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神五载我姑苏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4:51:58     标题: 神五载我姑苏行

“张充和书画展”第二站10月2日由北京现代文学馆移至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举行。前几天,主要策划人白谦慎自苏州来电,邀我出席开幕式。但是,时正当国庆假期“黄金周”,地正在有“天堂”美誉的旅游胜地,火车票一票难求,尤其当天归程车票更是渺茫。我现在不堪折腾受累,不敢随便出行。直到1日晚间,神五君来电慨允驾车送我,方得作此姑苏之行。虽然我们提前出发,奈何沪宁高速公路拥堵严重,待我们赶到苏州昆曲博物馆,开幕式已经结束,预订的饭店连连电催大家去午宴,我从车内下来,正见老友如云自博物馆大门散出。午宴上,我有幸一睹张充和先生风采,重晤几乎所有的苏州老友,还见到了十年不见的故人如无锡穆棣和南京言恭达、黄惇、孙晓云等。故友重逢,把晤一室之内,相与欣喜无似,诚一时之盛会。下午,白谦慎、华人德陪同参观展览,之后又到在太湖之滨的木渎镇的豪华华宅小坐,然后仍烦神五君送回。归途尚顺畅,而回到上海已是满城灯火灿烂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00:02

前一天阴雨终日,2日突然天朗气清!

因为要参加开幕式,得着正装,我早早穿戴整齐到楼下等车。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04:26

我被安排在与张先生同一桌。

苏州文联主席致祝酒辞。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08:50

张先生高举酒杯向大家致意。

坐在张先生旁边的是她的弟媳。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11:06

我和白谦慎站在张先生身后合影。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14:24

苏州书协副主席,被我称为“苏州花甲小伙子”的敝本家潘振元过来祝酒。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18:57

下午来到昆曲博物馆,开幕式横幅依然高悬。虽则人去台空,但上午的热闹情景我还是想像得出。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21:43

与神五君在做得难得如此古雅的展览海报旁合影。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23:55

在展览入口处。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26:54

看隶书七言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29:39

在那幅有众多名流题跋的有传奇色彩的画轴前,与白谦慎合影。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36:27

与白谦慎、华人德一起细看张先生的小楷。那是一个高只四寸余的小册页。我们还不约而同赞叹学者周策纵的题签。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38:36

小册页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39:49

小册页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41:38

小册页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48:06

字轴局部。其牵丝映带,颇得沈尹老心传。

起首章“半舫”,据谓为张先生负笈北平时在古玩铺购得,以其家有屋似半船也。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52:47

小楷《白石词》手卷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56:25

《白石词》手卷局部2
作者: 晓晓    时间: 2004-10-3 15:57:08

潘、白二师领带相同,约好的吗?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5:59:26

小楷《淮海词》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10:51

手抄小楷《屈原赋》册。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13:42

为沈从文著作题签。
作者: 陈根民    时间: 2004-10-3 16:14:08

行书比沈尹默好,近文衡山。
作者: 陈根民    时间: 2004-10-3 16:17:11

小楷自成一家,
隶书未立典型。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18:29

精印中英文诗集《桃花雨》一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1:10

手写带谱曲词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2:43

带谱曲词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3:55

带谱曲词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7:02

行书条幅1

笔势直逼沈尹老。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7:31

行书条幅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29:49

看毕展品,神五与白谦慎在庭院合影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32:15

庭院檐下,与华人德、白谦慎、神五合影。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34:27

所有照片为随行记者难得糊涂君拍摄编辑。谢!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38:00

下面引用由晓晓2004/10/03 03:57pm 发表的内容:
潘、白二师领带相同,约好的吗?

十多年前,白谦慎为好多朋友带了那种样式的“金利来”。这次我们是不约而同。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6:41:04

再发一张。与沈培方在华宅庭院的鱼池边。亦略见华宅之一角。
作者: 刻舟求剑    时间: 2004-10-3 17:22:59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10/03 03:11pm 发表的内容:
我和白谦慎站在张先生身后合影。
呵,张先生身旁站了两个阳光大男孩,潘师气色大好.

作者: 守望者    时间: 2004-10-3 17:30:37

谢主持!
作者: 逍遥游    时间: 2004-10-3 17:50:07

图文并茂,观者如躬临盛会!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3 18:08:47

下面引用由刻舟求剑2004/10/03 05:22pm 发表的内容:
呵,张先生身旁站了两个阳光大男孩,潘师气色大好.

在年过九旬的张先生面前,我们当然只是“大男孩”了。唯在下已不“阳光”耳。
作者: 刘唐    时间: 2004-10-3 19:00:41

今日姑苏行,
明朝走神州!

可喜,可喜!

作者: 东海一鸥    时间: 2004-10-3 19:18:56

下面引用由晓晓2004/10/03 03:57pm 发表的内容:
潘、白二师领带相同,约好的吗?

这也是我刚才想跟帖问的
作者: 竹雨轩主    时间: 2004-10-3 19:54:48

神五原来是个胖哥啊,哈哈
作者: linshi    时间: 2004-10-3 19:56:49

潘先生的照片很好。难得糊涂好像从不糊涂。
应设法发些开幕式的照片。惜难得糊涂迟到。
作者: 曲东    时间: 2004-10-3 19:57:51


神五原来是个胖哥啊,哈哈


作者: 难得糊涂    时间: 2004-10-3 20:33:13

下面引用由linshi2004/10/03 07:56pm 发表的内容:
潘先生的照片很好。难得糊涂好像从不糊涂。
应设法发些开幕式的照片。惜难得糊涂迟到。

是很遗憾!严重失职!

难得糊涂该受什么惩罚?

撤职!:(
作者: 许可    时间: 2004-10-3 22:40:37

多谢潘师!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4-10-3 23:07:04

行书真的很难写啊,
历史上的高手太多了,
历史上有沈尹默在,
这一路的行书,
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沈尹默还是了不起的。。。。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4-10-3 23:16:45

中国古代文化精微的地方,
有一些,或者说有不少,“无奈”的内容在里面,
这是看到这件对联内容想到的。。。。。。。。


作者: 曹宝麟    时间: 2004-10-3 23:49:14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10/03 03:00pm 发表的内容:
前一天阴雨终日,2日突然天朗气清!
因为要参加开幕式,得着正装,我早早穿戴整齐到楼下等车。

嗬!西装毕挺,还是英吉利花呢的!俨然胜过标准像了.我心向往之,恨不能与君同行!昔在芜湖,尚可作此想,今渐行渐远,只得卧游矣.幸得见苏州诸友,大慰契阔.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4-10-4 00:55:05

晕!我鬼使神差记得是在苏州图书馆的,昨日前往竟扑了个空,还被告知昨日闭幕了,真是一头雾水,哪知换地方了!啊呀呀...
作者: 得之    时间: 2004-10-4 01:2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泥山村人    时间: 2004-10-4 02:19:12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10/03 04:38pm 发表的内容:
十多年前,白谦慎为好多朋友带了那种样式的“金利来”。这次我们是不约而同。

很有默契:)
潘老师精神健旺,可喜,一身正装,已复当年风采。

张充和先生的风姿和她书画传达出的气息都令我钦佩。
作者: linshi    时间: 2004-10-4 07:27:39

下面引用由ybzhan2004/10/04 00:55am 发表的内容:
晕!我鬼使神差记得是在苏州图书馆的,昨日前往竟扑了个空,还被告知昨日闭幕了,真是一头雾水,哪知换地方了!啊呀呀...


没有闭幕,5日下午4:30才闭幕。只是少了两三件挂轴,因场地不适宜挂轴,很容易损坏。
赶快去看。

作者: 徐飞    时间: 2004-10-4 07:32:37

向各位先生问好!!!
作者: 牛頂天    时间: 2004-10-4 08:06:50

上海到蘇州不遠﹐要是俺從這起程就有點遠了。
作者: 霹雳火    时间: 2004-10-4 09:23:34

又是一次雅集。祝各位先生好。
作者: 止渊    时间: 2004-10-4 09:27:31

我2日下午去,观者已寥寥,但更能于静中赏张先生笔下的风华。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4 10:20:48

下面引用由止渊2004/10/04 09:27am 发表的内容:
我2日下午去,观者已寥寥,但更能于静中赏张先生笔下的风华。

一般书法展都如此,下午的冷清与上午开幕式的熙熙攘攘反差强烈,我见过的一个全国展也是这样。

张先生作品几乎全是小品,而且是小型的小品,宜于静静地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的。人少时正可作“静观”——沈尹老当年曾当众作此二字。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4 10:25:11

下面引用由曹宝麟2004/10/03 11:49pm 发表的内容:
嗬!西装毕挺,还是英吉利花呢的!俨然胜过标准像了.我心向往之,恨不能与君同行!昔在芜湖,尚可作此想,今渐行渐远,只得卧游矣.幸得见苏州诸友,大慰契阔.

“与君同行”,弟亦作此想!而今天各一方,奈何奈何!
作者: linshi    时间: 2004-10-4 10:33:26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10/04 10:20am 发表的内容:
一般书法展都如此,下午的冷清与上午开幕式的熙熙攘攘反差强烈,我见过的一个全国展也是这样。
张先生作品几乎全是小品,而且是小型的小品,宜于静静地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的。人少时正可作“静观”——沈尹老当年 ...

这些作品本都不是为展览会而作,所以也没有“创作”的心态。体味、把玩是欣赏它们的合适方式。

作者: 止渊    时间: 2004-10-4 10:43:51

                               观张充和书画展
   甲申秋日,张充和书画展于苏州昆曲博物馆举行,我上午因事不能前往,未能得睹开幕盛况。午后与家人一同至苏州,妻女逛街我观展,在苏州大学北门下车,沿仓街北行约三百米即至中张家巷,昆博在巷之中部,苏州之小巷大抵不长,故稍前行即至。
   入内,张充和先生的书画陈列在两侧的回廊中,规模不大,小品居多,清雅平淡,一如其人。先生之书,小楷为胜,先生年过九旬犹能作如此蝇头小楷,实属难能,令人佩服。
   参观者寥寥无几,这与上午热闹的开幕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艺术是寂寞的,在这静得让人有些心寒的展厅中,我独自感受着张先生笔下的风华。

                                        2004年10月2日晚记于吴门


作者: 止渊    时间: 2004-10-4 10:47:59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10/04 10:20am 发表的内容:
一般书法展都如此,下午的冷清与上午开幕式的熙熙攘攘反差强烈,我见过的一个全国展也是这样。
张先生作品几乎全是小品,而且是小型的小品,宜于静静地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的。人少时正可作“静观”——沈尹老当年 ...

那天观展时,一工作人员告诉我,上午真的是很热闹,名家云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0-4 10:51:11

下面引用由linshi2004/10/04 10:33am 发表的内容:
这些作品本都不是为展览会而作,所以也没有“创作”的心态。体味、把玩是欣赏它们的合适方式。

因此也绝无给人强烈的一瞥之下瞬间刺激的“展览效应”。
作者: linshi    时间: 2004-10-4 11:11:16

苏州这块土地也真是令人感到神奇,自古至今不知养育了多少杰出的文化人。即使是今天的苏州书法圈内(包括其临近的昆山、常熟、太仓),能诗会文且品味不俗的书家有很多。
作者: 抱朴子    时间: 2004-10-4 12:15:10

http://www.sf108.com/cgi-bin/attachment.cgi?forum=119&topic=631&postno=10&type=.jpg
作者: 难得糊涂    时间: 2004-10-4 13:06:32

昆曲和书法 一样,伴随着张充和先生一生。在抱扑子作的连接中,惊奇的看到“91岁的老人竟站在昆曲博物馆的戏台上,背靠栏杆一亮嗓子,台下人都暗自叫好。91岁还有这么清凉婉转的声音,真是不简单。一曲《惊梦》唱下来,老人气不喘声不粗……”

真遗憾!!!没一睹张充和先生唱昆曲的风采。
作者: 寒潭鹤影    时间: 2004-10-5 14:03:16

先生行书不让沈尹老呀!!
作者: 书梦人    时间: 2004-10-5 16:18:56

特喜欢张先生的行书和小楷。小楷静穆典雅,有晋唐风韵。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