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向来主张锋要正,且写时要有促笔入纸的感觉,尤其在起讫转折处,一定要将笔锋调正后再行笔。此外在下认为笔画美不美全然在于用笔的功夫如何,兄可参见江湖中潘师临写的张迁、瘗鹤铭和石门铭等碑版,全是中锋运笔而无美不备。关于碑帖是否可以一起写,我觉得是无妨的。我现在一面在写蜀素苕溪,一面在写石门铭。只是潘师提醒过我,蜀素苕溪乃南宫全力以赴之作,其间强调的是变化;而石门却以质朴取胜,临写时只需注意这一点就好了。
胡乱说了些看法,供兄参考、讨论。 谢过楼上的!!!学习了!
再次谢谢潘老师,等有空帮我看看我得郑文公!给您添麻烦了!!拜谢! 我曾请教过潘老师临郑文公,因为没有上传图片,潘师不好逐一指点,只教我不要太多调锋,不知与版主所谓 “潘师向来主张锋要正,且写时要有促笔入纸的感觉,尤其在起讫转折处,一定要将笔锋调正后再行笔”可否矛盾。我看潘师很多字调锋也很少,在时锋铺开了,笔道变粗,转折之后,笔痕变细,显然不曾调锋,当然这并不是说没用中锋。邱振中先生说中锋就是笔毫与运笔方向相反,我觉得这倒说得很明白。不知所谓,见笑。 原帖由 墨鱼 于 2006-3-2 01:08 发表
我曾请教过潘老师临郑文公,因为没有上传图片,潘师不好逐一指点,只教我不要太多调锋,不知与版主所谓 “潘师向来主张锋要正,且写时要有促笔入纸的感觉,尤其在起讫转折处,一定要将笔锋调正后再行笔”可否矛 ...
我现在感觉毛笔在转折处调锋很是问题,越写越不会写了!!! 原帖由 ybzhan 于 2006-2-22 23:10 发表
潘师最近较忙,在下斗胆代为回答几句,不足处等潘师日后有空时指正。
潘师向来主张锋要正,且写时要有促笔入纸的感觉,尤其在起讫转折处,一定要将笔锋调正后再行笔。此外在下认为笔画美不美全然在于用笔的功夫如 ...
说的很好,有道理. 高原现象,慢慢会好的 原帖由 ysxxx 于 2006-3-2 13:07 发表
高原现象,慢慢会好的
是的,高原现象!!!
页:
1
[2]