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新临《杨淮表纪》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5:50:48     标题: 新临《杨淮表纪》

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5:53:48

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5:59:01

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1:45

4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2:40

5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3:34

6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3:44

7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5:39

8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06:54

9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8-15 16:15:50

前四纸用新启用的冯良才先生近赐“纯胡麻油烟墨”,每日二纸;以后一气写得,用冯良才制墨汁,最后二纸以倒出的墨汁将尽而掺了些水。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4-8-16 08:58:07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疾在 2004/08/18 01:27pm 第 1 次编辑]



潘老师的线条临帛书前后变化很大
更松动,更朴茂了.
喜欢

作者: 一道    时间: 2004-8-19 09:37:48

甚好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4-8-21 07:51:56

潘师临写汉碑,古朴而不失灵动,时有飞腾之势,逸态当自石门中来。临写帛书后更添婉转之意,自又是一层境界。
近日对照潘师江湖临本临写《石门铭》,于潘师所言逆势行笔,涩而不滞略有体会。到时带几张回校,发上来请潘师和各位好汉指点。
作者: 黄山山中人    时间: 2004-9-25 12:46:16

我个人感觉先生临《杨淮表纪》比《景君铭》自由洒脱,
尤其最后一纸精彩。
《景君铭》稍有刻意的痕迹。门外话。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9-25 22:25:53

[这个贴子最后由潘良桢在 2004/09/26 12:4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黄山山中人2004/09/25 12:46pm 发表的内容:
我个人感觉先生临《杨淮表纪》比《景君铭》自由洒脱,
尤其最后一纸精彩。
《景君铭》稍有刻意的痕迹。门外话。

《杨淮表纪》本身的野逸之气在汉摩崖中亦极少见,于是给人自由洒脱的余地。《景君铭》如果也去自由洒脱地去临写,不守其原来的整谨严刻风貌,那就是徒托其名而主要写自己的字了。
作者: 广魏    时间: 2004-9-29 13:31:19

真不错。。。。
作者: 散氏盘    时间: 2004-11-7 16:35:50

先前看潘老书法只觉满纸纵横 然高古生辣中难掩一丝倔傲苍凉  如今再看多了许多平和之气  想潘老如今定然身体安好  江湖话风雨 诗酒醉红颜  后学小子祝潘老安好!!!!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1-24 13:05:58

下面引用由散氏盘2004/11/07 04:35pm 发表的内容:
先前看潘老书法只觉满纸纵横 然高古生辣中难掩一丝倔傲苍凉  如今再看多了许多平和之气  想潘老如今定然身体安好  江湖话风雨 诗酒醉红颜  后学小子祝潘老安好!!!!

高古一路,和者稍稀。

难得散君于我笔下看出如许气息变化,或有我所未自知者。

谢谢赏识,更谢谢友好的祝福!
作者: 蓝田墨人    时间: 2004-11-26 09:15:03

真受教!!!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4-11-27 11:11:34

古朴、飘逸!学习了!
作者: 楠溪山人    时间: 2004-12-14 15:36:48

向潘老师学习拉!!
作者: 书疾    时间: 2005-1-12 09:21:58

还是最心赏这个
顶一下
作者: 安吉祝嚞    时间: 2005-1-21 13:30:04

古朴,秀雅;冲和,平淡。俗云:平静心书得平静字。不知先生临书之心境,然睹先生之大作而能思潘先生斯时之平和心也;非一方学所养,绝难入此境界;后生认真学习了。
作者: 蕲阳子    时间: 2005-1-23 11:08:09

具大巧若拙之风度,吾激赏……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2 18:29:05

应人之命,昨临《杨淮表纪》一纸,适归舟来,见而建议发于此。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2 18:30:35

局部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2 18:31:39

局部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2 18:32:35

局部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2 18:33:23

局部4
作者: 谷山一农    时间: 2005-4-24 00:14:22

不知先生做字还是写字!
感觉压抑!
就象斯文的人非做豪爽之状,尽是做作之相,而无自然之态!
更有意思的是:跟帖的全是拍马屁的!
这样的交流,不知道先生可以得到什么?

作者: 谷山一农    时间: 2005-4-24 00:21:14

    妄言处,先生见谅!
    先生能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什么感悟,是后生今晚看先生字及跟帖人留言后一直纳闷的问题,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坦率直言,不妥处,万望先生及各方家教正!!!!!!!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5-4-24 10:43:28

潘师临帖,注重“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忠实于原帖。兄台若能找到该帖,当可一较。
作者: ybzhan    时间: 2005-4-24 10:56:17

某尝侍潘师操翰,绝无兄台所言做作之态。潘师临写时神态自若,谈笑风生,信笔为书,一任自然,而点画无一不精绝到位。
兄台性情耿直,言语无忌,直人也!然潘师所学既广,积学弥深,恐难于数言间草草定论,望兄明鉴。
作者: 一道    时间: 2005-4-25 15:43:20

下面引用由谷山一农2005/04/24 00:21am 发表的内容:
妄言处,先生见谅!
    先生能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什么感悟,是后生今晚看先生字及跟帖人留言后一直纳闷的问题,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坦率直言,不妥处,万望先生及各方家教正!!!!!!!


文以载道,不亦美呼!
作者: 一道    时间: 2005-4-25 15:47:38

潘师
新临杨怀不知所用何纸?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4-25 20:47:41

下面引用由一道2005/04/25 03:47pm 发表的内容:
潘师
新临杨怀不知所用何纸?

竹纸。
作者: 罗伏生    时间: 2008-4-11 18:37:35

[quote]原帖由 谷山一农 于 2005-4-24 00:21 发表
    妄言处,先生见谅!
    先生能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什么感悟,是后生今晚看先生字及跟帖人留言后一直纳闷的问题,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坦率直言,不妥处,万望先生及各方家教正!!!!!!! [/quote


```````````````````````````````````````````````````````````````````````````              `````````````````````````````````````````````````````````````````````````````````````````````````````````````````````````````````````````````````````````````````````````````````````````````````````````````````````````````````````````````





不知者不为过   不怪

[ 本帖最后由 罗伏生 于 2008-4-11 18:38 编辑 ]
作者: 一耳听书道    时间: 2011-4-12 21:57:47     标题: 这么好的东东,俺再顶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温故知新嘛。
作者: 小书僮    时间: 2011-4-13 09:18:20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4-8-15 16:15 发表
前四纸用新启用的冯良才先生近赐“纯胡麻油烟墨”,每日二纸;以后一气写得,用冯良才制墨汁,最后二纸以倒出的墨汁将尽而掺了些水。


潘老师此临作似乎比较着意于墨色变化,可看来看去,感觉好像前四张和后面的墨色没什么区别,不知有没有高手能指点指点?
作者: 一耳听书道    时间: 2011-8-1 18:22:18

继续顶一把再仔细体会写的味道, “涩而不滞”。
作者: 绍立    时间: 2011-10-2 12:29:22


作者: 劉動    时间: 2012-1-5 01:07:54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