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临汉芗他君石祠堂题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30 10:31:41     标题: 临汉芗他君石祠堂题记

新做图片效果尚好,再发几张一起做的。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30 10:33:31

正文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30 10:35:53

正文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30 10:39:44

正文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1-30 10:43:31

正文4
作者: 管城守卒    时间: 2004-2-5 13:08:40

发了帖怎么显示不出来?再发一次!

这是潘师精心临的,难道没人赏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2-5 14:45:12

守卒怎么就沉不住气了?识者自识。
作者: 锤子    时间: 2004-2-7 12:39:09

[这个贴子最后由锤子在 2004/02/07 12:40pm 第 1 次编辑]

这么好的字怎会没人识?!
只是看过不知该说啥好罢了!
灌水有啥意思?!
说声“顶”?
欣赏了,愉悦了身心,这才是对潘先生作品最大的尊重!!!!!
虽没发表言论,
我想足矣!!!!!!!!!!!!!
作者: Nehr    时间: 2004-2-9 16:21:47

潘兄和管兄对外界评介期待的心态由此表露呵呵。
作为两代人的典型差异?

锤子君颇有古风啊。

另外,在下对陌生原作的临作不评。
推而广之,奉“不知处,沈默为金”原则。
想看官中颇有同道吧?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2-11 17:37:54

下面引用由Nehr2004/02/09 04:21pm 发表的内容:
潘兄和管兄对外界评介期待的心态由此表露呵呵。
作为两代人的典型差异?
锤子君颇有古风啊。
另外,在下对陌生原作的临作不评。
...
奈前辈我与管兄皆在  潘师门下。您老怎称守卒为管兄,且与吾 师并排写着,不解不解。

作者: Nehr    时间: 2004-2-11 18:18:33

在网上,在下对人一律称兄、君、足下、阁下等。

韩夫子谓:“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先严命名之根据,在下学习之铭箴也。
(有解为“师道尊严”者,非尽妥。)

在西方和东洋,也算当代惯例啊!
古风很合“后现代意识”呵呵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4-2-11 19:34:11

下面引用由Nehr2004/02/11 06:18pm 发表的内容:
在网上,在下对人一律称兄、君、足下、阁下等。
韩夫子谓:“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先严命名之根据,在下学习之铭箴也。
(有解为“师道尊严”者,非尽妥。)
...
还是觉得不妥,若先生在网上碰上您的老师如何称啊!以上四种似皆不太恭敬。
作者: 高天厚地一印囚    时间: 2006-10-13 20:13:14

潘老先生的隶书佩上这种很古拙的行草落款,相得益彰
严重喜欢!!!

[ 本帖最后由 高天厚地一印囚 于 2006-10-13 20:14 编辑 ]
作者: 冷一鹤    时间: 2006-12-29 19:03:08

整得真好!
回贴也好耍
作者: 萧羽    时间: 2009-10-25 22:52:53

再度进来学习一遍
潘师翰不虚动
字字珠玉啊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