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三楼书法网授

标题: 临汉隶,请潘老师指点!(后有新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3-14 10:01:40     标题: 临汉隶,请潘老师指点!(后有新问题)

临曹全一纸,分开扫描的,请潘老师指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国联 于 2007-6-25 08:30 编辑 ]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3-14 10:02:11

临曹全一纸,分开扫描的,请潘老师指点!谢谢!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3-14 10:02:54

临曹全一纸,分开扫描的,请潘老师指点!谢谢!
放大一点看的清楚。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3-14 14:04:42

看过。写《曹全》笔要再圆些。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3-16 17:23:52

谢谢潘老师指教!
前几年临过礼器、石门、张迁,一直也摸不到门。
近来听朋友之言,要遍临隶书,每个帖子临一周,找出共性,进行分析,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先试试吧。我就从曹全开始了。
作者: 赵恒    时间: 2007-3-20 21:02:01

友情提示:别临乱了!短时间内临得多不一定是好事,一孔之见。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3-21 14:44:35

有道理,谢谢!
现在临的有点乱了,我是一笨人,还是以一家为宗好些。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07-3-21 15:12:51

原帖由 国联 于 2007-3-16 17:23 发表
谢谢潘老师指教!
前几年临过礼器、石门、张迁,一直也摸不到门。
近来听朋友之言,要遍临隶书,每个帖子临一周,找出共性,进行分析,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先试试吧。我就从曹全开始了。


共性总寓于个性之中,临好一种,其他的应该都差不多,呵呵,不知对不。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3-21 19:53:24

起码吃透一家,筑基既稳,再行旁涉,此之谓稳扎稳打。
作者: 赵恒    时间: 2007-3-22 21:04:51

原帖由 潘良桢 于 2007-3-21 19:53 发表
起码吃透一家,筑基既稳,再行旁涉,此之谓稳扎稳打。

我很佩服,很赞成! : :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6-25 08:24:41

已满三个月,再请潘老师指教。
创作了两幅隶书,均为四尺整张。
还是没有什么进步,感觉字势太平了,线条也收得不紧。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6-25 08:25:48

上图的局部,刚买的相机还不太会用。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6-25 08:28:21

再来一幅,一个星期前写的。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6-25 08:29:04

上图的局部。请潘老师批!谢谢!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6-26 14:45:02

看过。分隶求进,恐怕还是多临汉碑一途为要。
作者: xp770    时间: 2007-7-2 16:18:07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10-29 11:40:29     标题: 临汉隶,按规定今年最后一次,在第二页.

最近一直临西狭颂,打算临个百通,好好打打基础.
这是第十七通,请潘老师指点!
按规定一年三次,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
感觉线条还是有些薄,结字也有差距.
西狭颂雄浑方正,感觉气息上总也把握不好.
别人也总说我越写越初级,不知道怎么写好?请潘老师指点.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10-29 11:42:18

扫描的,这样清楚些.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10-29 11:43:36

再来一张,总感觉写的拘束,放不开.
作者: 潘良桢    时间: 2007-10-30 12:38:55

看过。笔下较前有进步。注意避免无谓的抖动、扭动和起落,扎扎实实,平平稳稳写去。
作者: 国联    时间: 2007-10-30 14:39:24

谢谢潘老师教诲!
我再努力!来年再向您请教!
作者: 石门汉子    时间: 2007-11-13 15:04:30

国联兄好,有幸在罗复生那里看过您的原迹。受益颇多,同时给您一点建议,不妥见谅。

建议用羊毫笔,放大临写,西峡多方笔,筑锋方铺运行,一来能培养笔力胆识,二来中锋顶纸力透纸背体会笔纸张力,自然不会多去扭动,即使扭动也在线内运动。碑派一般是先学方笔切铺,然后圆绞紧收,是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兄不可不知。
观兄的字,笔锋多处未打开,或未收紧,或行笔不实,且有模仿今人用笔处,皆不可取。




欢迎光临 函三楼书法网授 (http://y10.hsl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