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潘师临篆隶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13:02:01     标题: 潘师临篆隶系列

礼器碑

[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07-11-21 16:14 编辑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13:03:33

局部
作者: 画禅室学员    时间: 2003-11-7 14:17:39

好啊!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19:52:15

晚上我上完课将再发几张潘师临的封龙山,9点后.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21:07:27

潘师的封龙山临本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21:08:42

之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21:09:47

之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21:10:54

之4
作者: 说真话    时间: 2003-11-7 21:16:46

这种东东若牛子让我“说真话”的话,嘿嘿!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7 21:57:45

10几年前我曾认为王蘧常先生不会写字,王先生的地位没有因为我的信口雌黄被世人遗忘。有时作品好坏不是叫几声就看懂的
作者: 说真话    时间: 2003-11-8 21:58:44

小伙子,不要拿你曾经无知来推侧所有人都曾经无知。

你的问题是距离太近,劝你拉开一些距离看你老师。

你老师那“论文”现在看来就太不够学术了,阐述一个不小的学术问题才看了几本参考书?看看引用书目论文,觉得他胆子很大。不过承认在那时候这东东就算不错了。
就象现在读陈振濂“论文”一样,不能对过去的东西要求过高。
作者: 羽一    时间: 2003-11-9 12:44:31

  对传统的无知就是对现在的无知。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5:51

封龙山临本继续发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6:38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7:13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8:23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9:07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1 16:09:57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3 10:37:31

潘师95年临的散氏盘之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3 10:38:00

之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3 10:38:27

之三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3 10:38:56

之四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3 17:21:34

之五
作者: 小晋斋    时间: 2003-11-13 21:55:46

字款具佳。真高手也。尤其“散氏”,笔画空灵,全无江湖习气,难啊!
作者: 神五    时间: 2003-11-14 02:13:43

从牛子处听说了潘先生的艺术观及艺术道路,又有幸观摩了书法真迹,内心对潘先生更是增添了一份景仰。
作者: 山居读易生    时间: 2003-11-14 08:44:59

这几天一直在看潘师的作品。静静地看,静静地想。在他临摹的作品里,我看不出浮躁气息,看到的是一个投入而自得的潘师。因不为名利,所以淡泊,所以沉静。潘师身体不好,家里条件也不是太好,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积极乐观。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似乎已成凤毛麟角。在他那里,冰冷的文化传统受到了呵护与温暖,所以,我要向潘师致敬!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4 08:56:58

谢谢大家鼓励!
作者: 画禅室学员    时间: 2003-11-14 09:31:12

确实好气息啊!在上海这花花世界不容易啊!
不过这世道哪儿都不容易啊!
唯有心正,方能言立身。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1:56:40

潘师临秦诏版4纸之一,尺寸约45×45下同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1:57:32

之二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1:58:16

之三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1:59:32

之四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2:01:40

应得之兄要求发3个局部大图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2:02:18

。。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4 12:02:48

。。。
作者: 得之    时间: 2003-11-14 12:34: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森贺    时间: 2003-11-14 17:26:57


真正下苦功和认真做学问的,都很值得我辈钦佩的。
作者: 浪里白条    时间: 2003-11-14 18:30:50

向潘老师学习!
作者: 铁杵    时间: 2003-11-14 19:43:29

一种精神,不容易。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浮躁侵扰下,就更难得了!我在达到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我愿意去努力下工夫,向潘老师学习!
作者: 阿水    时间: 2003-11-15 17:05:25

以前对潘老师不熟悉,现在看了潘老师这么多作品,极钦佩。
作者: 万仔    时间: 2003-11-16 18:48:02

写得还算严谨,但别无可取之处,尤其封龙山写得不够大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7 17:29:43

谢谢“毛毛虫”!唯不知为何要哭?真是性情中人啊!

今夜西子湖畔胜友雅集,真想趁此会一会列位高朋!无奈贱体尚未康复到可以随意出门。然虽不能去,心向往之!!!
作者: 夷希    时间: 2003-11-17 18:04:39

我算看不懂吧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0:57

潘师临石鼓   尺寸约1。20米×20公分 其一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1:45

其二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2:32

其三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3:17

局部1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4:43

局部2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5:32

局部3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6:31

局部4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4:27:14

局部5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15:21:20

   牛子叫我继续锤炼技术,今天锤炼下来竟把白纸拍成灰的了,可见工夫了得,呵呵
潘师此件临品用淡墨,真迹别具风采。潘师原谅哦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8 16:01:29

归舟的数码相机拍摄技术还是进步得较快的,比内人之初学已经好得多。她曾和我一起看归舟发的图片,尤其赞叹包中药纸那部分,自叹不如。

谢谢几位好兄弟为我那堆破纸如此忙乎!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18 21:16:53

西狭颂的“惠安西表”篆书
作者: ylli    时间: 2003-11-18 23:50:56

石鼓这样的写法
韵又在吴仓石之上
大似宾虹老人晚年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20 14:14:30

汉衡方碑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3-11-20 14:16:06

汉景君碑
作者: 管城守卒    时间: 2003-11-20 14:28:42

羡慕你啊,归舟兄!手中有那么多好东西,照相技术又锤炼得那么好!使人高兴的是差点要默默无闻的潘师通过互联网,通过书法江湖而渐为人知。
作者: maai71    时间: 2003-12-13 09:57:20

临古碑易得媚趣,化厚为薄,自然姿媚可喜。石鼓如此写法自是有韵,然掺入楷书用笔,有些线条中段虚弱,力量不足。转折处亦失石鼓圆浑真意。得罪!
作者: 奋笔疾书的感觉    时间: 2007-1-25 12:35:27

我也比较同意上面一位同志的说发
笔法是有写欠力度
作者: Tianshui    时间: 2007-1-27 13:46:58

潘老师临的史晨好似礼器啊!!!???
作者: 阿水    时间: 2007-1-27 18:05:10

几年前的老帖翻上来好.看潘老师临的东西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作者: sql2000    时间: 2007-2-9 12:30:22

hao a ...
hao  !!
作者: ljp198701    时间: 2007-2-18 18:13:09

: : :
作者: 王克己    时间: 2007-2-22 18:49:27

愈看愈难,学而后知惧。
作者: 赵恒    时间: 2007-2-27 15:37:32

学习潘老师的临帖精神!
作者: 罗伏生    时间: 2007-4-26 15:12:10

: wo我再学习
作者: 忆眉山    时间: 2007-8-5 22:35:27


作者: 蜀人    时间: 2007-8-7 17:58:12

学而后知惧
作者: xp770    时间: 2007-8-24 20:39:19


作者: 白水居士    时间: 2008-7-30 11:29:01

潘老师的东西真是学不尽啊!
作者: 放下便是    时间: 2009-3-29 15:42:28

无一粟米不曲,用于潘老诚不虚也!
作者: 一耳听书道    时间: 2009-5-24 23:09:41

没有火气  高
作者: 存向堂    时间: 2011-4-5 17:23:41

徒有羡鱼情!
作者: 羡洁    时间: 2011-4-10 18:15:03

欣赏了。
作者: 绍立    时间: 2011-9-15 14:00:49


作者: 脚下石子    时间: 2011-9-23 14:27:16

骨力洞达,温文尔雅。敬佩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