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旧临定武兰亭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28:33
标题:
旧临定武兰亭
其一。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33:52
其二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34:57
其三。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35:59
其四。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38:31
其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40:30
其六。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42:55
其七。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3:45:02
其八。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6 14:00:25
大约十年前所临。往昔临兰亭,多取神龙本,后辨析笔法之古今变化,觉其颇多参入唐人之法,或与右军不无出入。稍久沉浸于汉魏六朝书法,转觉定武本虽为刻本或反而较为相近,或别有胜处,遂取匣中藏多年之旧印宋仲温藏肥本兰亭临之。
作者:
鸿石
时间:
2003-11-17 21:37:37
临得好啊。
临的是心中的兰亭。
作者:
ylli
时间:
2003-11-17 23:40:47
潘老师这理解和临法
个人以为还有更深的意义
兰亭虽是天下第一
毕竟真迹不见
而古之人得一面已为名家
潘老师在这里强调了笔法上的东西
但是除了个人偏好而外
笔法,字法,章法
究竟那一面最近右军
究竟那一面最值一学
作者:
古申shenwei
时间:
2003-11-18 08:25:00
与其说是临,不若说是写。自己的东西多,右军的气息少。但也不失为一件好作品。
作者:
萧子云
时间:
2003-11-18 08:44:15
支持楼上大哥1````
作者:
无为
时间:
2003-11-18 11:35:26
大约十年前所临。往昔临兰亭,多取神龙本,后辨析笔法之古今变化,觉其颇多参入唐人之法,或与右军不无出入。
此言极是,茅塞顿开。
作者:
秋公
时间:
2003-11-18 12:03:23
潘先生:不恭了,说二句真话好吗?不管是临古还是写今,这件作品尚乏神韵,笔性较弱,提按也平,未得气机,倒是落款显得自由些。不好意思。能否贴一些近作呢?
作者:
龙泉
时间:
2003-11-18 13:08:31
不错,是一件好作品
作者:
bbking
时间:
2003-11-18 22:51:19
一直不爱兰亭序 看潘先生的临帖 似有所悟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27 13:17:35
即使对老师的作品,好-------赞美之,绝不避其嫌.此作当再推上供同好共赏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1-29 15:33:33
能不能说点真话?这样与人何益?
作者:
江洋大道
时间:
2007-5-6 18:19:07
标题:
旧临定武籣亭
节奏,变化,神采几乎感受不到,不敢恭维,得罪了.
作者:
佐罗的马
时间:
2007-5-6 19:38:39
有碑味啊……强劲!
作者:
八行斋主人
时间:
2007-5-7 14:48:21
眼拙,但看了后确不敢恭维,请恕不恭
作者:
种田将
时间:
2007-5-7 18:37:24
临得真好啊,有空请教潘老
作者:
小生is小鬼
时间:
2007-6-3 13:19:53
新人 看不出其中的奥秘
作者:
九寨孤寂客
时间:
2007-6-3 13:50:52
好功夫呵,
作者:
tiantiantian
时间:
2007-6-10 15:48:32
:
:
:
喜欢!!!
作者:
如是
时间:
2007-6-10 19:13:10
''能不能说点真话?这样与人何益?''与19楼三七生同感.
作者:
虫斋
时间:
2013-9-15 16:26:17
我觉得这个“宋温仲藏肥本兰亭”不属于“定武兰亭”谱系,而应该是所谓“虞世南临本”的一个刻本。如果要临的话,取“虞临兰亭”墨迹本或者取“定武兰亭”柯九思本、吴炳本是不是要更好一些?
作者:
爱书之人
时间:
2014-10-27 21:39:34
要融碑入帖,谈何容易。潘先生临瘗鹤临得极好,很有启发,在碑帖之间做了很好的探索和示范,至于临兰亭,个人觉得还是陆维钊的最好,尤其是如何融合碑帖之问。见笑了。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