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十九年前写的手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25:52     标题: 十九年前写的手卷

朋友们想看我稍早时期的作品,尤其是获奖时的。手边恰有一个1984年写的手卷,高17厘米长好几米,录缶庐老人题画诗。犹忆当时通身大汗一口气写成的情景。不少师友以为好,嘱善存之,故保留至今。此离获奖尚有两年。内人今天为拍摄几个片断,发出看看,不知效果如何。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27:52

其二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29:09

其三。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31:29

其四。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34:31

其五。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50:44

其六。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0:56:32

其七。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05:20

其八。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10:27

其九。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20:13

其十。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25:36

十一。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31:22

十二。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35:52

十三。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38:28

十四。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15 21:53:29

十五。
献丑了!
作者: 天怜幽草    时间: 2003-11-21 08:52:41

良桢兄此帧精彩十分,八八年见到时眼前为之一亮,唯恨不能成为拙藏也:(
唯保存似有点问题,良桢可否制一樟木小箱存之。
留给佳佳吧:)))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21 10:19:45

小草怎么象在为我考虑后事似的?不过我们都出自哲学系,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熏陶,唯物主义应该是主流思想吧?不去禁忌也罢!
作者: 天怜幽草    时间: 2003-11-21 10:23:52

弟臭嘴,该打:)
兄打五笔,还是拼音?速度可以呀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3-11-21 10:33:13

拼音。
作者: 杨之    时间: 2003-11-24 16:00:01

下面引用由天怜幽草2003/11/21 10:23am 发表的内容:
弟臭嘴,该打:)
兄打五笔,还是拼音?速度可以呀
哈哈~是~是该打!

作者: 天怜幽草    时间: 2003-11-24 16:13:36

之弟,你幸灾乐祸呀:((
手卷我在那边也贴了,你没看到吧
作者: 杨之    时间: 2003-11-26 18:11:32

呵呵~~~当然~~~不是!你是不禁打的,若潘先生竹板过来,弟为你接着啊:)
弟有夺爱之心:拿一件藏品(吴作人书法)交换怜兄所藏潘先生手卷如何?
作者: 神五    时间: 2004-3-21 11:19:50

昨日有幸拜读原作,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 徐飞    时间: 2004-3-21 12:15:03

想看看原作!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3-21 12:28:29

欢迎有机会光临寒舍!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1 21:37:07

潘老师平易敬人,书品人品俱佳。我对书法虽痴迷已久,但因临贴太少,无师指导,苦无进步。自从去年有幸听您在上博的讲座,即立志发愤写字,二年后字稍稍可拿得出去了再来求教。而当看到潘老师加入江湖并成为江湖常客时,学生喜不自禁。真想当面聆听潘老师教诲。不知潘老师家住什么区?能否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学生的造访。学生拜师心切,冒昧之处望海涵!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2 09:28:53

潘老师早!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3-22 09:30:44

清华北大,中国两大名师如云的顶级名校已被你占全,居然不弃我这无名无位的一介平民,足下倒确乎有点痴迷了。去年足下去上博听我胡说八道,想来也住在上海,以后是否相见,就看缘分了。可以先在网上交流,互相有所认识。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2 09:40:13

潘师很幽默。我性格偏内向,昨晚一时冲动。把久藏心底的话都说了,现想想也是,陌生来访总是太造次。待我苦练几年再说。
缘不缘份还是看我的努力能否得到应有的回报了。愿后会有期,网上常想见。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2 10:20:45

潘老师那次讲课对我记忆犹新,化难为易,通俗易懂。唯美中不足是结束前没有当场示范,本想请您赐字,不料许多人拥过来要求签名,我就不再凑近难为您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3-22 10:51:59

那天上博的情形我也记得清楚。讲完后大家蜂拥而上要求签名,使我吃惊。那应该是歌星、影星、球星们在追星族簇拥中的事。但我觉得有点失落的是把我团团围住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恰恰少了我希望看到的年轻人!

我也在复旦老年大学书法班讲过课,很受欢迎。我戏说:“别人在带博士后,我在带退休后。我的学生身份更高,他们中很多是教授,有的还是博导。”那些老学员们热烈鼓掌,有一位说:“博士后只是一小部分人,可人人都要退休,退休后可是更大的事业呀!潘老师你可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所以我发病住院,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学员来看我。

但是,老年人学书画只是自娱消遣,若无深厚幼功,要想从头学起而取得大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书法的明天和希望毕竟还在年轻人身上!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2 11:26:11

我很年轻,但我很惭愧,潘老师在我这般年纪都已经脱颖而出了,我还懒,我要赶,我赶、赶、赶、、、还请潘老师日后多多指教帮助。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3-22 12:34:20

年轻就是希望。“字如其人”,心术要正;“业精于勤”,偷懒不得。人到老尚且如此,年轻人更应时时自警。
作者: 清华北大    时间: 2004-3-22 13:07:36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4/03/22 12:34pm 发表的内容:
年轻就是希望。“字如其人”,心术要正;“业精于勤”,偷懒不得。人到老尚且如此,年轻人更应时时自警。

记住了。我本想说“我还嫩”,不曾想打了一个“懒”字。说实话,我也很懒。所以我当谨记教诲,时时自警。
作者: 五经里人    时间: 2004-3-22 13:47:54

好东西,有收藏价值啊。向潘师问好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4-3-22 15:52:27

谢谢了!
作者: 空山一雨    时间: 2004-3-22 16:50:26

好作品。真想收藏一件潘老师的作品。想想等个几年,又是现在看以前。多好。
作者: 晚安吾爱    时间: 2004-3-27 20:54:03

巨迹!!经典!!!!!!!!!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39:27

应ylli要求,把此卷的几个局部重拍,做成稍大的图片如下——

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0:39

2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2:18

3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4:14

4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5:13

5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6:15

6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48:35

7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50:40

8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52:00

9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16 20:53:19

10
作者: 不系归舟    时间: 2005-6-17 08:27:55

十年前见与现在见认识进了一步,对此作的印象也加深一层,经典需要时间的积累与好评的积累,此作在不断闯关。与 潘师近作比此件用笔更见浪漫。
作者: 抱璞生    时间: 2005-6-18 18:58:22

两相比较,
还是喜欢宾南拍到的那件小斗方。
潘先生的字,
与道州多有合处:))
作者: ylli    时间: 2005-6-19 23:44:43

这个局部如何?
能否请师母再做大?
作者: ylli    时间: 2005-6-19 23:59:09

如果可能
也将这个局部做一做好否?
这是哪年的?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0 09:56:14

下面引用由ylli2005/06/19 11:44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局部如何?
能否请师母再做大?

可以。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0 09:58:11

下面引用由ylli2005/06/19 11:59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可能
也将这个局部做一做好否?
这是哪年的?

此事请与宾南联系。

大约作于89、90年。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6-20 10:01:54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6/20 09:58am 发表的内容:
此事请与宾南联系。
大约作于89、90年。

遵嘱贴上。

这个也不是很大的照片,
尚未装裱,
抱歉抱歉。。。


作者: ylli    时间: 2005-6-20 13:59:02

下面引用由宾南2005/06/20 10:01am 发表的内容:
遵嘱贴上。
这个也不是很大的照片,
尚未装裱,
抱歉抱歉。。。

愿来已在宾南手上,
则要求要更高了。
能否扫描一下?
先谢。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0 21:26:06

重拍重发,ylli看好些否?
作者: ylli    时间: 2005-6-20 23:58:22

应当可以了。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6-21 02:03:54

下面引用由ylli2005/06/20 01:59pm 发表的内容:
愿来已在宾南手上,
则要求要更高了。
能否扫描一下?
先谢。

我尽力请别人寻找扫描仪。

我尽力。

作者: 沐云山房    时间: 2005-6-23 01:35:33

看手卷整卷看更有感觉。
小斗方真不错
作者: 或者    时间: 2005-6-23 15:46:53

大家风范,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6-23 21:27:57

下面引用由宾南2005/06/21 02:03am 发表的内容:
我尽力请别人寻找扫描仪。
我尽力。

完成。。。已经给您发过去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3 21:31:47

下面引用由宾南2005/06/23 09:27pm 发表的内容:
完成。。。已经给您发过去了。。。

谢谢!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6-23 21:43:19

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已经给ylli发过去了。
作者: feiyang    时间: 2005-6-23 22:17:19

我看不懂啊!
作者: feiyang    时间: 2005-6-23 22:18:25

书法,是怎么回事啊!不懂??????????????????????????????????


作者: feiyang    时间: 2005-6-23 22:19:09

仔细看来,还别有一番滋味!不好意思啊!
作者: feiyang    时间: 2005-6-23 22:20:17

还行!非一般人所写啊 !!!
作者: 真斋    时间: 2005-6-24 12:53:03

记得当时在书法报上有潘先生的连载,都仔细拜读,收益良多,其中教导平时可用所临法帖的风格抄录一些诗文,一可提高创作能力,检验临帖效果,二来可读到诗文,是个不错的办法,相当有用,光临帖也不够,还要能融到创作中。真的要谢谢您!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4 15:01:57

下面引用由真斋2005/06/24 12:53pm 发表的内容:
记得当时在书法报上有潘先生的连载,都仔细拜读,收益良多,其中教导平时可用所临法帖的风格抄录一些诗文,一可提高创作能力,检验临帖效果,二来可读到诗文,是个不错的办法,相当有用,光临帖也不够,还要能融 ...

谢谢真斋君还记得我多年前的小文章!
大概那是九十年代初发在《书法导报》上的吧?那些东西我自己也没有留下,已经一片模糊了。那时也是想到什么随口说说。
作者: luershan    时间: 2005-6-24 20:26:20

和我同年的手卷……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5 17:25:39

图不厌精

扫描后的效果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5 19:58:45

临颜扫描后也发在这里吧。此为前半。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6-25 20:02:59

此为后半。

ylli用时拼接一下。
作者: 宾南    时间: 2005-6-25 22:54:07

潘老师发现扫描的好处了,
一下子图片升级换代了。。。。
作者: 蜀人    时间: 2005-6-27 00:29:54

喜现在的
作者: cha012    时间: 2005-6-30 00:08:45

精彩  顶

作者: 王月军    时间: 2005-7-2 13:57:23

潘师此件长卷不事雕琢,妙造自然,巨喜欢。气息与宾翁有一些相似,瞎说的,潘师不要见怪哦!
作者: 上海布衣    时间: 2005-7-2 14:09:09

好!
作者: 上海布衣    时间: 2005-7-2 14:12:51

请问潘老师现在在写些什么东西?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2 16:12:20

下面引用由上海布衣2005/07/02 02:12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潘老师现在在写些什么东西?

欢迎常来!

我近期还是杂临,重点在汉。去年多写马王堆帛书,今年多写汉金文。
作者: 牛犊    时间: 2005-7-3 00:51:07

,,笔墨好好哦,,
学习。。。
作者: 羲之迷    时间: 2005-7-16 20:55:22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7/02 04:12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常来!
我近期还是杂临,重点在汉。去年多写马王堆帛书,今年多写汉金文。

不知先生对王羲之父子的评价如何?好象先生不甚临二王的作品,何故也?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5-7-16 22:14:43

下面引用由羲之迷2005/07/16 08:55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先生对王羲之父子的评价如何?好象先生不甚临二王的作品,何故也?

二王为中国书法之极轨,“书圣”交椅,古今书家亦唯右军坐得最为稳当。当然王羲之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也不可能一人而穷尽书法之美。拙著《王羲之传论》说之稍详。我不是不临二王作品,也曾临写过唐摹本和阁帖。《兰亭序》更是仿写过千遍以上。中年以后,更多注目于汉魏以上,乃是兴味趋于喜欢高古、生辣、拙趣。而且我的临帖,于取法之外,更多的是尽量多作对书法史的“实地考察”,体味各种不同书写状态下方法和感觉的不同。
作者: 羲之迷    时间: 2005-7-17 19:34:04

下面引用由潘良桢2005/07/16 10:14pm 发表的内容:
二王为中国书法之极轨,“书圣”交椅,古今书家亦唯右军坐得最为稳当。当然王羲之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也不可能一人而穷尽书法之美。拙著《王羲之传论》说之稍详。我不是不临二王作品,也曾临写过唐摹本和阁帖。 ...

谢谢先生的评述!
先生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
特别是当今书法差不多到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之时,
先生为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国粹所作的努力就更
显得难能可贵。向先生学习!


作者: 砚边客    时间: 2009-2-14 01:46:06

这件作品给人的感觉清新明亮,纯净明朗轻快。近作则多些老辣、沉、浊。
作者: 简真    时间: 2009-2-27 14:12:17     标题: 问好

体味各种不同书写状态下方法和感觉的不同。
学习。
作者: 东府一芥    时间: 2009-6-30 22:48: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异国庐主人    时间: 2009-8-2 06:05:12

早年的手卷挺难看出其出处。但深厚的传统功底,浓浓的书卷气和郁郁苍苍的墨气扑面而来。
小斗方出自王觉斯易见。
敬仰,学习。
作者: 逃一    时间: 2010-4-25 10:30:18

来先生的笔墨痕迹明显的一蹋胡涂
作者: 问姓惊初见    时间: 2015-6-26 21:09:14

潘良桢 发表于 2005-7-16 22:14
二王为中国书法之极轨,“书圣”交椅,古今书家亦唯右军坐得最为稳当。当然王羲之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也 ...

这话说得相当大气。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