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笔精墨妙,潘师新出精品(黄绢小斗方) [打印本页]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46:27     标题: 笔精墨妙,潘师新出精品(黄绢小斗方)

作品一 绢本 唐墨 尺寸31×31cm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47:50

局部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0:22

局部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2:13

局部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3:38

局部4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5:20

局部5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7:31

作品二 绢本 唐墨 尺寸31×31cm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2:58:43

局部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00:35

局部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03:53

局部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06:35

局部4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08:33

局部5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4-9-24 13:08:37

拜读。
私觉比老缶的要正。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0:05

局部6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1:38

局部7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3:18

局部8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5:07

作品三 绢本 唐墨 尺寸31×31cm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6:51

局部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8:19

局部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19:41

局部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22:17

局部4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24:12

局部5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25:44

局部6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27:36

局部7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29:45

作品四 绢本 唐墨 尺寸31×31cm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31:11

局部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32:32

局部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34:05

局部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35:08

局部4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37:55

局部5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40:15

局部6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4 13:42:00

局部7
作者: wuwei    时间: 2004-9-24 17:11:17

00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9-24 17:55:44

书此四件,用安徽桐城县唐兴文具厂所产羊毫宣笔,墨是冯良才制纯胡麻油烟墨,绢由归舟事先寄来,湖州产。我一写,觉得与以前写过的绢感觉不同,嫌滑,后来归舟说我以前写的大概是生绢,此为熟绢。

这四个小斗方,我是一气写成的。但第一件才写几行便觉头晕心跳,自知血压又高,稍稍定神,再继续写,可谓力疾书得,唯着意于文字格式不错耳。
作者: 路过蜻蜓    时间: 2004-9-24 18:12:12

自然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4-9-24 19:30:44

师兄制图亦精,潘师书作纤毫毕现,与原件相比所差只墨色耳。在潘师家观看原件时,只觉墨色灿然,熠熠生辉,实在精妙。
作者: trout    时间: 2004-9-24 19:48:23

的确不凡
作者: 天怜幽草    时间: 2004-9-24 23:43:59

昨日问候良桢兄,良桢兄与弟谈到为归舟学弟所书四小斗方,今日一见,喜之不禁

作者: 曹宝麟    时间: 2004-9-25 02:58:30

合黄石斋,吴缶庐,王瑗翁于一炉,益见老辣.大佳!
作者: 杨红业    时间: 2004-9-25 08:51:02

[这个贴子最后由杨红业在 2004/09/26 05:47pm 第 1 次编辑]

用笔精绝,骨力洞达,反映出潘师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学习了。
作者: 狼湖    时间: 2004-9-25 16:19:56

欣赏了!!学习了!~~呵呵!~~~~~~
作者: gljshi    时间: 2004-9-25 20:04:54

受益,学习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9-25 20:10:47

下面引用由曹宝麟2004/09/25 02:58am 发表的内容:
合黄石斋,吴缶庐,王瑗翁于一炉,益见老辣.大佳!

老兄过奖。
作者: zhuyi    时间: 2004-9-25 22:23:54

怎么没人说做作呵呵
作者: ylli    时间: 2004-9-26 03:21:53

猜一猜书写顺序玩玩。

祖述幅为最初写,才下笔则吃了一惊:此绢竟滑不留笔。故写得战战兢兢。
次写古拙一幅,已有成竹,尚在尝试。
其余二幅,头也痛,而绢性已熟,不再鼓努为力,自然涌出。不知先后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9-26 21:54:27

下面引用由ylli2004/09/26 03:21am 发表的内容:
猜一猜书写顺序玩玩。
祖述幅为最初写,才下笔则吃了一惊:此绢竟滑不留笔。故写得战战兢兢。
次写古拙一幅,已有成竹,尚在尝试。
其余二幅,头也痛,而绢性已熟,不再鼓努为力,自然涌出。不知先后了……

ylli这份答卷,答对一题,答错一题,两题放弃,按死理只得25分。但是道理说得对,得其关键,因此我打60分。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4-9-27 02:24:21

“古拙”,
应该是第四件写的。。。。
作者: 陈根民    时间: 2004-9-27 08:38:02

此作貌似倪鸿宝、张二水,
实则出入简牍、米南宫,
用笔纯熟,含而不露,
为所见潘师冠冕。
作者: 山居读易生    时间: 2004-9-27 08:49:03

近日临吴缶老早期诗稿小楷(华宝斋精印,金鉴才题签本),始悟潘师所云“笔短意长”,原来在按处按得下,提处提得起,处处按中有提意思,提中有按意思。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小楷笔画短,然大师却写得从容,不急不迫,全在提按功夫精熟,点划虽短而意韵含蓄流长,直至信手拈来、自成法度之境地。观潘师书,鄙见小字胜于大字,小行书元气淋漓,气息酣畅,古趣盎然,直追缶翁。妄评妄评,请潘师正我!
作者: 莼蒲客    时间: 2004-9-27 09:46:34

学习
作者: 杨红业    时间: 2004-9-27 11:56:06

潘师用笔似得益于章草甚多,特别是平复帖。结字取势很有点象沙孟海,但也有宋苏,黄,米的影子。
作者: ylli    时间: 2004-9-27 12:37:10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09/26 09:54pm 发表的内容:
ylli这份答卷,答对一题,答错一题,两题放弃,按死理只得25分。但是道理说得对,得其关键,因此我打60分。

哈哈……


作者: 野马尘埃    时间: 2004-9-27 13:21:13

好字,拜读
作者: 小狮子馆    时间: 2004-9-27 13:21:59


“祖述“篇———我自己最喜歡的。

潘先生給不係歸舟寫的信封,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有味道!
作者: 王业    时间: 2004-9-27 13:23:39

看来对潘老师的取法众说纷纭,不知潘老师又怎么给他们打分?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9-27 14:07:00

下面引用由宾南2004/09/27 02:24am 发表的内容:
“古拙”,
应该是第四件写的。。。。
哈哈,按潘师打分的标准,宾南作对一题放弃三题,按死理也只能给25分,因为有师兄考卷为例宾南也得60分.(潘师外出代师改卷)

作者: 刘唐    时间: 2004-9-27 15:06:13

下面引用由山居读易生2004/09/27 08:49am 发表的内容:
近日临吴缶老早期诗稿小楷(华宝斋精印,金鉴才题签本),始悟潘师所云“笔短意长”,原来在按处按得下,提处提得起,处处按中有提意思,提中有按意思。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小楷笔画短,然大师却写得从容,不 ...



潘师以为如何?
作者: 897293    时间: 2004-9-27 16:19:16

平复帖属硬毫长锋所为,所谓无意乃佳,岂虚语耶?操笔者无顾无判,更无解衣盘礡之慨,然出乎无意,方肇天然。
两晋南北朝文字充盈郁勃之气,方之今之书家,非谓丧尽,殆不存者久已。呜乎哀哉!
作者: 蕲阳子    时间: 2004-9-27 17:28:46

很久未览潘先生大作,今日得见,实较以前又有精进,欣慰不已……
作者: Nehr    时间: 2004-9-27 17:33:06

潘兄隶书大字圆融如篆。
行草自运小字点画左行如楷,右去以隶;
结体化魏碑;
回转若瑗老章草,率尔能熟;
捺翻出方势似寐叟,潜意已固。

此“化”,于不刻意处蔚成特色,流为自然。
此“熟”此“固”,当纸笔相发时交替出采。

敝见绢滑墨湿,凡笔锋将收未收欲离还行关头,提转稍疾,妙趣少减。

ZHUYI兄“刻意”之疑,似难成立。
WUWEI兄关于压笔程式之揭,或可参考。

作者: 小狮子馆    时间: 2004-9-27 17:56:58




我總覺得,潘先生的書法與這個人的作品有某些類似之處。
作者: yilimi    时间: 2004-9-27 18:30:05

学习
作者: zhuyi    时间: 2004-9-27 20:44:11

下面引用由Nehr2004/09/27 05:33pm 发表的内容:
ZHUYI兄“刻意”之疑,似难成立。
WUWEI兄关于压笔程式之揭,或可参考

刻意也好,做作也好
潘师书无一笔己出
复纵其老辣
固可哀也
哀其无人耳

w兄是批评
我是骂骂
呵呵
作者: 路虎    时间: 2004-9-27 21:12:39

不会吧,这么好。启发!!!!!!!!!!!!!!
作者: 陈根民    时间: 2004-9-27 21:55:16

小狮子所发之图是不是吴待秋的?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4-9-27 22:35:45

潘老师的用笔特征,
还是近于王蘧常先生一路的,
以按为主。。。

和小狮子贴得这个吴待秋的书法的笔法特征,
相差还是很大的。。。
作者: 虎魄    时间: 2004-9-28 00:47:25

下面引用由宾南2004/09/27 10:35pm 发表的内容:
潘老师的用笔特征,
还是近于王蘧常先生一路的,
以按为主。。。
和小狮子贴得这个吴待秋的书法的笔法特征,
...

言之有理;潘师熔章草与今草于一炉,用笔自然而结体高古,惜提按过多、使转太少,这是师承的原因,还是书桌太高不利使转的原因?
作者: 路远    时间: 2004-9-28 01:03:19

潘师真牛!真不愧为版主!
不知愿收小生为徒否?!
——不好意思,高“潘”了!!!
可以联系我吗?给点希望。
我的邮箱是:luyuan_shen@hotmail.com
城门立雪 决眦以盼
作者: 小狮子馆    时间: 2004-9-28 01:06:06

下面引用由陈根民2004/09/27 09:55pm 发表的内容:
小狮子所发之图是不是吴待秋的?


您說的對,這個是吳徵的畫款。發個全圖——


作者: cjtyjl    时间: 2004-9-28 13:41:49

学习!!!
作者: 游鱼    时间: 2004-9-28 23:57:15

好东东
让我想起了前些时日的---画之大者!!
作者: 葫芦    时间: 2004-9-29 10:54:44

学习!!!

作者: 般若千翼    时间: 2004-9-29 12:03:55

下面引用由zhuyi2004/09/27 08:44pm 发表的内容:
刻意也好,做作也好
潘师书无一笔己出
复纵其老辣
固可哀也
哀其无人耳

w兄是批评
我是骂骂
呵呵

实可笑也!
兄无需他人发明火药引擎之属,自造飞机上天可乎?


作者: 四月天    时间: 2004-9-29 16:20:24

吸收了许多碑铭文和汉简的用笔.好像还有一些八大和王铎的东西.朴拙中透露出丰富的内涵.

不过我觉得好像用直折走势比较多,整篇里感觉空气不流通,有挤压感,表面上得了碑的气质却失了碑的气势.少虚笔,波磔中多以型成形,少以意成形,故而少章草灵动之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9-29 22:06:17

[这个贴子最后由潘良桢在 2004/09/29 10:09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路远2004/09/28 01:03am 发表的内容:
潘师真牛!真不愧为版主!
不知愿收小生为徒否?!
——不好意思,高“潘”了!!!
可以联系我吗?给点希望。
...

谢谢信任!关于拜师收徒,我想不忙,应该还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我的一位老友曾说,现在收学生,不能那么叫叫的就算了,要正式投帖拜师,相互之间都有责任和义务。我想也不无道理。这些年来,我也经历过一些事,见识过一些人,也颇有所感触。有的后来攀上了高枝,有的后来足以自立门庭,有的别有所事去了,有的与你既已相熟失去了原先对你的神秘感,于是把你弃之如敝履,十年八年不相见,一旦相遇就说“正好要去看你”,可是又过三年五载其人影仍然杳如黄鹤。人谓现在好老师易找好学生难觅,实在不是没来由的话。
我想,你若不嫌我位不高名不盛,而且真有诚意,应该先把自己的情况通过短讯稍稍详细地告诉我吧?另外,我在上海,你在金坛,这能有相长之益的教学如何进行?凡事预则立,还是三思之吧。
作者: zhuyi    时间: 2004-9-29 22:49:33

下面引用由般若千翼2004/09/29 12:03pm 发表的内容:
实可笑也!
兄无需他人发明火药引擎之属,自造飞机上天可乎?

写字就是写字
和火药飞机无关
作者: wuwei    时间: 2004-9-30 06:22:12

哈哈!飞机不要拼装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有目的设计的!
作者: 般若千翼    时间: 2004-9-30 10:43:33

下面引用由zhuyi2004/09/29 10:49pm 发表的内容:
写字就是写字
和火药飞机无关

作一种譬喻未必要用与主题有直接关联的事物,理是隐含其中的。
人类社会一切成功的和正在发展的事物都是建立在既往的、前人认知的基础上的变革,zhuyi先生写的毛笔字哪一笔不是古人写过的点横撇捺,用的工具不是古人发明而今演变的的毛笔墨汁纸张?形式方面也多采取竖式从右至左,写完加盖印章?当然你可以图形入印,这在印章史上更不属创新了,只有今古物象的差异,表现动机和语言的差异。
[color=#8B0000]五十步何必笑百步!
你的变革跨度可能大一些,勇气可嘉——历史上有梦想一夜飞天而身负火药为理想捐躯的,后来的飞机上天有他们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启迪。
潘的步伐可能更稳些,运用了许多前人发明和制造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创造出了自己的飞机。你不能说,新式飞机的产生不是创新,没有意义,“固可哀也,哀其无人耳”。
下面引用由wuwei 2004/09/30 06:22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飞机不要拼装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有目的设计的!

所有新式飞机都是在旧式飞机的优缺点上经过扬弃而革新的,这革新的过程中,当事者调动的经验、知识积累、思维转换,总和为具有创造意义的行为和结果。最后的生产过程正是各个部件的拼装,当然部件也可以重新设计和换取材料。
[color=#8B0000]渐变的发展是事物成功的必然规律,书法亦然。

作者: 拾遗    时间: 2004-9-30 12:28:48

笔精墨妙,韵味无穷!这样的作品和那些书协领导字,那真是不能相提并论呀!我喜欢,我收藏.不知潘老师是否有这样的作品可供收藏,以洗眼,养心.
作者: 拾遗    时间: 2004-9-30 12:57:12

潘老师真是性情中人,看得出潘老师不是拒绝收徒,而是慎重收徒.实在人。是啊,当今浮躁的风气,很多人都趋炎附势,真有点象现在有的人,身体缺什么滥补什么的味道。
   由此,也看出潘老师的朴实和近人。(决不是恭维之词)
   潘老师:我是看了你在上述的那些话,才敢对你有这样的想法的:我是福建晋江市的一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平时也喜欢书法,甘愿为它消瘦,为它痴迷。也曾参加过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培训,入展成果展2次。所以,我想向潘老师求得联系方式,不知可否,不敢奢望潘老师收我为徒。只求,他日前往上海,登门拜访,求之一二,足矣。
当然, 如若有缘,能成为潘老师的徒弟那实属万幸!
  理由:晋江到上海的飞机一个小时可到,很方便,我们老家在那里做建材生意的很多,上海我经常去。和先生联系方便,不知先生可否不吝赐教!
以上如有不妥之处望先生海涵!祝健康,平安,快乐!
                         拾遗敬呈
   
作者: wuwei    时间: 2004-9-30 16:02:24


下面引用由wuwei 在 2004/09/30 06:22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飞机不要拼装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有目的设计的!




所有新式飞机都是在旧式飞机的优缺点上经过扬弃而革新的,这革新的过程中,当事者调动的经验、知识积累、思维转换,总和为具有创造意义的行为和结果。最后的生产过程正是各个部件的拼装,当然部件也可以重新设计和换取材料。
渐变的发展是事物成功的必然规律,书法亦然。




拼装就不是自己!(这个拼装不是组装,是指不同品牌的拼合)

这幅绢地册页为我见潘兄小行书中极品.但以兄功力,学养,人品.抒发自我胸怀之时当跃入真正的境界!

好钢一炉,只待发包!

不知潘兄捉管高低?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4:26

我也拜师,潘先生先批评批评,看看还有得救么:)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5:08

2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5:39

3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6:47

4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7:47

5
作者: 耕砚堂    时间: 2004-9-30 19:29:22

和先生见个面:)
作者: 胡言    时间: 2004-9-30 19:31:00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言在 2004/09/30 07:38pm 第 1 次编辑]

潘老师的书法我从喜欢到不喜欢,再到喜欢,下一次我也不敢保证自已会如何看,
有人说我此一时彼一时,
但我说的都是我当时体会的感觉,
我亦知我仍需要努力提高自已的眼光去认识与欣赏,
好与坏暂不论。

ZHUYI与WUWEI的评我想潘老师自有取舍,
何需他人刻意去驳斥呢?

前两天看庄子,
联想到书法江湖的文化宗旨,
不若相忘于江湖,

好心为潘师辩岂非多余,

潘老对别人的意见也自有取舍,
大家辩论可,失去平常心便不可,
因为喜欢潘老师而为潘老师辩更不可。

但愿我所说不是多余。
作者: 王朔    时间: 2004-9-30 20:58:55

虚誉过甚,潘先生如何受的了!相较于一一般沽名钓誉者确实要高明一些,但书法和文词都还问题很大,先生真当要多补课啊!
作者: 静言堂居士    时间: 2004-10-1 10:26:53

不错
作者: 星期天    时间: 2004-10-1 11:27:45

好字
作者: 生朴    时间: 2004-10-8 11:39:41

资格是够老的,但十几年来进步不大,还是粗疏了些!

作者: 天天    时间: 2005-11-27 10:19:05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5-11-27 13:24:06

精彩!学习!
作者: 刘万溥    时间: 2005-12-1 18:52:02

好字啊
不学习怎么行
作者: 龙风    时间: 2005-12-30 17:59:21

学习 ////
作者: hantianx    时间: 2005-12-31 00:39:50

不错,学习了!
作者: 最爱书法    时间: 2006-1-1 20:37:16

欣赏一过!!
作者: 心无挂碍    时间: 2006-1-30 16:01:54

受教、收益良多。
作者: 听松石    时间: 2006-2-4 21:26:45

欣赏了!!!!!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