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近临汉刻石小品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24 21:06:14     标题: 近临汉刻石小品

全图。

还是试笔,还是那支羊毫小长锋。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24 21:08:31

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24 21:11:27

局部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24 21:12:58

局部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24 21:14:15

局部4
作者: cadba    时间: 2004-12-24 23:29:38



老辣。
作者: 杨近白    时间: 2004-12-28 09:09:57

隶书骨力惊人/
作者: 益与群众    时间: 2004-12-29 21:05:06

有点意思。
作者: cha012    时间: 2004-12-30 15:11:51

我认为还是写的巧
还是不够拙
有点秀气
只是个人见解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2-31 16:06:54

下面引用由cha0122004/12/30 03:11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还是写的巧
还是不够拙
有点秀气
只是个人见解

我是所谓“对临”,尽量贴近原作,所以——

拙不拙,看原作;它拙,我也拙;它不拙,我不拙。

“弄拙成巧”不好,“弄巧成拙”亦非“对临”之旨。
作者: 邓万岁    时间: 2005-1-1 22:42:33

弄拙成巧”不好,“弄巧成拙”亦非“对临”之旨。

作者: 无为轩主    时间: 2005-1-15 20:59:44

学习了.
作者: 蕲阳子    时间: 2005-1-23 10:54:49

别有风情
作者: 李梅儿    时间: 2005-2-17 23:09:55

言之有理,学习了。
作者: 蓝色雨衣    时间: 2005-3-2 12:28:40

高手就是高手!潘先生临得精到,讲得也精到!
作者: 罗伏生    时间: 2008-4-11 18:42:32

只管学习
作者: 如水居士    时间: 2009-5-20 15:05:28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4-12-31 16:06 发表

我是所谓“对临”,尽量贴近原作,所以——

拙不拙,看原作;它拙,我也拙;它不拙,我不拙。

“弄拙成巧”不好,“弄巧成拙”亦非“对临”之旨。

潘师临此风格的作品,韵味更浓。
作者: 环碧堂    时间: 2011-12-30 10:56:18


作者: 劉動    时间: 2011-12-30 13:35:51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