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0 17:47:51

写了一首唐诗,请潘老师指正.

翻出一首徐寅的诗,感觉有点味道,遂书,请潘老砍!

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0 17:48:36

分段拍的..........

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0 17:49:18

第三段......

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1 09:21:15

请教潘老一句,此幅线条是不是显得细了点?

潘良桢 发表于 2006-2-21 20:56:29

看过。问题不在线条粗细。用笔和线条可以质直,而不要近于僵直。还需多在汉碑下功夫。

杨红业 发表于 2006-2-21 21:11:32

我感觉练习行草书后对隶书的用笔会有更深的体会.
潘师虽然隶书写得很好, 但对行草书的练习时间我看也不会比习隶少.

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2 08:41:33

多谢潘师指导

太原公子 发表于 2006-2-22 08:41:52

多谢红业先生

杨红业 发表于 2006-2-22 10:22:53

原帖由 太原公子 于 2006-2-22 08:41 发表
多谢红业先生
太兄不用客气, 其实我还没有兄写得好, 只不过谈点体会.
我认为习书要多体会裹锋敛毫,一味地铺毫运笔则笔划平铺
于纸, 显得单薄而无圆润的立体感.
现代人习书多强调临创而忽略了摹(过去称是描红), 其实我
认为摹书是得笔和得结构的最笨但最快的方法.
我喜欢行草书, 但也习隶书(只摹不临)如西狭, 张迁,乙瑛.习
隶的目的是为行草服务. 感觉一年多的摹隶书对我行草书的提高
很有帮助.
当然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 目的不一样, 习书的方法可能不好说孰好孰差,
但摹书对于打好书法基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 潘师也可指正.

[ 本帖最后由 杨红业 于 2006-2-22 10:29 编辑 ]

ybzhan 发表于 2006-2-22 22:49:40

公子学以致用的本领很强啊!潘师原来说过的,且临且写是个好法子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写了一首唐诗,请潘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