微抖动,虽然有效果,但看起来不够自然。
不知潘老师有何高见?

说来见笑,那轻微抖动并非我加意为之,乃是患风疾之后的不由自主!我自己明白,有的地方尚不坏,有的抖动得不是地方。我在努力控制。有时能大致控制,有时不能完全控制。

我在初患病未得治疗时,发觉写钢笔字都颤抖,顿悟年轻人有意学老书家的“颤笔”实在是大可不必的误举。
作者: ylli    时间: 2005-3-29 00:07:38

潘老师可是乍遇异人?
方圆中有些很微妙的东西。

作者: strongfat    时间: 2005-3-29 10:03:18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3/28 08:56pm 发表的内容:
说来见笑,那轻微抖动并非我加意为之,乃是患风疾之后的不由自主!我自己明白,有的地方尚不坏,有的抖动得不是地方。我在努力控制。有时能大致控制,有时不能完全控制。
我在初患病未得治疗时,发觉写钢笔字都 ...

原来如此!潘老师确是实在人,难得。
只是有些可惜!
再平直再自然一些,神采就会再上一个台阶,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生妄言了,请多包涵。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5-3-29 13:04:08

尝在潘师家拜读此作,较之照片更加墨色焕然神采奕奕:)
作者: 吾非鱼    时间: 2005-3-31 22:34:28

不知潘老用的啥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1 20:47:23

下面引用由吾非鱼2005/03/31 10:34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潘老用的啥笔~~~~~

关于此临所用材料和工具,我在第一页已经作过简单介绍。承问所用笔,可稍详说。此乃是ybzhan君春节回家时,特地到离家不远的江西文港去看看那已经堪称“笔乡”的地方。那儿笔价大多不高,所以买了不少笔。节后返校,来我这里给了各色笔共几支。此临所用者,为羊毫,笔杆上尚未刻字,据ybzhan君说,买时问过,那是“仿古玉兰蕊”。那里的羊毫笔,不像湖笔那样有明显的“颖”,但聚锋收束和弹性都还不错,故虽然是价较廉者,我却觉得好使。
作者: xinrui    时间: 2009-6-22 22:50:27

潘老师能写一篇读帖心得吗?
作者: 柳三变    时间: 2009-7-2 11:51:00

潘师,书艺精绝,为人更是谦虚,实在。
师表楷模. 晚生佩服.
近半年正躲在家里用功,后学愚钝,还不敢拿拙作见明师.
这半年来,在这里学到不少东西.
待到稍有进步后,再上作品请明师指点.
到时,还请潘师劳烦.不胜感激
作者: 远山刀客    时间: 2013-7-23 21:38:28


作者: 蜀人    时间: 2013-8-8 01:10:31

好字,硬朗。
作者: 李四清    时间: 2016-4-25 17:41:28

先生可否提供原碑一观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