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再次搅扰潘老。 [打印本页]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1:57:29     标题: 再次搅扰潘老。

潘老师最近对一些小墓志挺感兴趣,就临了几种,请您看看是否得法。谢谢您。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1:57:57

1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1:58:26

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1:59:09

1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1:59:40

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0:41

元倪墓志!!!!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1:25

1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1:51

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2:31

元彬墓志!!!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3:02

111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3:25

111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3:50

11111111111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4 12:04:23

11111111111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3-24 16:12:53

看过。是否笔下再加沉着,起收处少露为好。
作者: 4189154wzz    时间: 2007-3-26 19:12:59

谢谢潘老师,您说 写这些民间书法有助于以后的发展吗?民间书法水平,参差不齐,究竟学 什么方面的好呢?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3-28 20:51:22

学书,得自中规中矩的经典作品学起,然后才可从其他材料,包括所谓“民间书法”吸取营养和意趣。大倡“民间书法”的沃兴华也说书法最后还得回归于经典。对“民间书法”,取什么,去什么,如何取,如何去,怎样消化、改造、利用,又与各人的性情、学养等等相关。此又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尽的了。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3-28 20:54:17

再说一句,看来足下还是再往后一点临写这类作品。即使是造像题记刻石,也有中规中矩的经典作品的,建议不妨先行取学。
作者: skjfisher    时间: 2007-3-28 21:13:07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7-3-28 20:51 发表
学书,得自中规中矩的经典作品学起,然后才可从其他材料,包括所谓“民间书法”吸取营养和意趣。大倡“民间书法”的沃兴华也说书法最后还得回归于经典。对“民间书法”,取什么,去什么,如何取,如何去怎样消 ...

: : 寥寥几字,一语中的!老师所言精彩!
作者: 江舒    时间: 2013-6-17 15:34:59

学书,得自中规中矩的经典作品学起,然后才可从其他材料,包括所谓“民间书法”吸取营养和意趣。大倡“民间书法”的沃兴华也说书法最后还得回归于经典。对“民间书法”,取什么,去什么,如何取,如何去,怎样消化、改造、利用,又与各人的性情、学养等等相关。

谢谢潘先生!
作者: 墨鱼    时间: 2013-7-18 23:00:58

个人风格挺明显,所临诸帖,味道一致。似乎入帖不够深。
胡说勿怪。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